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河南滑县什么时候棚改,滑县棚户区改造最新消息

河南滑县什么时候棚改,滑县棚户区改造最新消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0:58:21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滑县粮食产量年年大丰收,农技推广人员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滑县在全县建成了9个农科技推区域站,每个区域站设有4一6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并在村里面设有农技推广联络员,这些人员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户做农.技术指导,病虫害监测、测土地配方施肥等服务。“我们的工作可用17个字来概括,就是种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帮助农民把钱赚。

”滑县白道口农技推广区域站长卫党振说。在白道口镇,区域站每年种植50一100亩的示范田,老百姓可以到示范田里参观、咨询。挑选适合自已家耕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区域站还通过培训村里的联络员,通过他们教会更多的农村科学种田。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地引进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小麦丶玉米等农作物的品质,并通过集中连片生产,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降低种植成本,从而使农民增收。

“以前都是说农民种地不用学,人家咋着我咋着;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都得学会科学种田。”黄国兴笑着说,他2005年以前并没有种过田。“80年代的时候种地都是单干,机械化水平低,土地硬,很辛苦,产量还低,我原本对种地没有任何兴趣,直到2005,我看到大规模种植农作用是趋势,决定就承包土.试试。”于是黄国火爆开始回家摸索着种地,不懂技术的他经常跑到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找专家咨询,参加培训,理论知识学会了就在自己家田地里实践。

“土专家”黄国兴爱钻研,并逐渐成了“病虫害专家。”2012年的时候,黄国兴发现地里的玉米长到15mm左右的时候就被一种叶子做“黏虫”的虫子咬断了,打药也没用,他就整天蹲在玉米地里观察,终于发现了黏虫“夜出昼伏”的习性,于是选择夜间打药,并将此方法推广开来,从而有效避免了这种病害可能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现在,黄国兴自已种了70亩的耕田,并成为村里的“植保站测报员。

”黄国兴还在关键季节通过村里喇叭、微信群等给农户普级农业知识。而在滑县像黄国兴这样的“农民专家”遍布田间地头。种子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对于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滑县以滑丰种业为龙头,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让农民足不出户就的.享受到优质的托管服了,通了该工的实施,由企业承担种植新品种的风险,同时解决了农民从种到收的技术和服务问题,实现了从“种、肥、药、”到”种、管、收”的一站式托管服务。

目前,滑县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困在“藏粮于地”和“藏粮与技”政策的带动下,滑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杜焕永就是其中最具体代表性的一位。出生于1974年的杜焕永原是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的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在滑县強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2012年10月杜焕永开始流转土地,并钩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和配虿.的农机具。

不懂种植也不懂技专的他第一年就赔了十几万元,但是杜焕永并没有放弃。2013年他开始积极参加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技术,买农机具,并成立了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开始机械化,大规模流转土地,对于不想流转土地又没有劳动力进行种植的农户对其进行托管。如今,杜焕永的托管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流转面积达到20.48亩,对于滑县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杜焕永创造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在杜焕永的合作社后院里有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农机库,整齐摆放着100多台造型各异的农.机具。“这是自走式喷雾机。那台是海轮王精量播种机,前面这台是北斗卫星平地机,驾驶室内装有卫星远程控制的电脑,可以精准指挥机东平整土……”说起自已的这些“铁骑兵,”杜焕永非常兴奋。这些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各显神通,实现了耕地、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全程机械化、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杜焕永的合作社也逐渐成为豫北地区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合作社。截止2019年6月底,滑县农业总动力214.8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29%,大中型拖拉机441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598台,玉米收获机3606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化水平达到96.55%。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农.生产效率,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方成了向现代农业生户,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文章TAG:滑县棚改棚户区最新消息改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