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知识 > 清朝各府相当于现今哪个??,山西由清朝时1府2州组成的一个市

清朝各府相当于现今哪个??,山西由清朝时1府2州组成的一个市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1:08:49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清朝的左都御史是做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行政长官,而都察院则是古代的监察机构,因此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鲁穆,曾担任明朝都察御史一职)清承袭明制,都察院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左都御史。左都御史官秩为从一品,总领监察之责,统辖六科、十五道等诸多官员,可弹劾王公大臣的一切不法行为。作为朝廷命官,左都御史日常也要参加朝政事务。

六科。都察院在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分别设置一科,监察六部官员的不法行为。十五道。十五道是都察院派驻地方的监察机关,按照地域可划分为京畿道,河南道,江南道,浙江道,山西道,山东道,陕西道,湖广道,江西道,福建道,四川道,广东道,广西道,云南道,贵州道。因此,十五道主要监察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其他监察机构。

比如清王朝为避免“宦官专权”,特别设置了稽查内务府御史处,专门监察太监们的不法行为。清代监察院不仅体制健全,还拥有完备的制度:高度的独立性。清王朝为了避免都察院在行使监察权时受到外部的干扰,给了监察御史非常高的独立性。监察御史在弹劾某官员时,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直接上奏给皇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左都御史,也无权干涉下属的弹劾行为。

可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清王朝之所以要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无风不起浪。民间的传言,一般都有其依据,尤其是鱼肉百姓的官员风评更是好不到哪里去;二、为避免因言获罪的情况出现。所谓“伴君如伴虎”,古代官员在进谏时都十分小心。皇帝让监察御史在弹劾时“直言不讳”,以此来打消他们的顾虑。权力极大。“凡政治得失,官方邪正,有关国计民生之大利害者,皆得言之”,也就是说只要官员的行为牵扯到国计民生,那么都察院都可以管。

道台和知府都是四品官,属于平级,到底谁的实力、权力更大?

简单来说,道台跟知府不平级。清朝的行政体制是“省、府、县”三级,道台又称道员,是夹在省跟府之间的官员,一般情况下要比知府高半级。所谓清承明制,清朝的很多制度都跟明朝有关,督抚制度是在明朝基础上改进得来,道台也是如此。清朝的地方最高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总督级别高于巡抚,管辖一省或数省,巡抚管辖一省,这两个官职都属于中央派出官员,虽有级别高低,却无直属之责,双方都直接向皇帝负责。

密奏制度确立后,总督和巡抚都是有资格给皇帝上密奏的,这是皇帝对外派大臣的制衡之术。皇帝对督抚的制衡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总督驻地省不设巡抚以避免双方内讧和督抚同城、职权交叉就是完全相反的招数,都是视皇帝需要而定的。督抚下面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他们在明初是一省最高长官,但明朝中后期督抚逐渐由因事而设、事毕则撤的职务成为常态官职,他们就降级为二把手。

布政使又称藩台,按察使又称臬台,他们级别比督抚低,但也是由皇帝任命的,督抚无权撤销。当然,年终政绩考核的时候,督抚需要对他们出具考语,朝廷会根据督抚的评价来对这些官员进行政绩评分,以决定是升迁、平调(留任)还是处分,所以他们对督抚跟下属也没差了。布政使和按察使往下,就是道台。道台的前身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副手,布政使手下有左、右参议,按察使手下有副使、佥事,品级各不相同。

到乾隆中期,前者定名为守道,后者定名为巡道,统一简称道员,又称道台,定为正四品。这种设置无疑是将道跟省割裂了,原本道员只是布政使跟按察使手下的属官,负责替省处理省内各府的事务,也就是说,府把文书交到省里,省指派道来处理。现在道被独立设置,则文书先从府送到道,道再送到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清朝的府太多,全国两百多个,十八省是管不过来的,必须加一级。

但这一级又不是法定的,比如现在我国法定行政等级是省、县、乡三级,但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个地级市在省和县中间。以今推古,我们也该知道,道台的级别是比知府高的,在明朝时,知府是正四品,到清中期,知府就降为从四品,以此来符合他们手中的职权。当然,这些只是一般品级,道台有高于正四品的,尤其到了晚清时期,这种不合规矩的现象越来越多。

文章TAG:清朝各府现今相当于山西清朝各府相当于现今哪个山西由清朝时1府2州组成的一个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