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OFweek通信网,虹云工程

OFweek通信网,虹云工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8:04:42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5G完全覆盖需要多久?

5G完全覆盖需要多久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 2 月底,全国建设开通 5G 基站达 16.4 万座。预计 2020 年底全国 5G 基站数将超过 60 万座,将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而目前我国 4G 基站的总规模达到了 548.8 万座,对比高带宽低延迟但同时覆盖范围更小的5G网络而言,仅仅基站的扩容都要增加20倍以上才能达到相同的覆盖效果,距离5G完全覆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5G频段覆盖范围小是限制其快速普及的因素之一。基站的覆盖范围与信号频率有关,信号频率越高,基站的覆盖半径越小。我们知道的是,5G用的是超高频信号,对比4G信号频率约要高出2到3倍,信号覆盖范围自然会受限。大概5G的覆盖半径只有300米,这还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了。那如果要覆盖同样大小的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将远超4G,且5G基站将会建得更为密集。

2020年2月底5G基站才16.4万座,对比运营商已有的550万座的4G基站,甚至连零头都还没到。5G信号穿透力弱,室内信号覆盖难度高,是其二。5G高带宽低延迟的特性不用多说,但信号穿透力弱的短板问题也是明显的。据估算,在城市中心区域大概每200米到300米就需建1个5G基站,郊区大概每500米到1公里左右需建1个5G基站。

因5G信号的穿透力大幅减弱,特别是城市建筑群的信号阻挡明显。未来在人群分布密集的写字楼、居住区、商业区等区域,还需要建设更密集的5G室内基站。5G完全覆盖或需5~10年。2020年是5G建设的关键年,从运营商数据来看,三大运营商计划年底建成55万个5G基站,其中中国移动计划目标是30万个,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计划联合建设25万个5G基站。

中国手机市场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

中国手机市场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

中国手机市场,路在脚下,如果你生产出来的手机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你就能把手机市场做大做强。离开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你就啥也不是,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很多手机生产厂家是自己把自己玩坏的,而不是被市场玩坏的。比方说,我入手的第1台智能手机是中兴u808。刚买手机的时候非常高兴,认为可以坚持好多年,结果买了不到一年,有的软件就不能安装了,手机也变得很卡了,最后彻底开不了机了。

我承认我买的是低档机,可是低档机也得适当的让我坚持几年吧,你总不能一年不到,你就让我用不了呗。如果我第1次买的手机表现良好,我以后要升级更新换代,我还会买这个品牌的手机,你第一印象就把自己搞坏了,我以后怎么会买你的手机呢?第2台手机是华为手机。运行内存3GB,手机存储16GB,可用空间1.65GB。这台手机的问题就是系统过于庞大,你把系统做那么大,你是诚心不想让我用下去呗。

我没办法,我就加装了TF卡,加装了TF卡,你又不让我把软件安装在TF卡里,你让我怎么办?再就是手机系统里自带的手机软件,卸载又卸载不了,还不时的弹出消息,让人很苦恼。华为手机它还会自动下载华为公司的一些图片,时间一长,几百张、几千张的图片就会堆积在手机里,占用我的手机内存,关又关闭不了。没办法,我只能把这个手机的网络功能关闭了。

再说说家里的小米手机,小米4a。这个手机的特点与华为手机一样,同样的是16g内存的手机,也是经常提示手机内存不足,手机系统占用的内存非常庞大,用起来捉襟见肘。没办法我就加装了TF卡,加装了TF卡也没有用,首先安装软件不能安装到TF卡里,再就是在手机里还不能直接访问TF卡里的内容,这是诚心不想让我用下去呗。

从我玩中兴手机、华为手机、小米手机,这些过程来看,我的体验就是这些手机生产厂家完全是吃相太难看,一心只知道赚钱,在手机里设了很多的套路,企图让我买更高一档的手机。我认识的好多人,手里拿的都是苹果手机。即使是多年前的苹果手机,用起来依然顺滑。我觉得不能说买苹果手机的人,就是不爱国之类的话。仔细想想,我们的手机生产厂家有时候真的是不争气,一心只想多赚钱,吃相太难看,没想着生产出好的产品,给大家使用。

总是想着在手机里设一些套路,让大家更新换代,买更高一档的手机,自己赚更多的钱。我们也想支持国产手机,可是国产手机是真的不争气啊。 如果国产手机,不从全国人民的使用体验和认同上,去思考问题,要赶超苹果,那只是一个幻想。 中国是基建狂魔,基建狂魔在建造工程的时候,不会对大工程、小工程、中等工程区别对待,他不会把小工程搞成豆腐渣工程。

虹云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虹云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谈“虹云工程”工程之前,先来说说前段时间喧闹一时的美国Space X的“星链计划”。按照马斯克的宏伟计划,将发射12000颗WIFI卫星,让全球任意位置都能通过卫星接入互联网,从而实现随时随地上网的梦想。消息传出,世界人民一片沸腾,似乎自己再也不用花费几百大洋扯宽带,再也不用去商店门口蹭网,拿个手机能连接天上的卫星了!然而,事情的真相显然伤害了一众天真马粉的心。

首先,市面上的普通手机无法直接连接马斯克的WIFI卫星。从信号频段上来说,目前的手机WIFI信号工作在2.4G和5G两个频段,马斯克的WIFI卫星信号下行链路为11-12GHZ,上行链路为13GHz,显然无法与手机直接连通。为了接收WIFI卫星的信号,必须使用一个笔记本大小的专门设备,价格300美刀左右。

看到没,本想一部手机走天下,现在成了手机背包一大堆。从发射功率上来说,当前WIFI无线路由的发射功率大约50毫瓦,可以接收信号范围约100米,距离越远所需的发射功率越大,到了300米距离就需要80毫瓦功率;而WIFI卫星高度约为 100-500公里,没有中继站,手机是不可能直接接收到卫星WIFI信号的。

其次,马斯克的WIFI卫星发射部署不切实际。这项计划需要1.2万颗卫星,预计到2025年完成部署,平均每年要发射1500颗。这么大的发射量,不仅spaceX自己不可能完成,就算联合世界各国的卫星发射能力,也不太可能,因为2017年全球总共也不过90次火箭发射。毕竟发射行动要受卫星火箭产能、发射窗口时间等的制约。

再次,马斯克的WIFI卫星不会是免费的午餐。美国GPS也曾有过收费计划,而马斯克只是资本的操盘手,这样的大规模投资的WIFI卫星,必定是要收费的。这个卫星网络费用,跟当前的地面通信资费相比,怎么可能有价格优势?实际上,卫星WIFI计划更适合偏远地区连接网络,或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明白了马斯克WIFI卫星面临的核心问题,我国“虹云工程”的对于互联网发展的意义也就比较好懂了。

虹云工程的目标,是构建一套覆盖全球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该系统具备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并能提供导航增强、遥感等一体化信息服务。通俗的说,就是用卫星组建一套太空WIFI系统,方便地面用户通过卫星接入互联网。这种联网方式,既有覆盖范围广、应用方式灵活、用户端接入方便等巨大优势,也存在发射测控、数据吞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尚待验证解决。

系统建成后,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而言,必然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是构建起覆盖全球无死角的星载宽带移动互联网络。这种星载移动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死角。卫星在距离地面数百公里的低轨道上组网运行,由于站得高,必定覆盖广,卫星的WIFI信号在地球表面能够实现无差别的全球覆盖。届时虹云的卫星WIFI,配合全球领先的华为5G通信技术,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南极北极、高原盆地、戈壁荒漠都不必架设繁琐的卫星天线,乘坐飞机、游轮、高铁都不会有信号中断、迷航失联。

二是极大的拓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范围和领域。虹云计划不仅是一项宏大的技术革新,还具有极为可观的商业价值。诸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诸多领域都可以得到应用,在充分拓展应用范围和领域的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地面配套的建设成本,为这些大数据物联网的深入发展铺平道路。三是促进IPV6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实际部署和开发应用。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占到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相关经济规模在整体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高达6.9%。但受制于传统互联网物理设施设备和控制协议,中国互联网长期受制于人。通过IPv6的部署应用,在扩大中国对互联网的话语权、控制权的同时,也能加强对IP层的验证,遏制不良的网络攻击行为。虹云作为全新的天基卫星WIFI,恰好可以检验和应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推动IPV6在全球的部署和应用,为中国扩大对全球网络的话语权提供良好契机。

同时,虹云作为国家级计划,必然在系统安全、防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周密安排,甚至采用军用或军民两用通信标准,这也为更好的解决网络攻击问题、避免信号干扰提供了有利条件。诚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将是虹云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虹云计划与私营企业Space X的星链计划明显不同的是,虹云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选择了更加可行、更加科学的系统布局,并配合有庞大的国家地面系统,因此能够更早的完成部署并发挥作用。

而且,中国的天基卫星移动网络项目,并不止有虹云工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实施的就有“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则正在推进“鸿雁星座工程”。行云工程主要是短报文服务,也就是为地震等紧急情况时提供短信服务,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已经发射升空;鸿雁工程则是低轨通信星座,类似于铱星系统。关于虹云工程,欢迎大家留言点评,喜欢的请支持关注作者~。

如果马斯克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该如何面对?北斗或5G该怎么布局?

一定要清楚一个概念,5G并只为手机服务的通讯方式。这个是探讨5G的大前提。这也是5G跟4G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大部分的人在谈论5G,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北斗导航都只是集中在导航应用,手机应用,这一类通讯服务。只有有不少人从网络架构,通讯频段上面进行技术讨论,相信大部分的非专业人事业看不明白。那么我们就从应用层面,顺带介绍一些技术,这种方式说一下。

这三者的关系。5G,星链计划,北斗导航(或者说GPS),这是三个规划设定上面,使用场景完全不同的的通讯服务方式。一、北斗导航——竞品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北斗导航,是采用的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进行的地面——空间——地面的传输。这种传输在应用上面,就是我们熟知的导航,定位,航测。在我们熟悉的产品中,例如手机导航,定位,气象观察(虽然有专门的气象卫星),航运,海运导航,定位,航空清晰测绘(也有专门的航测卫星)。

北斗系统的竞争产品的角度来说,他的竞品对象是: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对于导航系统来说,卫星轨道是最高的轨道,(比星链计划要高的多),这种同步卫星的轨道资源本身就是一个稀缺资源。所以不单单是导航系统本身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天际空间的资源也非常的重要。所以中国不遗余力的建设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就是要解决大量的民用级通讯,同时优先占据天际资源。

在同步地月轨道上面的卫星,也是伸向月球,乃至外太空的中继站。所以,从竞品角度来说,全球商业化使用最广泛的GPS已经基本上是一家独大了。并且普及性也非常高,显然星链计划并不是对标GPS去的,如果是对标GPS去的,那一定血本无归的买卖。所以从这点上面能够清晰地理解,星链计划和我们的北斗导航没有冲突。也不存在所谓的星链计划起来了,北斗就无用武之地了。

二、星链计划——低轨道,地面——天际中继传输抛开技术角度的分析(相信大部分人也不是很理解通讯技术),我们从商业角度来分析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的商业目标。马斯克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当然也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商人。在SpaceX终于在第四次成功发射了猎鹰火箭之后,并且拿到了NASA给与的16亿美元的合同。他一下子腰杆子就挺直了。

我们看在之后的几年里,接连拿到了不少航空发射的订单。在正常的年份,全球每年的太空发射数量,基本上就在90次左右。基本上Spacex能有30多次,中国有20-30次。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单纯的让spacex做一个运输商,相当于一个汽车制造商,这种商业模式在长久的经营中,是一定会有瓶颈的。说一下汽车行业的经营案例,并且对于马斯克来说,他的另一个产业——特斯拉电动。

他本身是对汽车市场谙熟于胸的。20世纪,二战之后,福特汽车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陷入低迷,车卖不动了。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汽车金融,贷款给消费者让你买车,汽车厂造车,还借钱给你买车,你只要换利息就行了。这个模式到如今也还在持续进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扒一下,各个汽车厂商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名称。

在21世纪之后,网约车起来之后,滴滴之后,有部分人可能知道另外一个平台“T3”,是几家汽车厂商出资建立的平台。这其实也是一个希望跨过直接设备交易,做持续化,长久性的续费服务。所以,对于Spacex来说,即使再牛的火箭,包括超级猎鹰火箭技术在进一步加强。这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人要为这个火箭买单。然而,虽然Spacex号称价格低廉,但是全球卫星发射是有阵营的,中国不会找他,俄罗斯也不会。

只有美国,欧洲等国家会找他。并且这个业务量的天花板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也就是说,这个spacex的发展故事,讲到垄断欧美卫星发射市场之后,就戛然而止了。所以你看到小马哥的骚操作是:火星移民计划,太空站送物资业务。总之这都是在给自己的产品找业务。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他看到了摩托罗拉“铱星”的商业模式。提供对私人,对商业市场的通讯服务。

也就是说:自己成为通信服务商。这就看懂这个思路了吧!(图片来自:小火箭,版权归属小火箭,如有侵权立即删除)但是想自己成为通信服务商,他能够依靠的就是天际卫星的中继服务。但是问题来了,这个产品怎么设计,目标客户是谁?竞争产品是谁?从现在马斯克计划发射42000颗卫星,并且已经发射了300多颗卫星的情况来看。

星链计划是马斯克在全球空中建设的“光纤通道”,这相当于一个网络的骨干网。说白了,在地面上,他还会给企业,个人,家庭卖一波收发器——相当于“路由器”(你可以这么理解)。这里面就基本能够将他的应用场景给探查明白了。马斯克是想做类似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服务商的。给家庭,给企业拉网线,收一个长久的费用。

但是问题来了,什么客户是他的主要客户?家用客户。或者说他面对的一级客户是“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客户,最终客户是家庭。这也同星链计划,传输速度,带宽,以及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覆盖更广的范围相符合。(星链计划,第二批卫星,图片来自:小火箭)有很多人,从技术的角度会解释,无线传输的速度更快,可能星链比5G的传输更快。

说到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5G!三、5G的真正场景是工业市场,以及万物互联现在最火的5G产品是什么?是手机!手机也是整个5G最先商用的产品,然后是VR,VR没有手机火爆。因为VR拥有量太少。这就给很多人造成错觉,觉得5G就是为了手机存在的!5G在手机中使用,只是因为手机的对于通讯的要求太低而已。为什么美国会如此的打压中国的5G建设?问题就在于整个5G会改变很多的工业标准,以及所有电子设备的通讯标准。

第一个例子:工业互联工业场景中,各类设备里面,到今天都在使用国外的通讯协议,例如EC总线,MUDBUS总线,CANOPEN总线,这些东西,你不了解没关系,说的简单一点。用什么总线协议,就要买什么通讯模块,这是要钱的。国外在很早就指定了这个协议,人家所有的产品都按照这个协议开发。例如汽车使用的CAN-LINK协议。

你说,我硬钢,我不用,那你生产的产品,根本没法与别人兼容。5G本身的低延时,抗干扰,高带宽,恰好是这个领域需要的。如果这个实现了,大一统。在工业中应用的5G之后才有的特殊功能:例如网络切片服务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出现了,以前欧美,所有的标准都要失效了,这些标准可是人家技术壁垒,商业壁垒的关键。这次是重点。

5G的重点不在于速度快,也不在于低延时,在于这个新标准冲击他们原来指定的标准。所以他们能不担心吗?如果5G他们本身就领先,或许他们也不在意,问题是他们不领先。这就是问题了。第二个例子是:万物互联说万物互联,比较模糊,大部分听不懂。我们就说无人驾驶汽车吧!无人驾驶汽车本身对通信需求非常高,低延时,高速度,并且广泛连接。

这就造成了速度快,边缘计算多,以及点——点的连接。不经过基站中继这种传输。这是5G这项技术可以实现的,哪怕在之后的6G中这项技术也是会有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两个汽车都快撞上了,技术延时再小,你还是要通过卫星中继的话,那就完蛋了。5G可以直接搭建,两辆车直接传输。这压根不考虑总计速度,并且无视距离,因为本身就很近。

所以,不要再问星链计划能否替代5G了。这不是一个东西,也没有什么可比性。5G目前还是延续4G-LTE的技术范畴。如果未来出现更为翻天覆地技术的6G,那更是一个新天地。那么5G会影响星链计划吗?目前不会,因为马斯克的定位是自己成为一个通信服务商,他要搭建自己网络。甭管是几G到来了,他这个硬件结构都是可以用的。

文章TAG:OFweek虹云通信网工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