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回族中者麻二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新疆是个好地方

回族中者麻二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新疆是个好地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7:39:11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关于朱元璋在起义前入皇觉寺为僧,乃是在清真寺念经做“海里凡”。关于明太祖压抑蒲寿庚后裔,其因是蒲氏的叛宋降元,这是出于政治的分歧,并非因为蒲氏是穆斯林。历史上和现今,由于政治观点不同,同室操戈者大有人在。关于明太祖禁止蒙古人、色目人自相嫁娶,听与中国人(汉人)为婚姻一事,马明道先生认为:从表面看,此禁令意在同化回族、蒙古族,实则回化汉族。

明太祖是十分了解伊斯兰教法的,知道伊斯兰教禁止穆斯林与非穆斯林通婚,除非改奉伊斯兰教,而蒙古人并无这种严格的规定。明太祖提倡回汉通婚,其深层用意在于扩大回族人数,发展伊斯兰教。明王室为回回家族的依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证:①从朱元璋的出身和出生地考证明太祖洪武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原名兴宗,生于安徽凤阳县,古称濠州,其周围各县,如定远、寿县、怀远、临淮等为历史上回回聚居区。

父名朱世珍,母陈氏,生兄弟四人,元璋排行第四,长兄兴隆,次兄兴盛,三兄兴祖,全家务农,地仅数亩,颇贫寒。凤阳城为一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小城,西门直对东门,两门之间为一长街,将风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称南城与北城,北城居民几乎全部都是汉民;而南城居民全部为回民,其中绝大多数姓朱,有清真寺一所,位于南城中央偏西。

朱元璋生于南城朱姓群内,按常理推,朱元璋应为回回。1935年,马明道先生随其兄马宏道先生(1899一1968)到凤阳考察访问,当时所见所闻和当地回民父老所说与上述情况相符。②从朱元璋葬亲仪式考证《明史》载:“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

”但《明史》并未说明是如何克葬的。史学家黎东方博士所著《细说明朝》记载:“他是贫农家庭的安分守己的子弟,在他十七岁的一年,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旱灾,蝗虫与瘟疫先后降临到他的家乡,濠州钟离县(安徽凤阳),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大哥朱兴隆,在几天内相继去世,家里的现款极少,买不起三口棺材,更买不起坟地,幸亏有邻居刘家心好,准他和二哥朱兴盛把父母和大哥三人的尸首用白布裹起,埋在刘家坟地的一个角落。

”按汉族的传统习惯,富户人家所用棺材一般以杉木制成;中等家庭则使用普通木材制成;贫户人家庭则使用薄皮棺材;赤贫者则使用芦苇包卷,抬往旷野埋葬。朱氏一家如是汉族,为何一反汉族的传统习惯而改用白布呢?况且白布的价格比薄板、芦苇昂贵,朱氏一家属赤贫,为何舍弃廉价之物不买而去买昂贵的白布呢?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亡者须穿“克凡”(白布殓衣)后土葬。

由此可以推断朱家并非穷得买不起最简单的棺材才用白布,而是按伊斯兰教的规定处理丧事。⑧从朱元璋出家当“和尚”说起《明史》卷一载:“…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细说明朝》曰:“…就这样,从阴历四月挨到九月,九月里他进了皇觉寺,受戒当和尚。”根据回民世代相传,所谓明太祖在起义前曾到皇觉寺出家为僧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皇觉寺原是一座清真寺,出家为僧乃是在清真寺里做“海里凡”(经堂学生,西北地区称“满拉”),皇觉寺这一名称则是朱元璋登基称帝后所赐的名称,意为皇帝在此寺中觉醒。

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寺院。根据中国传统,凡儒、佛、道教的寺庙、观均坐北向南,而中国的清真寺一律坐西朝东,因为中国穆斯林做礼拜时,须朝向位于中国西方的麦加天房,皇觉寺正好坐西朝东,且其建筑形式与我国清真寺建筑形式雷同,这不可能是偶然的。皇觉寺的方向和建筑形式就是回民父老传说正确的佐证。

佛教自中世纪盛行于中国,故中国汉族知识阶级和史学家对佛教比较熟悉,或他们自己就是佛教徒,而对伊斯兰教比较陌生,他们有意无意地用佛教的术语描写伊斯兰教,如把清真寺写成“寺庙”,把宣礼塔写成“佛楼”,把阿訇、“满拉”写成“僧”、“和尚”等。到了近代,西方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的汉族知识界又对基督教熟悉了,于是他们又开始用基督教的术语描写伊斯兰教了,如把清真寺写成“教堂”,把礼拜写成“祷告”,把阿訇、伊玛姆写成“神父”、“牧师”或神职人员,把朝觐写成“朝圣”等等。

文章TAG:中者麻二体回族新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