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方面问题!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方面问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9:22:19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知识产权方面问题!

知识产权是由专利、著作权(版权)和商标组成的,但如果一注册商标如是使用的你的版权,可以以侵犯你的版权而对商标提出撤销。

商标和版权问题是两个问题

商标注册

商标代理

版权代理

版权登记

北京三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变更

如果自己的知识产权受侵犯 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商标和版权都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但保护的对象不同。举个例子,海尔作为商标是要得到商标法的保护的,但作为汉字,没有经过特殊设计就得不到版权的保护。海尔的两个小孩的图标,作为商标只在所申请的类别得到保护,而从其设计完成即享有版权,如果他人在后申请其他类别的商标,商标局不会主动审查,但在公告期海尔公司可提出异议,商标局审查后会支持在先权利。所以,商标保护的是依申请的文字、图标及组合等,版权保护的是独创的作品,强调独创性。另外,商标是以申请受保护的,版权是创作完成时就自动受保护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广州申请商标去哪里申请?

商标注册流程:1. 申请途径:可以自己亲自到商标局注册大厅(北京)办理,也可以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2. 申请费用:需向商标局缴800元官费,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的,还需向代理机构交600--800元左右的代理费。 3. 申请所需资料: 1、需商标图样; 2、注册商标所要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 3、身份证明文件:A.公司申请的:需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B.个人申请的: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4. 申请程序: 1、先对商标进行查询,如果在先没有相同或近似的,就可以制作申请文件,递交申请了; 2、申请递交后3个月左右,商标局会给你下发一个申请受理通知书(这个期间叫形式审查阶段)。 3、形式审查完毕后,就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9个月左右。 4、如果实质审查合格,就进入公告程序(这个期间是3个月,也叫异议期间); 5、公告期满,无人提异议的。就可以拿注册证了。 以上顺利注册下来的时间一般在12-14个月左右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本人建议要进行商标申请到代理机构,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到北京去,既节约时间也节约钱!你可以去凯德盟看看的。

一般提交注册后3到5个工作日左右下注册号,一到两个月左右官网查询动态。3个月左右出受理书,9-12个月左右初审结束,初审结束后进入3个月的公示期(公示期结束后大约2个月后下证)大体时间是12-18个月下证。(具体的时间有商标局审核后下达)受理通知书下来商标是TM的,等过一年商标审核通过了就成为R商标了。

广州地区当然是找本地区知名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了,可以面对面沟通。可以私信我,或者找广州路金知识产权公司。 商标注册统一是在商标局办理,各地区申请商标也是找有资质的代理机构代为申报。优点是:1.代理机构知道流程和时间节点,提高效率;2.知道细节,会做好周全且正确的申请文件;3.个人自己申报容易出差错,来回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损失,比代理费用更加多。商标局也希望是由代理机构统一办理,简单高效。

商标注册统一是在商标局办理,各地区申请商标也是找有资质的代理机构代为申报 现在商标申请可以通过网络申报,只有有资格的代理机构都可申报,不用在意是否有地区限制。 商标申请流程一般为: 提交申请→八戒知识产权顾问回电→资料准备→向商标局提交申请→形式审查→下发商标申请受理书→实质审查→公示期→下发商标注册证书 注:以上流程均建立在无特殊情况影响,即不会在形式审查、实质审查时驳回,也不会在公示期被他人提交商标异议 所以,商标申请不限地区可以任何有代理资格的机构申报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这家公司破产后光商标就拍出502万!什么商标这么值钱?_

嘉企盾小编导读:近日,经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佛山中院)同意,破产企业广东银一百创新铝业有限公司(下称银一百公司)的管理人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变卖)网络平台上,对银一百公司拥有的35件注册商标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标的物包括21件“银一百”系列注册商标和14件“金一百”系列注册商标。令人惊奇的是,公开拍卖前评估价仅为50.29万元的35件注册商标,最终以高达502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交价足足是评估价的10倍!一般来说,商标在拍卖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但不仅仅是拍卖前,对于其他需要对知识产权开展评估的情况在《规范》中也有相关要求。

  那么,这家银一百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又是缘何破产的呢?一起来扒一扒。

  据了解,破产前的银一百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创新开发中心、现代工业展览和终端产品深加工配套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铝材产业公司,生产和经营阳极氧化、电泳涂漆、氟碳漆喷涂、粉末喷涂、木纹、隔热等六大门类、500多个系列、10000多种规格型号的建筑型材、工业型材和特种型材。

  据媒体报道,在管理人于2016年3月31日依法申请佛山中院宣告银一百公司破产之前,银一百公司是一家有着20年历史、年营业收入可达10亿元的公司,最终导致银一百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地产投资亏损过亿引发银行集中缩贷,进而导致企业资金链破裂。

  一家铝业公司因为受到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冲击进而走向破产,却在破产之后,凭借35件注册商标拍得502万元,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针对此事件,本报记者特对曾经是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庭法官、现供职于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付晓雷进行了采访。付晓雷对记者说:“以我经历的实务工作来说,我个人认为,像银一百公司这样的以35件商标拍卖到高达502万元,成交价是评估价10倍的情况并不常见。本次司法拍卖的特殊性在于,此35件商标在所属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在破产前信誉较好,破产原因是公司资金链断裂,而且执行法官和当事人在拍卖之前应该是做了充分宣传。”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关注,交易量不断提高,交易价格不断上涨。银一百公司这35件商标的成功拍卖也给法官和律师解决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在今后强制执行案件中也应多关注被执行人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付晓雷进一步说到。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申请商场名专利

您好: 办理各种商标注册有两种途径:1,直接到商标局办理(在北京)2,委托国家认可的商标代理机构代理。 所需材料包括:以公司名义申请注册商标(委托形式): a)商标申请主体资格证明,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b)商标标样(LOGO),电子版; c)商标保护范围,即商品或服务范围列表; d)商标申请联系人信息,含姓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邮编等; e)商标申请委托书,加盖公章; f)商标委托合同,加盖公章,一式两份; 2)、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商标(委托形式) : a)商标申请主体资格证明,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b)商标标样(LOGO),电子版; c)商标保护范围,即商品或服务范围列表; d)商标申请联系人信息,含姓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邮编等; e)商标申请委托书,签字; f)商标委托合同,签字,一式两份; 所需费用:官费是1000元,如果是委托代理机构办理需缴纳相应的代理费用,代理费用各地不同,视代理机构的服务水平而定,一般是800--1000元左右。由于商标申请对专业性要求较强,建议您找代理机构来申请商标。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

你这个应该算是注册工商吧,还算不上专利,你先想好店铺名称,然后一下就是流程。

注册公司最低资金:一个股东,最低10万,2个或以上股东最低3万。

注册公司需要经过流程:

1.公司名称核准,需要3个工作日左右

2.去银行开验资户并存入注册资金(当天或次日)

3.出验资报告(当天)

4.准备好公司地址,必需在所在街道备案的合同2份、一套签名资料,余额通知书、进账单公司章程、工商设立书、股东身份证复印件一式四份、大一村彩色照片4张及上述1-3资料到工商所进行工商设立。(不同地区需要时间不同)

5.办理代码证(3个工作日)

6.办理国税、地税(1-2个工作日)

7.开立基本户(由人民银行审批,需要4-5个工作日)

8.到国税、地税报到

9.公司正式开业

整个流程一般需要25个工作日左右

如果你在广州需要注册,可以联系我,直接加我好友就可以了。

明确地说,你不能申请专利,只能将商场名称申请成为注册商标,如果需要办理,可访问www.foreverip.com网站。

先注册公司 再注册商标

你这是注册商标,商标代理机构很多,你找备案的且公司经营5年以上的比较好,等你营业执照办好了再办理就可以了,我是代理机构都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5,企业服务行业创业法律指南:企业服务22条黄金经验,用法律帮你优化...

创业者常常觉得离法律很远,却又常常掉进一个个法律的坑中:员工不满辞退结果,公司被告到仲裁庭;对方在项目交付的时候不付钱,想维权却发现合同里没有违约条款;收到侵权律师函,被要求花几万甚至几十万购买字体和软件……

法律手段和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绕开这些坑,还能解决业务和管理上的难题,甚至直接创造商业利益。只是,少有专业人士对此进行梳理,创业者中也少有人知晓。

对此,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法务推出系列“创业法律指南”,依托于广泛行业调研、丰富服务经验和对法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表层日常经营-中层管理支撑-底层基础架构”三大维度,全面梳理每一个创业领域中的法律风险/机会与对应举措,为创业者提供体系化的实操指引。

企业服务是近几年的热门赛道,涵盖了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营销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服务、法律服务等诸多细分领域。

在日常经营层面,由于企业服务大多都依托于技术和数据展开,积极的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对于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企业服务平台而言,恰当地理解和运用“避风港”原则也是做好合规的关键。

在管理支撑层面,除了基础的人事、财务、信息管理,经营模式的选择尤其值得重视。为了抢占先机、占领市场,企业服务公司往往会在销售上加大力度,同时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法律思维将助力企业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此外,如何针对SaaS、PaaS、IaaS三种不同的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合同阶段和付款条款,也是每个创业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基础架构层面,除了需要避开股权架构中那些常见的“坑”,企业服务公司还需要关注行业准入门槛和政府扶持红利。尤其对于技术型企服公司而言,国家及各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技术先进型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利好政策。

一. 日常经营

? 1.1 产品研发

? 1.1.1 软件著作权可变现,申请登记需及时

案例:

2009年济南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用该公司所拥有的25个软件著作权作为质押物,成功获得齐鲁银行提供的6500万元贷款。

企业服务类公司需要开发各种软件产品,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除了需要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外,还可以进行软件代码的著作权登记。很多知名公司都会专门开设一个知识产权墙,墙上会展示自己公司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等来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为了避免被人盗用或是侵权,公司在完成软件作品的创作后,应该及时申请版权登记,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解决建议:

1、软件著作权可以去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登记申请,也可以到各省的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其中,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版权登记流程如下:

1)登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网站(网页链接),注册成为用户。

2)按网站提示提交申请文件,版权中心进行初审。

3)文件符合要求,版权中心受理申请并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条件,发出补正通知书,申请人按要求进行补正。

4)经审理符合要求,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书并公告;不符合要求,则通知补正,补正合格后再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书并公告。

2、软件著作权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分别是:

1)软件著作权可以作价入股,用于设立公司,方便在现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无形资产。

2)软件著作权可以申请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并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贷款贴息补助,帮助改善盘活公司的现金流。

3)软件著作权可以对外进行许可,收取许可费用,给公司创造价值。

4)软件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用于公司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定通过后,公司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

5)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可以申请认证为软件企业,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软件企业有相应的税收优惠和项目资助、补助等扶持政策。

? 1.1.2 知识产权布局需趁早,4大方面排查侵权风险

案例:

某SaaS公司在官网上进行产品宣传时,直接用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市场反响还不错。不料,就在此时被人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宣传广告需要改版不说,一张图片就需要赔偿好几千元,企业声誉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知识产权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创业公司在起步阶段,专注开发产品和市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知识产权的布局和风险规避,在吃到苦头后,才从头开始进行知识产权的布局。在企业服务行业,因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导致被诉的案件数不胜数。

因此, 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专利、商标、版权等的布局,免得发生侵权纠纷发生后,不但要花费人力和物力进行处理,还需要进行赔偿,巨额投入孵化出来的品牌或产品还不得不面临更换或下架的风险。

检查清单:

1、检查产品宣传所涉及到的字体、图片、照片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产品宣传通常会涉及到图片、 照片、字体等的著作权问题,公司需要调查所有照片和图片是否均为公司原创,或是已获得相应的授权,所使用的字体是免费商用字体,还是需要购买授权的字体。

2、调查商品名称是否侵犯他人的商标权。公司在设计商品名称时,应该进行商标的查重检索,选没有侵权风险的名称作为产品名称,并尽快申请商标保护,防止被他人抢注。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可以更换名称,或是与商标权人协商许可、购买。

3、检查商品的使用说明或是商品介绍是否和其他公司的内容相同或相似。如果存在类似情况,需要进行修改,以防侵犯他人著作权。

4、代理销售其他人生产制造的商品,应该在合同中要求对方保证该商品不具有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可要求对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并予以赔偿。

? 1.2 品牌营销

? 1.2.1 避免被“职业打假”,广告宣传需遵循7条黄金规则

案例:

北京某代记账公司在公司官网上使用了“市场占有率第一”、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等用语,被人举报,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了5万元。

对于企业服务类平台或入驻商家而言,平台是一个公开的环境,用户很容易登陆并看到相关的信息,一旦发布的广告存在问题,或是广告内容与产品不符,存在夸大宣传等情况,很容易就被有心的人取证和投诉,甚至被起诉。更有甚者,有一些职业打假人,专门以打假为生,如果因为广告的问题被他们盯上,也是十分麻烦的事情。因此,无论是企业服务类平台,还是平台上的商家,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检查清单:

1、注意确保广告宣传中的图片、照片、音乐等为原创或是已获得授权。来历不明的作品不要使用,否则广告越火麻烦越大。对于经常需要用到图片素材的,公司可以购买一些收费的图片库的使用权,或是使用免费或授权清晰的图片和素材。

2、注意确保广告宣传或产品包装所使用的字体已获得授权。对于有需要的公司,可以购买授权字体,或是改用免费商用字体,如方正黑体、方正楷体、思源黑体等。

3、广告宣传中要避免使用广告法中禁用的词语。广告中谨慎使用含“最”等绝对化用语,如最佳、国家级、 最高级、顶级、极品、第一品牌等。或是对公司及其商品、服务进行排序或综合评价的内容,如“全国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国公认名(品)牌”、“XXX推荐产品(品牌)”。还要避免使用“国家免检产品”等涉及质量免检内容的词语,和“特供”、“驰名商标”等词语。

4、还需要审查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的问题。如果存在“虚构原价”、“虚假标价”、“虚假折价”、“优惠折扣价、返券促销价高于原价”、谎称“降价”、或“即将涨价”等行为,有被认定为价格欺诈的风险,除了要罚款,还需要对消费者退一赔三。

5、广告宣传中的内容应该真实、准确。公司的广告中尽量不要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如果广告宣传内容片面、具有歧义,都会被判定为虚假宣传,如果被投诉,可能会被罚款,还需要进行赔偿。

6、委托其他公司制作的宣传广告,应该在委托合同中要求对方保证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可要求对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7、除广告内容需注意之外,广告方式亦应提供用户选择的权利,如公司向用户发送短信或邮件广告时,应该提供退订的方式,比如在邮件或短信内容中提示回复“TD”可以退订。

? 1.3 服务售后

? 1.3.1 商家责任平台买单?巧用“避风港”原则规避风险

案例:

2017年A游戏公司起诉了云服务平台,主要原因是另一家公司(B公司)盗版了A公司的游戏,并通过该云平台提供给客户端,获得了不菲的收入。由于该云服务平台在收到A公司通知后没有及时采取必要、合理、适当的措施积极配合A公司维权,比如删除链接、要求产品下架等,导致A公司损失持续扩大,被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避风港”原则是指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对接服务、非自营的平台在收到某产品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的通知后,只要立刻断开、删除相关链接或产品,就无需对侵权责任负责。

企业服务平台在给一些公司提供服务的时候,也会选择收录一些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如钉钉平台上有无讼法务、爱客CRM等服务提供商,用户在使用钉钉系统办公时,还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择使用或购买钉钉上的这些服务产品。对于这种在平台上进行匹配所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一旦用户与服务提供商出现矛盾,平台是否需要担责?服务提供商涉嫌知识产权侵权,平台应该如何利用“避风港原则”来规避责任,是需要企业服务类的平台公司仔细思考的问题。

解决建议:

1、平台应设置一套完整的投诉争议处理流程。其中需要约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当用户认为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产品存在问题或是存在其他侵权行为时,可以向平台投诉,平台收到投诉后应进行初步审查,若认为服务提供商构成侵权,则立即 删除、下架或断开争议产品链接,同时将处理结果通知服务提供商。若服务提供商觉得冤枉,可以向平台进行申诉。若平台审核申诉成立,则应恢复原状。至此,平台的义务已全部完成,若双方再有争议将与平台无关,双方可自行解决。

2)当用户因购买某项产品或服务与服务提供商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时,平台收到投诉后应及时将服务提供商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告知消费者,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平台无需担责。

2、光有投诉机制还不够,平台还应注意,符合以下三点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1)保留所有入驻的服务提供商的真实信息及联系方式。若为自然人,需保留身份证信息、银行卡或支付宝信息、有效联系方式,并告知联系方式若有变动需在一周内更新。若商家为公司,需保留名称、经营地址、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营业执照、所在行业的经营许可等。

2)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体现平台的第三方身份、权利义务,以及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不得侵权的要求。

3)在平台显著位置声明第三方身份,并且留有联系方式。

3、平台应针对服务提供商制定完善的审核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监管。平台应该制定服务提供者入驻的审核标准,并进行背景调查,对于有不良记录或资质不全的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限制入驻等措施。

4、平台还应该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后续管理,并在商家入驻协议中约定服务提供商必须要保证服务质量。平台可以建立对服务提供商的评分机制,对于评分比较低或是经常被投诉的企业,可以有一定的惩罚机制。

……

6,投了500多家公司,我们对股权期权分配有5个建议_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纬创投”,36氪经授权转载。

这是张颖昨天刚刚分享在微博的截图。

以上建议,是源自我们最近对于数据和迹象的一些观察。经纬中国至今已投资了500余家新经济领域的创业公司,这十年来也遇到一些公司联合创始人或高管离职产生纠纷的案例。外部环境的一些波动,对于创业公司核心创始人和管理层都是一种挑战,内部的关系往往更微妙,有时候也会导致冲突更加放大。

以上建议对于创始人和团队高管,我们想都是有一定价值的。无论是哪一方,法律纠纷从来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伤感情伤利益也费时间——这当然不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体面说再见,好聚好散。解决不愉快的最好办法是提前预见,并准备好未来解决的线索,这也是未雨绸缪之人会倾向于去提前解决而不是事后纠结的原因。

上图是对创始人间期权分配的原则性建议——但作为一家暖男VC,我们深知对创业者来说,在法律方面的疑惑是多样性的。经纬法务团队每年经历的经纬系融资事件不下400起,通过观察过往几年数千次的融资交易与相关咨询——她们发现优秀的创始人总是善于求同存异,快速抓住关键要点。因此,她们将创始人们的常见疑问,做了一些关键点的分析,希望让你的创业之路更加顺遂。以下,Enjoy:

【股权 / 期权相关】

Q:我和小伙伴们合伙创业,我们之间该如何划分股权?

A:初创公司团队成员之间股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团队成员对公司的既有贡献和潜在价值。合伙之初,大家就应该对自己在创始团队中的位置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判断,基于此协商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

我们建议最好不要平分股权。创业团队需要绝对的决策者和精神领袖,这个人最好也是公司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确定团队核心领袖之后,为联合创始人配置股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呢?每个公司情况不同,但最重要的要素包括联合创始人数量、是否全职服务于公司、专长、未来能带给公司的资源和贡献。

一些朋友不满足于上述分配原则,会继续追问到底给联合创始人多少股份比较合适?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同为技术合伙人,在不同业务领域的公司价值是不一样的。创业之前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事,到谈股权分配时总担心处理不当伤感情。

简法帮曾经给过一个建议,按合伙人三大方面的核心角色(团队和管理、产品和技术、业务和运营)计点赋值,来确定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方案。我们觉得这个思路和方法,可供执着于追寻“股权分配标准答案”的朋友借鉴?

Q:我一开始单枪匹马创业,后来公司发展渐渐遇到瓶颈,决定让渡一部分股权引入合作伙伴。面对这种半路进来的合伙人,我该如何划分股权?

A:这种情况不罕见,我们建议手紧一点,珍惜股份。比如,一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埋头做了一个好产品,但迟迟找不到商业化的爆发口。这时,他可能会考虑引入一位善于商务营销的联合创始人加入公司。这位创始人除了把CEO职位交给新引入的联合创始人,更是在新合伙人的“营销下”恨不得把自己手上的股权分一半给这位新CEO。

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核心创始人给股份的手适当捏紧一点,半路进来的联合创始人能带给公司的资源和价值有多大,有待时间考验。现在给得少了,以后可以再加;但当这位“新神仙”不能胜任时,要想再拿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分多少股权给这位新合伙人合适?可以适当参考前面的计点赋值方法。并且,分给新合伙人的股权也应该受分期兑现机制约束,比如服务满一年或达成什么样的业绩指标,方可兑现1/4股权。

Q:我们自己注册公司创业,为什么投资人一进来就会要求把我们的股权锁定四年,再分期释放给我们?

A:早期融资阶段,为了保证团队的稳定,股权分期兑现是将公司发展与创始团队利益绑定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安排是创始人持有的股权分四年四期兑现,即创始人每持续在公司服务一年,其手上股权的1/4解除锁定,兑现为普通股权。股权兑现计划限制创始人处置股权,但不影响创始人的表决权和分红权。若创始人中途离开公司,对于未兑现的股权,由公司无偿收回,对于已兑现的股权,区分离职原因、不同情形区别对待。

股权兑现条款经常出现在融资文件中,有些创始人误以为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其实这个条款让创始团队和公司直接受益。如果公司有多个联合创始人,有创始人中途离职,若没有股权兑现的安排,那么离开的创始人将拿走他的全部股权,留下的创始人却替他“免费打工”。

此外,股权兑现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避免创始人中途退场可能导致的股权纠纷。无论是和平谈判后的好聚好散,还是我们所不愿遇见的争执,股权兑现条款都可以将个别创始人中途退场对公司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公司不会因为个别创始人的离开而四分五裂,公司可以继续稳定发展。(点击这里查看高效融资法则)

Q:什么时候做期权计划比较合理?我要为员工预留多少比例的期权池?

A:通常,公司可以在第一次融资完成后制定和落实期权计划。第一次融资完成后,公司价值有了投资人的定价,这个定价相对市场化,可以作为期权参考定价的基础,员工也更认同。

期权计划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期权计划的制定:首先把明确划分为期权池的股权从创始人名下正式剥离出来。一般来说,公司首轮融资完成后预留10-20%的期权池,具体的数字各公司根据具体情况与投资人协商。其次,对这个池子里的授予、行权时间、行权价格、行权条件以及违约后果制定出详细的方案。

●期权计划的实施:公司每年可以集中发一到两次期权。一般由公司董事会批准授予对象,第一次获得期权的员工,只要对公司持续有贡献,在后续的期权授予中仍然有机会继续获得期权。(点击这里查看期权相关的那些事儿)

Q:员工离职后,当初授予的期权能否收回?

A: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期权的设置说起。期权给予本身也是一场创始人和员工的利益博弈。看好公司发展前景的员工愿意多拿期权少拿现金,打工心态的员工则更喜欢现金。有两个建议:

●期权计划尽量做到未雨绸缪:为了避免分手时剧情太狗血,在“牵手”的时候就应该说清楚规则,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应在期权计划中详细约定。比如,对于已兑现的期权,如员工与公司协商一致离职的,公司可以按商定价格回购;如果是过错离职,公司无偿回收。无论是协商一致离职还是恶意离职,未兑现期权均应终止。

●期权授予宜细水长流:要充分发挥期权的长效激励作用,授予期权时不宜一次授予过多。可以分散多次授予,每次授予设置四年以上的兑现期。

Q:我想高薪+期权请一个高管,对方提出把期权改成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是什么?这个要求我能答应吗?

A:中国非上市公司没有限制性股权的概念。参照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的概念,可以把限制性股权理解为,当授予这位高管股权时,股权上的部分权利(比如转让、质押等)受到人为限制。限制性股权同期权的最大区别是限制性股权的获得者需要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股东。

举例来说,同样分出1%股权给该高管,如果是以期权形式,公司和该高管只需签署期权协议,约定好行权价和行权期限即可,无需办理股权工商登记。但以限制性股权形式,公司需要通过增发或创始人转股的形式把股权转给该高管,并办理股权工商登记。

实践当中,有限公司给高管限制性股权的情况非常少见。因为已办理工商登记,若出现高管不能胜任的情况,公司和创始人要再收回股权在程序上会比较困难。更进一步,如果不能在股东层面及时清退该高管,会出现“人走茶不凉”的局面,会影响公司股东会决策效率,后患无穷。

【融资和架构选择】

Q:我的公司第一次融资,应该选择人民币还是美金投资?

A:首次融资的公司不用纠结于币种,快速拿到钱更重要。如果公司面前摆着多个机构、不同币种的投资意向,可以在一定预判的基础上弹性选择。如2017年12月张颖在《给经纬系公司的七条建议》中所说,“融100万到300万美金的公司,可以考虑人民币;如果公司收入利润都非常好,但行业天花板比较明显,人民币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大行业,业务发展非常迅猛又需要大量资金,但还没有成正比的利润增长去验证匹配快速增长的高估值,那么融美金可能就是你唯一的选择……”

我们通过下表简单列举了人民币和美金融资的简要区别,但这些不应该成为左右你选择币种的关键。技术上,无论首次融资是美金还是人民币,后续都有可以调整的空间,优秀的创业者总是既懂规则,又有灵活思考不被币种所桎梏。

Q:融美金就一定要搭建VIE架构吗?搭建VIE架构需要多久?

A:融美金时可以根据公司业务性质选择VIE架构或中外合资(“JV”)架构两种。如果公司从事的是限制或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或者公司目标上市地在境外,一般会采用VIE架构。比如某公司业务类型需要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牌照,虽然相关法规规定只要外国投资者比例低于49%就可以,但现实中有外资成分会让公司可能根本拿不到这个牌照。因此某些行业,如果融美金就需要搭建VIE架构。

搭建VIE架构,创始人需在一些离岸地(最常见的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离岸公司,并按照相关外汇管理规定完成返程投资的外汇登记,进而通过其海外设立的公司在国内设一个外商独资企业(“WFOE”),然后国内运营公司、创始人与WFOE签署一系列控制协议,完成海外融资实体对境内运行公司的实际控制。完成这一圈手续,平均需要3、4个月时间。一个典型的VIE架构如下图:

Q:我第一次创业,接受了一个有点业务资源的天使投资。公司A轮融资接近尾声时,这位天使拒绝在交易文件上签字,理由是A轮融资及以后轮次的融资都不能稀释他的股权。否则,他会撤掉公司客户资源、截断公司流量入口。请问这种要求合理吗?这是一种行业潜规则吗?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比较好?

A: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引入新投资人,前面股东(包括创始人及前轮次的投资人)股份相应被稀释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公司总股本增加后,原来股东手里的相对股比自然会变小,但这部分股权的绝对价值却因公司估值的增长也随之相应增长。如果前轮股东想保持股份不被稀释,可以按照跟新投资人一样的价格认购部分新股来保持在公司的股比。

如果天使投资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以破坏公司业务来威胁公司,这就多少有点辱没“天使”的名号了。面对这种情形,我们有三点建议:

●梳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判断公司经营是否会因“黑天使”的威胁变为现实而受到重大影响。如果是,要尽早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早点摆脱对这种外部资源的依赖。

●收集、保留“黑天使”威胁、破坏公司经营的证据,一旦真的发生业务受损的情形,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控告其破坏公司经营。

●对这种打着天使之名行恶魔之实的投资人,不要在股东会、董事会给其任何话语权,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将其清除出公司股东队伍。对此类行为的纵容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管理,也会对后续轮次造成负面影响,及早处理从长远来看才是对创始人最有利的选择。

●最后,我们想说——创投圈真的没有这样的“潜规则”。(点击这里查看融资“潜规则”)

【劳动用工与知识产权】

Q:我们公司一位市场总监离职后创业,经营跟公司直接竞争的业务,还带走一批市场部小伙伴,我能告他吗?

A: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一下这位市场总监是否跟公司签署过竞业限制协议,如果签过,看看其现在的行为是否违反了竞业限制的条款。如果没有签过竞业限制协议,或者虽然签过,但是市场总监离职后,公司并没有向他支付过竞业限制补偿金,那么公司不能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为由起诉这位市场总监。

市场总监这种另起炉灶跟前公司直接竞争的行为,虽说很可能会有侵犯前公司商业秘密(比如客户名单)的情形伴随发生。但因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举证非常困难,因此以侵犯商业秘密起诉市场总监的赢面不大。

对于这种行为,事前防范胜过事后翻脸。比如,美国P2P网贷平台Lending Club(“LC”)前CEO Laplanche离职不到一年,就杀个回马枪在LC家门口新起炉灶、重操旧业。由于没有与Laplanche签过竞业禁止协议,LC只能顶着股价节节下挫的压力继续应对Laplanche离职引来的一堆监管调查。

我们建议创业公司要全员签署保密协议,要求员工在职和离职后均不得泄露因工作获取、接触到的公司秘密信息;核心员工签署竞业限制协议,在职和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公司相竞争的业务,也不得招揽公司员工。保密协议公司无需向员工支付任何额外成本;离职后的竞业限制义务,公司需向离职员工支付相应的离职补偿金作为代价。离职补偿金通常是该员工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50%。(戳这里获取用人的法律脉络与关键点)

Q:我们是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有一些自己研发的软件和请设计师朋友设计的App图标,这些需要采取什么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吗?

A:当然需要。初创公司常常把埋头做产品、积累用户作为头等大事,而忽略了对自己产品、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一天突然被告知自己的产品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一脸蒙圈。

简单说,知识产权不是一个自然权利,需要你通过一些法律程序来“对外宣布”你对这项发明、设计或作品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权利。

初创公司保护知识产权应该“内外结合”。对内,与核心员工签署知识产权归属协议,明确约定员工任职期间开发产品 / 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公司,员工仅有署名权。对外,公司名称、产品品牌、LOGO、App图标等,可以考虑注册为商标;公司的核心技术可以申请发明 / 实用新型 / 外观设计专利;开发的程序、应用可以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符合公司名称或产品的字段可以注册为国际通用域名。

哪些知识产权需要优先、侧重保护,哪些可以适当延后保护,根据公司实际需求来规划。

7,36氪研究企业调研 | 生物识别企业-眼神科技_

文 | 36氪研究院 李晓晓

报告要点:

生物识别是近年来辅助AI创造数字生活和智慧生活的重要技术,它的应用领域广、市场增速快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也即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它是AI技术的其中一类底层应用技术,通过生物识别产品搜集人们的各种生活数据,形成个人数据库。另外,政府及军工企业的应用对社会安全具有保证作用。

目前,国内外的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开始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来做指纹/人脸识别手机和门锁以提升个人信息安全和生活便捷度;银行、物业等企业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来做风险管理系统、门禁/考勤系统等;政府也采购生物识别系统,用来构建生物ID系统、平安智慧城市等。基于强大的市场需求,生物识别商业化程度将越来越深入。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深入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商业应用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广

现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从2007年的30.1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3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20.1%,预计未来十年仍将保持14.0%的复合年均增速,到2020年总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这是因为随着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智能生活方式。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眼神科技作为生物识别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技术较为全面、已落地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

眼神科技是一家为不同行业和场景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识别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核心技术有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生物识别平台和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作为较早进入生物识别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眼神科技一直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较早拥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企业,拥有多模态生物识别平台,实现多场景、多应用、多产品、多种识别技术统一管理和融合识别,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拥有360多项专利。

眼神科技在全球已经有1000+客户,涵盖了教育、金融、社保、公安、政府、军队等各个领域,已与全国60%以上银行机构和超过100所高校达成合作,在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领域均有解决方案和场景应用。此外,眼神科技作为中关村第一批入驻雄安的企业中唯一的人工智能企业,与雄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雄安一起建设智慧新城。

以下为报告正文 (完整版报告点此下载)

1.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行业里应用场景较为广泛的技术

1.1 生物识别是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利用人体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

通常意义上来讲,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也即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由于人类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便携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以方便自动识别和身份验证,因此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具体来说,生物识别系统是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并转化为数字代码,并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通过微处理器和各种电子元器件提高精度,将生物识别系统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基于生物特征和行为特征,人们已经发展出了声音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1.2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深入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商业应用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广

图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应用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厂商已经开始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来做指纹/人脸识别手机和门锁提升个人信息安全和生活便捷度;银行、物业等企业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做风险管理系统、门禁/考勤系统等;政府也在利用生物识别系统构建生物ID系统、平安智慧城市等。

1.3 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识别等技术的成熟应用是促进生物识别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此外政策同样具有导向作用

1.3.1 生物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多模态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重要推动因素

技术驱动:目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指静脉识别、DNA识别、笔迹识别、掌纹识别等,应用较为成熟和广泛的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在未来,生物识别的应用行业会越来越广泛,应用场景会越来越深入,这就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多模态识别技术提供更深层次的支持。

深度学习算法在生物识别领域,是通过模拟脑科学中神经元之间信息流的传播方式,抽象出一种数学模型,它可以通过端对端(End-to-End)的训练,从不同的抽象层级提取数据的本质特征,从而完成复杂的分类或回归任务。深度学习算法与浅层学习算法的最大不同在于:深度学习算法具有多层隐层,它可以随计算层次的需求增减;而浅层学习算法只包括一层甚至没有输入与输出层之间的隐层;此外,深度学习算法还能不断优化算法训练,自动学习到精准的表征,形成具有深度的结构模型,增强表达能力、提高效率。

图示:浅层学习算法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对比

来源:36氪研究院整理

多模态识别是指通过融合人体多种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能使身份认证及识别过程更加精准、安全,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多模态识别较单一特征识别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支持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认证模式,实现一站式生物识别服务。

图表:常见生物识别特点比较

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整理

1.3.2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个人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强,广阔的市场催生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企业的诞生

个人消费端: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智能门锁、智能汽车及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上游核心芯片和模组厂商将长期受益。

企业系统端:国内企业在安全和管理上的需求将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如金融、门禁考勤身份认证、驾培管理、信息安全等系统;生物识别将继续成为这些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

政府系统端:如今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际问题和人类发展的高度,目前各国政府正建立更为严格的个人身份认证体系来提升公共安全平台智能化水平。

总体来看,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核心服务价值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生物识别相关的企业会不断增加,企业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也将会愈发丰富。公共安全的需求以及政府越来越多地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生物ID时代的发展和智能平安城市的建设都推动了生物识别的加速发展。

图示:生物识别市场划分

1.3.3 国家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连续出台政策,支持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保护城市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支持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等领域。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引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中提到支持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展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2016年3月17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布局未来网络架构、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技术。

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支持信息安全产业化建设,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创新发展、多种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等格外重视。

1.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公共事务和商用领域应用场景丰富,全球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目前,众多人工智能厂商推出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相关工程项目与应用方案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生产制造、医疗卫生、电子政务、军事等行业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从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来看,各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开始实施的生物识别护照、国民身份证计划等政策很大程度上对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设计、应用与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从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02年起十几年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5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39.83%,预计到2020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图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36氪研究院整理

图表: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36氪研究院整理

不管是从全球还是全国的规模来看,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市场规模都是百亿级别以上,这对于提供生物识别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来说意味着所处行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各行各业都有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解决安防、支付、出行等方面的需求的可能性。

根据鲸准数据显示,生物识别的热度正在不断提升。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创业企业共有117家,其中有融资记录的企业有25家,占比20%。据鲸准近一年的统计,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每季度累计投资金额也都在亿元左右;投资轮次主要分布在早期的种子轮、天使轮以及A轮;国内企业分布在北上广居多,顺为资本、元禾资本、普华资本、英诺天使基金以及RRE为主要投资机构。

图表:生物识别企业投资轮次和投资趋势

数据来源:鲸准,36氪研究院

在未来,随着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物联网化、大数据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生物识别企业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投融资的金额从2018年开始也在保持平稳增长,生物识别技术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技术开发出来的新的、高精度的产品应用面会越来越广,深度也会不断加深。

1.5生物识别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生物识别是人工智能的感知层和入口

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图中,生物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感知层,为各应用领域和技术领域采集生物特征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入口,通过身份认证,实现人工智能“识人”的第一步。此外生物识别技术本身又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技术来实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因此生物识别技术既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一环,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图表:人工智能产业链简图

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整理

2.企业概况

眼神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生物识别企业,前身是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眼神科技拥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并且具备从底层算法到管理平台、应用软件、智能终端设备、场景落地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目前,眼神科技在全球拥有1000+客户,涵盖了金融、教育、社保、公安、政府以及军工等众多行业。

眼神科技的前身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2003年研发出了指纹识别算法,2005年研发出了人脸识别算法,2007年研发出了虹膜识别算法,2012年将人脸识别应用到人证合一的认证环节,成为公安部居民身份证指纹采集器推荐供应商,2014年为银行搭建云平台实现人脸识别技术大规模商业化,2016年成立眼神科技全资控股天诚盛业。

2.1 眼神科技利用深度学习算法、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生物识别算法,建设人工智能生态,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独特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

眼神科技是一家为不同行业和场景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识别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核心技术有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生物识别平台和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多个生物识别技术。

深度学习技术,通过端对端(End-to-End)的训练,从不同的抽象层级提取数据的本质特征,从而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分类或回归任务。它是从大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表达能力更强,更有效率。

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Automatic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System),多模态生物识别是指整合或融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生物识别特征,利用多重生物识别技术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数据融合技术,使得认证和识别过程更加精准、安全,适用场景更广阔。通过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多种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统一管理,融合识别。通过独立的或多种采集方式合而为一的采集器,采集不同的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图像等),并通过分析、判断多种生物识别方式的特征值进行识别和认证,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实际环境以及不同安全级别的认证要求实现个性化识别策略定制,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人脸识别,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分析。具有非强制性、非接触性、并发性的特点。

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虹膜具有唯一性、稳定性、非接触性、防伪性好的特征,对比各类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是较精确的和较难伪造的。

指纹识别,依靠总体特征和细节特征来唯一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主要特征有唯一性、不变性和便携性。

指静脉识别,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从手指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指静脉识别可以判断检测对象是否是活体、判断指纹与指静脉是否是一体的。此外,指静脉识别具有适用人群广、准确率高、不可复制、不可伪造、安全便捷等特征。

2.2 眼神科技解决人工智能领域人机交互问题,拓宽生物识别应用场景

2.2.1 眼神科技多模态识别认证一体,实现多场景数据统一存储

眼神科技ABIS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一款跨平台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用户身份的安全便捷、真实、准确的认证,支持多种认证模式,使身份核验更加灵活多样性。

眼神科技的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应用在金融、校园、安防、社区等领域,落地场景成多样化,几十种产品分别应用在会议、驾培、社区、教育、安防、新零售、金融、社保、军队、公安等多个场景之中。这些场景中的产品又与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相连,完成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认证应用。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搭建个性化的私有云平台,将企业的数据集合在统一的生物特征库里。

图片来源:眼神科技,36氪研究院整理

2.2.2 眼神科技主要应用领域有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慧校园、智慧城市等

在智慧金融领域,银行业务是眼神科技核心业务,占公司总业务的50%。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时代,银行的主要诉求在于控制内部风险,眼神科技为银行提供Ukey产品和柜员指纹身份认证系统等产品。通过指纹识别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同时完善内部柜员授权认证方式,有效规避经营和管理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除了控制风险,银行业也更加关注降本增效、创新营销以及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眼神科技为银行提供智慧网点整体解决方案,如人脸联网核查、VIP客户识别、自助发卡、刷脸取款等。以VIP客户系统为例,通过抓取客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保存的VIP客户人脸模板进行比对,第一时间识别出到访的VIP客户,并通过语音方式欢迎VIP客户光临,同时在后台通过短信、手持设备信息推送等方式,及时将VIP客户到达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客户经理,通知客户经理出门迎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此外,人脸联网核查以及各类生物识别与自助终端的结合产品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酒店等各行业的柜台人证核验场景中,降低了纸质档案的保管难度和成本、减轻了柜员复印身份证件的工作量、提高柜员日常业务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目前眼神科技已经为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全国130多家银行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

图示:双膜识人脸识别摄像头

产品:采用多光源补光(如近红外补光等)技术,兼具近红外和可见光的视频采集功能,结合眼神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实现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精准人脸识别、图像采集、活体检测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活体检测、业务现场图像采集和视频录制、人脸识别身份安全认证等众多领域。

在智慧城市领域,眼神科技签约雄安,让人工智能落地智慧新城。结合20余年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积累和42项标准制定经验,眼神科技根据雄安定位和发展节奏,从标准制定、技术研究、专利输出、产业联合应用等各个方面着手,参与雄安城市建设。为了探索实践雄安新区 “1+2+N”个人数据账户体系的技术架构和落地,整体考察智能城市推广方向,结合未来雄安多场景、平台、条块数据产生与汇聚等综合因素,眼神科技承担了雄安“智慧安防”、“智能办公”、“新零售”、“新支付”等多个应用方向的试点建设项目。目前人脸识别智能闸机、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展馆人证合一智能闸机、餐厅刷脸就餐收银系统、刷脸理发收银系统、人脸识别无人售货机等产品和系统,在雄安党工委/雄安集团及企业办公区均已交付上线,实现了无感化、安全、便捷的智慧办公和智慧消费。另外,眼神科技还与进驻雄安的金融、通信、交通、建筑、酒店等行业的企业在基于生物识别多场景应用中开展战略创新合作,目前已与工商银行、中建二局雄安分局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眼神科技通过陪伴式创新创富,探索实践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在雄安的创新应用,助力雄安新区“智慧”、“创新”样板城市建设。

图示:刷脸自助售卖机

产品:融合人脸识别技术、远程实时在线掌控机体运营状况和售卖情况的自动贩卖机。

在智慧校园领域,眼神科技在校园里各个场景进行智能系统的布置,采集完整的学生数据,通过多模态生物识别认证平台建立校园生物识别特征库,为师生提供方便安全的智能服务的同时,帮助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和风险防范。同时,眼神科技未来要做的,是能够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对学生的行为分析、轨迹分析等,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帮助学生真正的实现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也给用人企业单位提供一个更加客观科学的学生个人信息凭证。在未来将有可能取代猎头公司或招聘公司,直接帮助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所需人才。

图示:校园人脸识别闸机

产品:眼神科技为宿舍、写字楼、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合进出控制打造的整套人脸识别出入解决方案。刷脸,身份核验,出入实时监控,智能识别进出人员,管理进出人员信息,便捷而安全。

在智慧安防领域,通过AI+安防的深度结合,将安防领域的产品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交换做到实时智能。眼神科技通过前端智能摄像头与后端多模态识别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相结合,实现对人、车、物的实时识别和分析预警,为公安系统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眼神科技AI+安防最主要的产品之一就是智能摄像头,与传统摄像头相比,眼神科技的智能摄像头能够解决传统摄像头存储所有图片和视频导致数据存储量大的问题,其智能摄像头具有分析能力,可以根据违章车辆及其行为的变化进行编码,过滤掉无用的信息的传输,另外在未来它还将通过无线通讯设备和IoT技术实现自动组网,协同分析工作。

图示:智能人脸识别摄像机

产品:这是一款集人脸检测、采集、比对等功能于一体的人脸识别专用摄像机,无需配套服务器即可独立运行,后台可实现管理审核控制功能。

2.3 眼神科技通过直接解决客户需求的陪伴模式完成产业链布局

眼神科技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B端市场上通过项目研发的方式在明确客户需求、和市场达成共识之后,进行的区别于其他公司的陪伴式研发。眼神科技在工总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处都成立了专门的生物识别实验室、研发中心,建立了长期持续合作研发的战略关系。一种是C端市场上通过智能门锁等智能硬件占领市场,达到规模化收益。另一种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机构联合举办“眼神杯”遥感影像算法处理大赛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性技术大赛,通过比赛选拔好项目进行孵化和资源整合,逐渐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将新的项目实现平台化运营。以上三种模式最核心的是“陪伴式”理念,陪伴式研发,顾问式营销,之后陪伴式的落地和服务。

2.4 眼神科技的用户分布行业广泛,营收增长迅速

眼神科技有超过15年的行业应用经验,在全球已经有1000+客户,涵盖了教育、金融、社保、公安、政府、军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拥有全球130多家银行机构客户,超过150万台设备良性运转,每年以10亿人次的指纹认证速度递增。在接下来的三年,眼神预计将实现年均收入10亿元,年均净利润1亿元*。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眼神科技

2.5 眼神科技未来的发展战略是逐步完善营销团队,注重B端和C端产品研发,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

在团队和产品建设方面,在过去眼神科技注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定制化的产品和客户居多,营销团队人员较少。在未来,眼神科技将构建完整的商业团队,包括有管理和研发团队,同时实现技术和产品标准化。

在市场开拓方面,眼神科技分为To B市场和To C市场两个方向。目前眼神科技的生物识别系统在金融和安防领域占有较大份额。在未来,眼神将加大C端市场的拓展,目前已推出虹膜智能锁和刷脸自助售货机将投放市场。另外,眼神科技在海外已经有800多个合作伙伴,海外营销团队建设初具规模。

2.6 团队介绍:眼神科技具有优质的研发中心和优秀的创始团队

眼神科技研发机构设置全面,眼神人工智能研究院下属五个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中心、深圳研发中心、济南研发中心、沈阳研发中心和长春研发中心。公司里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5%,核心团队成员80%来自谷歌、微软、IBM、惠普、海尔、阿里巴巴等企业,他们的重大研究成果决定了眼神科技在行业内的重要的地位。

创始人兼CEO 周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山东大学管理科学系毕业,在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及场景应用领域实践20余年。于1997年创立天诚盛业、2016年创立眼神科技。

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兼CTO 沈昕阳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前Google数据科学家,具有16年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研究经验、数学建模经验。

合伙人,高级副总裁 王丙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二十余年国家部委和央企工作经历及管理经验;曾就职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宝钢集团、中国宝武集团等。

首席安全专家顾问 王小云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哈希函数标准SM3设计者。

关于36氪研究院

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分析师: 李晓晓 lixiaoxiao@36kr.com Wechat:15011504594 ; 关注教育、 前沿科技、文娱等领域

文章TAG: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方面问题!广州三环专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