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未知单播多少合理,交换机什么情况下会收到未知单播

未知单播多少合理,交换机什么情况下会收到未知单播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2:58:07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博士生应该拿多少补助才合理?对此你怎么看?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博士的补助,之前高校的博士国家补助是1300元/月,貌似现在涨到1500元/月啦。同时,在奖助学金改革后,奖学金足够抵押掉学费,部分高校还有些结余。不过有个难题是奖助学金只给4年(大部分高校博士学制已由三年改为四年),但是不少博士4年真的很难毕业,尴尬吧,一旦延期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大。

其实,小西是博士过来人,知道题主想说的是导师额外给的补贴,在小西读博的时候,导师给的是800元/月,另外发表SCI论文或申请省市级项目后的补贴额外计算,总体来说说是越优秀的博士可获得的补贴越多,也是一种多劳多得。不少人说30岁的人,还不能搞定自己的生活,好意思吗?其实,住学生宿舍,一个月2000月对稍微节约些、没有成家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可以过下去的,我们的前辈当年读研、读博的时候,吃饭的钱都很拮据,起码我们现在温饱不是问题,顶多是没有优质的生活质量。

前几天看到18年不少院校的招聘公告,引进的一类博士可以给到80-120万的安家费,100万左右的科研启动金,哪怕二类的博士待遇也很不错。不是说不要钱的做事情,但太看重钱也没有必要,毕竟博士也是一种学习。小西现在还在做在职的博后,领不了两份工资。不过全日制的博后待遇还是不错的,哪怕在长沙也有10余万一年,广州这样的发达区域博后收入可以给到20-30万,还有地方的人才引进政策补贴,总体来说熬3-4年博士毕业后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至于拿多少补贴合理?小西属于普遍人,文章和科研成果比较普通,不过我有个师弟比较优秀的,但校长拔尖奖学金一年就几万,还不算其他奖学金,一区、二区的文章奖励也很高,导师给予的补贴折算下来远超过800元/月。最近几年的博士招生指标已经在缩减,部分名校的博士招生已改为申请-考核制,之前那种“没有无法毕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真的不再适用,博士的入学难度和毕业难度已经开始匹配,没有一刻求学的心真的不建议读博,真的很难熬。

VLAN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用到?

交换机在交换数据时是根据目的Mac地址确定其要转发到哪个端口!它内存中维护着一张Mac转发表!当一个新的Mac地址过来需要转发时,交换机在查询后并无此Mac对应的端口记录,咋么办?它会构建一个ARP数据包,从除了接受到这个数据的所有端口转发出去,叫做广播,作用是得到目的Mac地址在哪个端口上连接着!而每次收到一个新的数据时都会发送一次广播,只要是这个交换机下的主机不管需不需要都得处理该ARP请求!当网络规模很大时,广播将会很多,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这时候VLAN就可以有很大的作用!它的全称是虚拟局域网,作用就是把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下的主机分为更小的逻辑网段,以减少广播的数量,不同的VLAN之间不能通讯,这样广播就被限制在同一个业务需求主机的VLAN里,即便是连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下,不同的VLAN也不会收到广播的ARP请求!如果他们之间需要通讯,只能借助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

请问报文在交换机中芯片转发流程是什么?从输入到输出?

感谢邀请!我大概解释一下交换机中芯片的转发流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目前,交换机的核心芯片包括CPU和转发芯片。转发芯片又包括两类,大部分用的是ASIC,少量用的是NP,目前还有极少数的交换机使用的是CPU不同交换机转发芯片的差异ASIC又叫专用集成电路,是目前交换机使用最多的核心转发芯片。这个芯片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性能强劲,但是逻辑简单。

性能简单的意思就是转发性能非常强,而逻辑简单的意思是这个芯片内部的流程都是定好的,不能随便编辑和新增功能。NP又叫网络处理器,本来一般是用在路由器的芯片,特点是可编程,可以自定义很多复杂灵活的流程,但是性能可能比ASIC简单一些。原因很明显,ASIC逻辑简单,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可以修改,所以性能最好,NP是牺牲了一部分性能丰富了功能。

目前业界的趋势也有ASIC和NP大一统的趋势,如Jericho的ASIC和华为的SoC形式的NP,都是这种类型目前,华为的交换机很多是基于NP的,国内交换机如果使用的是盛科或者博通的,那么基本是ASIC的,还有很少量的小交换机的确是基于CPU的。了解交换机的芯片转发流程中的一些概念不管用什么样子的芯片,交换机中芯片的转发流程是差不多的。

我们平时把报文在交换机中的转发分为控制面和转发面。转发面的意思是交换机收到报文后需要从出端口送出丢给下一个转发设备处理,控制面的意思是,交换机收到报文后自己处理,例如一些协议报文。那么交换机收到一个报文做什么事情呢?这里又涉及TCP/IP的结构了。简单的说,报文从减缓及的入口进入时,是从物理层处理到应用层的一个解封装过程,而从出口转发时,是一个反向的过程,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一个封装过程(如下图)。

二层交换机只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处理,三层交换机报文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的处理报文在交换机的处理,分为上行和下行,可以简单的认为上行处理入接口的相关功能并查找报文应该如何转发,下行处理出接口的功能。报文在交换机芯片的处理流程介绍当一个报文从交换机的入口进入时,交换机会先处理物理层的内容,例如帧校验等。

处理完后开始解包,根据一定的格式获取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甚至传输层的信息。例如普通二层交换机获取原MAC、目的MAC、VLAN信息,如果是三、四、七层交换机会获取原目的IP、原目的端口、协议等信息。在解包的同时,还会保存这个报文的一些特征数据,例如,这个报文是从交换机哪个端口进来的解包后,报文会暂时存在内存,根据解包信息进行后续的处理。

后续的处理依据是交换机内一个个“表项”。什么是表项?表项就是你配置或者自动生成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处理芯片里映射为一个个逻辑表项,用于指示下一步的处理。例如你配置了交换机某个端口是一个二层转发端口,那么交换机内这个端口就有一个表项,指示这个是一个普通的二层口。如果有VLAN配置,还会有表项,说明这个二层口配置了什么类型的VLAN,以及VLAN的类型等等,不同的芯片可能不太一样,大体的流程是一样的。

然后根据表项就开始处理。例如先看看你的这个报文是从哪个接口进来的,一查这个端口的表是一个二层接口,那么就开始二层处理流程,依据的是配置时生成的端口表项。然后进行下一步,检查发现这个端口是个VLAN接口,然后就开始VLAN的处理的流程,报文的VLAN自然是从刚才的解包过程中获得的,根据解包获得的VLAN和端口的VLAN规则进行处理。

符合规则的进入下一流程,不符合规则的丢弃。接下来就是转发的处理。如果是二层转发,那么就是查MAC表。前面讲过了各种“表项”可以是配置生成的,可以是动态生成的,MAC转发表就是动态学习生成的。当来一个报文,交换机在解包获取了报文的源MAC,就会生成MAC、端口和VLAN的对应关系。查MAC表就是依据目的MAC查找这个对应关系。

例如如果发现目的MAC是从某个端口学习来的,那么报文就会从那个端口丢出去。如果是三层转发,就不会查MAC表,就会继续查路由表。路由器表就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或者静态路由配置,获取哪个IP地址从哪个接口来的,然后依据目的IP查路由表,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出接口。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目的IP地址是三层交换机自己的,表明这个是发给自己的报文,那么IP报文可能是协议报文,会送到控制面,由CPU来处理咱们继续说普通的二层交换机的处理。

获取从哪个端口学习来的信息后,那么表示数据链路层处理完毕,这个时候完成了上行(入)的处理,接下来就是下行(出)的处理,报文也根据出接口的信息,从交换机上行转发到下行下行处理是一个反向过程,先处理VLAN相关的内容,例如重新封装,然后再处理数据链路层相关的内容。不过一般二层交换机不需要处理,三层交换机需要根据ARP表的内容,更改源目的MAC为自己的端口的MAC和互连网络设备的接口MAC,最后再进行物理层的处理,处理完后从内存获取处理完的报文发出去。

当然,有一些处理是和TCP/IP没有关系的。例如配置了QOS限速。那么在报文送到下行,查询下行的接口表时,接口表中会有限速相关的信息,这个时候还需要先完成限速处理,才能继续进行物理层处理转发出去。如果超带宽了,报文就直接丢了,不会继续转发这是一个大概的处理过程。当然越复杂的交换机的处理过程就更复杂,这些复杂的功能都体现为一个个连续的“表项“,固化在交换机的上下行流程里,可能不同的芯片有略微的差异,但是整体过程是差不多的。

文章TAG:单播未知下会交换机收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