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招标信息网什么鱼,你看到的招标信息靠谱吗

招标信息网什么鱼,你看到的招标信息靠谱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1:23:0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三)渔业行业准入的监督协调机制实施渔业准入制度,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保护渔民合法权益、维护沿海渔区社会稳定的宗旨。制度实施的全过程必须体现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因此,准入制度的实施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的监督协调机制,防止地方保护主义、谋取部门利益、借机扰民、损民等情况的发生。监督机制由各级地方政府执法监察机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系统的上级机关定期检查监督,社会舆论媒体监督,渔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社团或个人对其的监督,以及地方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几个方面构成,发现问题如一个部门难以处理的,需由当地政府组织上述几个方面代表进行协调处理。

必须按照以“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原则,对向渔业经营者收取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原则,由同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建立专项管理制度,除实施准入制度过程必须开支的成本外,主要用于支持专业渔民转产转业,失业救助和渔民户籍新补充劳力的职业培训等项目,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必须坚持非赢利的原则,一切证书、证件和培训费用,只准收取成本费,不允许借机增加渔业生产从业人员的负担,谋取部门或个人私利。

从其它产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情况来看,如农业的土地责任制,在明确经营权以后,对土地的资源利用和管理就会趋向稳定和完善,其经济效益要大大高于实行责任制以前的时期。因此,如要从根本上完善和解决渔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问题,就必须结合我国的渔业国情,进行渔业权的法制建设,建立一项符合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法律制度。

现在还有什么普通人不太知道的暴利行业?

投资去养生蚝,3个月,给你双倍回报。即给我十万。三个月后连本带利给你20万。养蚝是个风险投资也不是什么秘密。靠天吃饭资金不用经过我手,这个你放心。你只要花钱把我告诉你的指定的物资买好就行。三天左右我就把所有的事务办完了。剩下的三个月,你只需要坐在海边,看着你的生蚝不被我偷走就可以(毕竟你是不放心我的)。

天天在海边钓鱼咯…另外,建议花个千把块,在养蚝的地方装个24小时的360度监控摄像头。3个月后,蚝一长肥,我把钱给你,你把蚝给我。这收益给力不?3个月翻一倍算不算暴利?风险性:80%养肥,赚一倍利润。20%发生不知名意外情况,如政策、水质、狂风等,血本无归。整体期望值是很不错的。你问我,帮你养蚝,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没错,你赚10万,我还能赚10万。

因为真实利润是2倍本金。即,投资10万,总利润是20万。你10万,我10万。这么暴利,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流行?第一,我没跟你讲,在你投资之前,我已经花了10万布置好了养殖场地,所以,是要去掉固定投资才会有这个利润率。第二、台风和水质变化,风险并不低,因为一旦发生,你就得重头再来。这倒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小农思想,总是舍不得,想花钱去拯救,就会越投越多。

不如直接舍弃赌第二年。所以,最后还是二八定律,赚的赚死,亏的亏死。但是总体期望值是正数的,难就难在,养蚝确实需要股权分离,投资人只监督,管理人不投资,才真正不会掉进赌徒陷阱。可惜,养蚝毕竟不能上市…如果你们用数学随便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养蚝很赚钱,但是暴富的蚝民却不多。首先,几万块起步,6年养到千万级别的老板我是见过的。

但是血本无归的我见的更多。主要还是太贪。我们开始算数:以10万为基础规模计算。投资10万,弄好场地。第一批,投资10万蚝苗开始养殖。卖出后,30万营业收入,减去20万成本,利润剩余10万。第二批,投入10万(此时上一批的利润已投入),卖出后,营业收入30万,纯赚20万。累计利润30万。第三批,投入10万,卖出后,收入30万,利润20万。

累计利润50万。第四批,投入10万,卖出后收入30万,利润20万。累计利润70万。以此类推…好,开始算概率。第一批80%概率赚10万,期望值为8万。亏本概率20%。第二批,在卖出去之前,之前赚到的10万已经重新投入了,此时手上没有一分利润。而连续两批赚钱的概率为0.8乘以0.8。等于64%。也就是说,你只要持续经营,有36%的概率,前两年都白忙活了。

当然有64%概率累计利润达到30万。连续经营第三批,同样的算法。你有51.2%的概率赚到50万。有49.8%概率亏掉10万,退回到20万的利润。看客自己多算算,利润率是很不错的,但是比起人性的贪婪却就远远不足了。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是这么算的:80%概率太大了,我就按100%算吧,忽略掉风险,真遇到了算自己倒霉,也亏不了多少,想那么多干嘛,只要我撑过第一批,以后就是零成本经营,每批还有2倍本金的回报,如果我每批赚的钱用于加大投资,就是高达200%利率的复利回报,不用几年,10万可以变一千万!!!好,我们站在风险角度来看。

假如你赚的钱全部投入进去,没有抽出来。那就要求你必须每年都赚钱,只要亏损一次,你就回到解放前。显而易见,第一批,你亏完的几率是20%。连续养两批亏完的几率是36%连续养三批亏完的几率是49.8%连续养四批亏完的几率是61.0%连续养五批亏完的几率是67.3%这还不算某些没经验的养殖户的人为决策失误。不懂投资学,不会精打细算的人,三批下来就足以淘汰一半。

用时间换来了规模,却见不到现钱,这就是蚝民的基本状况。所以说,分散资金投资,合伙经营抵抗风险确实是非常正确的,现实中的复利也的确需要具备这两点才能稳定正向盈利。有规划的定投养蚝,才是真正能产生巨大效益的投资,其它的纯靠运气。我见有人第一年就砸了700万,收走1000多万利润的,也见过五六万起步做到几百万上千万的。

为什么公开招标的内容许多信息还要付费才能看到?

  这种现象看似很普通,好象就是花钱买标书,但这种做法弊端很多,目前已经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信息公开才起了步  及时获取公开招标信息是成功投标的第一步。根据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要求,公开招标信息必须要在国家认可的采购网站上发布,例如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地方性网站。目前,这一要求似乎得到了贯彻落实,所有投标者都可以从各类招标网站上得知招标信息。

但这些信息却是粗枝大叶,简单的项目介绍,预算额,具体内容一概不知,若想知道,请付费购买,信息公开之路只是走了一小段。二、付费买标书目前还是合法的  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人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弥补制作、邮寄招标文件的成本,这也就是你所说的,要付费才能看招标文件。  法律初衷是弥补招标文件制作、邮寄成本,可实际上,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电子标书已基本成为主流,这种成本已可以略而不计。

  目前,各地政府采购中心(政府背景)发放招标文件已实现了网上免费取得,而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赢利机构)却仍然执行这一规定,一份标书少则二、三百,多则上千元。  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发布简单的招标信息之后,只有你付费了,他们才会把招标文件交给你,多数都已经是电子版了,印刷费、邮寄费都省下了。三、这种简单的现象带来的问题并不简单  在社会代理机构赚钱的同时,更大的问题是出售标书对招标活动的影响。

  出售标书一方面增加了投标人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一份标书钱不多,可一年下来,对一些中小型企业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的代理机构还要求进行网上注册或现场报名,大大增加投标人的成本,提高了投标门槛。  另一方面,由于要先报名缴费,才能参加投标,所有投标人的信息已提前被采购代理机构所掌握,这就为围标、串标、控标提供了便利,目前招投标市场不规范的原因很多,而这种报名缴费买标书的做法就是源头因素之一。

三、取消收费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付费买标书已不仅仅是弥补成本的问题了,一方面是代理机构赚钱的手段,一方面成为助推妨碍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的黑手。  今年7月,财政部已出台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规定,要求推进电子化采购,向市场主体无偿提供所有依法公开的采购信息。

文章TAG:招标信息网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