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网贷平台非法吸金,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

网贷平台非法吸金,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7:33:07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

即使你当时报也没用,一没合同证明,二没对应法律。

不能。你连案都不报谁会给你处理? 我国法律用通俗的解释叫“民不举,官不究”,你不报案,不举证,案件善后处理时还想着分钱?

网贷平台非法吸金,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

2,网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投资人还能拿回资金吗

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在取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而不能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弥补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 如果非法集资案件到了法院,法院会组织清退,清退阶段会把剩余的全部钱款返还给集资人,余下的被集资组织者花费完的不予补偿,由集资人自行承担。

是否非法要看他是否一些做法,是否有国家的批复。调查取证后才可以证实。

网贷平台非法吸金,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

3,我借了14天的网贷,借一千八到账一千二今天收到了协查通告是真的吗...

不建议这种网络借贷的,为了规避法律上面的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6%),好多直接是你借贷的到账实际金额比较少。 其实这个是非法借贷,那个协查多半是假的。 不过还是建议以后不要通过这种途径借钱了。

你借的这种网贷,借一千八实际到账一千二,那还的时候应该是还一千八这样。估计是你预期了,要你还的这两千六百多,多出来的是预期的利息。如果你现在有能力还一千八,那你和平台协商下,看看能不能只还这一千八。一般来说,如果你有明确的还款意愿,平台应该是可以协商的。毕竟对他们来说,本金能收回来才是重要的。至于你所说的什么协查通告,肯定是假的。因为就算是告上法院,也没有这么快,估计他们应该是伪造了一张假的律师函。嗯,很重要的一点,这样的高额放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退一万步,即使他们告上法院,法院也不会将超过36%年利率的部分判给他们,所以他们肯定是不会去起诉的,十有八九是假冒律师函来吓唬你的。不过网贷真的碰不得,还是找家人或者朋友帮忙先还掉吧,比较现在还是小数字。千万不敢以贷养贷,不然就像是沼泽地,你会越陷越深的,真的。这样的网贷平台,如果你再不还款,下一步可能就是不停的电话骚扰你,还有你的通讯录里的人了。所以,还是赶快想办法还了,毕竟现在数目不是很大。以后千万不能再去借网贷了,那就是无底洞。希望这些对你能有所帮助。

这种网贷最好不要碰,如有资金周转不灵还不了钱,电话能把你的亲戚朋友骚扰个遍,

来账:收业务,往帐:发送业务。 借就是受,贷就是付。 1. 借记往帐:我行问他行要钱(发报) 2. 借记来账:他行问我行要钱(收报) 3. 贷记往帐:我行给他行打钱(发报) 4. 贷记来账:他行给我行打钱(收报) 即来账都是收报,往账都是发报

你真大胆网贷你也敢用

网贷平台非法吸金,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

4,P2P平台非法集资三大犯罪类型是什么?

一、分为P2P网贷平台本身犯罪、针对P2P网贷平台犯罪以及P2P网贷平台参与犯罪成为共犯等类型。 二、《揭P2P平台非法集资三大犯罪类型 存刑事风险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作者:陈晨 第一种是P2P网贷平台直接从事非法集资活动 比较常见的手法有:一是理财产品模式,先以出售理财产品形式吸收投资人资金,再寻找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二是借短贷长模式,即对借款进行期限拆标,将长期借款拆分为若干短期借款,以借新债还旧债,形成资金循环;三是自融模式,将吸收到的公众资金用于本企业或关联企业的经营发展。 P2P网贷平台在国外发展之初是为了撮合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直接交易,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脱媒,实现借贷双方自主交易和直接交易。而在上述操作模式中,P2P网贷平台偏离了单纯的信息中介的角色,实际掌握了资金供给和需求,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和信息交互。更为关键的是,平台可能面临资金期限错配的流动性压力,且资金池模式因信息不透明、缺乏监管而易发挪用、诈骗甚至卷款潜逃等风险。 第二种是行为人利用P2P网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一是某些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将P2P平台作为吸收公众资金的通道。实践中某些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机构和P2P平台合作,或设置自己的P2P平台,由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提供项目,经由P2P平台完成融资。上述机构之所以如此迂回地融资,是因为其在业务准入、融资杠杆上限、吸收公众资金等方面均有明确的监管规则。如根据银监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吸收公众资金,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且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而通过与P2P网贷平台的合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融资杠杆等规定可能被突破,P2P网贷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公众资金的线上平台。 二是不合格借款人利用P2P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根据相关追诉标准,行为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超过一定的数额、人数,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一定标准,就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实际案例中,由于某些P2P网贷平台未充分尽到对借款人身份核查义务,借款人以多个虚假身份名义发布多个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有的直接将非法募集的资金高利贷出赚取利差。 上述两类情况中,P2P网贷平台成为吸收公众资金的通道。P2P平台与机构合作集资或者由机构设立P2P平台进行集资活动,可能成为非法集资活动的共犯自不待言;即使仅为集资人提供平台服务,若有证据证实P2P网贷平台明知借款人身份虚假、发布大量虚假借贷信息仍默许其借款,或者对借款人的借款对象人数和数额持放任态度不加限制,因P2P网贷平台在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会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根据2014年最高法《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P2P网贷平台也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共同犯罪。

准确的说非法集资应该包含四种类型: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集资诈骗罪; 3.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4.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以上是主要的四种非法集资形式,不知题主的意思是否是这个意思,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准确的说非法集资应该包含四种类型: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集资诈骗罪; 3.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4.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以上是主要的四种非法集资形式,不知题主的意思是否是这个意思,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5,一个温州商人的P2P连环诈骗游戏_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杨泳洁。36氪经授权转载。

11月28日,杭州公安局下城区分局发布关于人人爱家金融的案情进展通报。根据通报,警方已对中科光电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卢某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新增冻结涉案公司账户资金及查封中科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的涉案资产;督促中科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尽快归还欠款。

企查查结果显示,中科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股东为卢立建,即通告中“卢某建”。该公司于2016年8月22日在上市门槛较低的澳大利亚国家证券交易所(NSX)挂牌上市(股票代码:ZKP)。

根据网贷天眼资料,2016年12月份中科光电正式成为人人爱家金融股东,随后在2017年4月退出。

作为退出的“前股东”,卢立建为何却成为人人爱家金融案件中的关键人物?

一、从卖袜子到几百亿P2P生意

卢立建曾作为温商代表,做客访谈类节目《温商回归面对面》,并在节目中分享了个人的经历。

1972年卢立建出生在温州市瑞安市碧山镇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家中五个兄弟姐妹(卢志建、卢立建、卢立孟、卢立章以及卢立敏),卢立建排行老二。年少时为分担父母压力,帮助哥哥成家,也为了让弟弟妹妹们完成学业,卢立建十六岁便辍学做木工来贴补家用。

1989年,卢立建到广州当海军。四年后退伍的他拿着一千多块的退伍金在部队旁租了一个店面,卖起了温州生产的袜子。“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能赚到2万多元。”

但真正让卢立建挣到第一桶金的是2011年湖南衡阳的一桩房地产项目。“盖房子的成本大概1500元一平方,当时房价是1400元,这个市场下没人去干。但卖房一般要一年半以后,实际上我开盘的时候最低价为2300元,最后卖到3000多。”

敢于冒险的卢立建在2011年再次转行。这一次他把目光转向了光通信领域,与湖南衡南县签订了关于光通信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先后投入8000万元。衡阳市中科光电子有限公司(下简称“中科光电”)作为卢建立后来“引以为傲”的一个项目,就在当时注册成立。

2016年8月29日,卢立建在澳大利亚国家证券交易所(NSX)敲响了开市锣。

“出海”不到两年,国内多地发生P2P连环“炸雷”风暴。在投资者对这些平台的不断追索下,多数公司运营细节和背后股东逐渐暴露。

几乎同一时期,众多“问题”平台的实际操盘方纷纷指向多个卢姓人士及关联人群,卢立建和他的中科光电也卷入其中,至此,温州的“卢家帮”浮出水面。

二、“卢家帮”的P2P江湖

据行业人士透露,卢家帮进入P2P的方式十分隐蔽,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分步骤进行,而且懂得与时俱进,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股东增信,他们就包装出什么样的身份。

首先是开设大量的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卢氏家族控制的企业有数百家之多,而且经营范围非常之广,这些公司几乎涉及了从实体到金融的所有行业。例如,卢立建在澳洲的上市公司中科光电,根据工商信息显示,其主要经营范围就包括:光电产品、陶瓷制品、金属制品、计算机领域内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自有房屋租赁、会展、会务服务、道路货物运输等。

其次,投资入股理财平台。2014年9月,在线下理财的大潮中,澜升财富成立,这是卢氏家族开始非法吸收民间资本的起始。

2015~2016年,P2P行业进入监管时期,彼时,有国资背景的平台更受投资人信赖。于是,卢氏家族通过旗下的伪国资公司——中和世纪,收购了数家网贷平台,如聚胜财富、人人爱家和中科金服等,并通过高额返现的方式吸引大量“羊毛党”,融资成本一度高达40%~80%。

进入2016年底,行业监管愈发严厉,P2P行业停止了野蛮增长,接踵而至的备案使得合规成本水涨船高,不少P2P老板心生退意,希望卖掉平台套现退出。这时候,卢立建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大肆收购P2P平台。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卢立建此举并非为了经营P2P业务,而是为了收割。

有接触过卢立建本人的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卢名下多数产业只是个幌子,“我看了他们的报表,根本不赚钱。”该负责人直言,此前由于资产端紧缺,卢立建表示有意向收购其P2P平台,他便对卢立建控股的两家公司中科光电及中欧房车进行了尽调,发现这些公司实际亏损严重,但仍不断在做投资。“根本不是真正的债券资产,这样的买卖彻底击穿了行业的信任,我们最终没有选择交易。”他说。

P2P的气氛一度让整个行业人心惶惶,若出借人知晓P2P平台被卖,则会导致该平台资金迅速流出。与此同时,体量较大的P2P平台对收购方的要求也比较高,希望对方可以为其实现增信,帮平台平稳过渡。

对应以上现象,作为卢家帮核心人物之一,卢立建想出了一个似乎能摆脱自身法律风险又能让卢家帮把生意做大的办法。

对“缺钱”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卢家帮向其慷慨解囊,借出巨额款项。当大股东们无能力偿还债务时,卢家帮则要求其收购P2P平台,借助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吸引P2P投资人“入局”,实现资金收集,同时,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代卢家帮持有P2P平台股权。

在实际操作中,卢家帮会要求P2P平台将待收数额提高到一定程度,同时进行对赌:待收越高,卢家帮给予该P2P平台的估值越高,其股权售价也越高。同时,对平台指定各类资产包——借款方均为卢家帮名下的空壳公司,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把出借人的钱揣到了卢家帮自己的口袋。

根据网贷之家今年7月的统计,卢家帮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与10家P2P网贷平台产生关联,包含人人爱家、壹佰金融、聚胜财富、中科金服、火线理财、翡翠岛理财、火钱理财、坚果理财、投之家、邦邦理财、天天财富等。更有媒体报道指出,上述P2P平台借款交易规模超过640亿元。

三、大鱼落网

7月14日,网贷平台投之家被深圳警方以涉嫌集资诈骗案立案侦查。7月16日,投之家官方微博确认,投之家创始人徐红伟以及CEO黄诗樵均被警方拘禁。

就在被立案侦查当天,黄诗樵给南都记者留言称,他及投之家团队是被所谓的新股东骗了,一切源于一场有关对赌的股权交易。而这场对赌,正是和卢家帮有关。

根据黄诗樵透露的信息,投之家原有的股东及运营团队和一家新疆公司(灏轩股权投资)签订了对赌式股权交易,双方以“一年内将待收规模做到32亿元”的条件进行对赌,“具体的条款是老徐(徐红伟)与对方老板谈的。”

黄诗樵称,对赌协议开始后,投之家的指令主要来自一位姓卢的老板,“他才是新疆那家公司实际控制人。”黄诗樵提到,卢总不对投之家的具体事务进行管理,但会给公司下达具体指令。

“新股东做法比较简单粗暴,不让原有的团队介入,很多业务包括发标以及资金全部都在新股东手上。”黄诗樵说。

同样在7月,杭州9家P2P平台被立案侦查,其中就有人人爱家金融。7月7日,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区分局发布通报称:对人人爱家金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并呼吁投资者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工作。

在新闻报道跟进中,不断有新消息传出:卢氏家族旗下的浙江中科光电、中和世纪工贸都先后入股人人爱家,最终全部退出,矛头再次指向卢家帮。

7月16日,中科光电在官网发布公告,声明公司并未参与人人爱家、壹佰金融等P2P平台的任何经营活动,董事长卢立建先生也并未这些平台的实际控制人。

4个月后,案情最终水落石出。11月28日,杭州公安局下城区分局发布关于人人爱家金融的案情进展通报称,警方已对中科光电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卢立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背后的大鱼终于被清出。

若只看平台股东关系,很难发现卢家帮的身影,只有在抽丝剥茧之后,才会发现多家平台爆雷后的共同始作俑者。卢立建显然对自己下的“棋局”充满自信。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卢立建或许认为自己埋藏的够深,因此在多家平台集中爆雷后,并没有选择逃走。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警方通报的10天前,2018中科光电合作伙伴答谢会在湖南衡阳举行。卢立建作为中科光电集团董事长出现在会上致欢迎词。他说,最近中央密集出台利好消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已然到来,“我们要抢先主抓这一轮发展机遇,抢先布局,共同做大蛋糕。”

今天,不知身陷囹圄的卢立建作何感想?

6,5000多家平台暴雷后,互金还有春天吗?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深网”(ID:qqshenwang),作者:周纯 秦婷;36氪经授权转载。

“2018年是看不到希望的一年,也是划句号的一年。”

北京一家中型网贷平台CEO姚方(化名)这样向《棱镜》来总结,这是他互金创业的第五年,他感觉自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

从最初被创业者和风投竞相追逐的风口,到如今“谈互金色变”,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12月份刚刚赴美上市的360金融,其高管在上市典礼上自嘲道,现在在外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互联网金融的,并呼吁媒体和社会不要“一棍子打死”,多给予一些鼓励。

连监管层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短短几年时间,怎么会让人感觉到一提互联网金融就好像是骗子,或者有很多的骗子混入其中?”在12月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提出疑问。

在经历了2018年的爆雷潮、股价腰斩潮、裁员潮、去金融化等一系列剧变之后,互金行业剩下一地鸡毛。

未来还会好吗?

网贷行业超5000家平台已“爆雷”

作为撮合借贷双方的中介平台,P2P网贷一度成为互金行业中里的“扛把子”,先后成立了近7000家平台,成为创业平台数量最多的互金子行业。

然而,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在2018年年中,迎来史上最大的“爆雷潮”。

4月中旬百亿级平台善林金融的爆雷,推到了网贷行业连环炸的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唐小僧、联璧金融、牛板金、投融家、钱爸爸……一连串不绝于耳的“雷声”。而随着行业最大的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的关联平台投之家被立案侦查,市场的焦虑情绪更是到达顶点。

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1月底,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245家,问题平台历史累计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200.9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涉及贷款余额约为1612.5亿元。

而按照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从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1月13日,全国共新增841家问题平台,仅7月份就有250家问题平台。截至2018年11月,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仅剩1109家。

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

为何会出现此轮“爆雷潮”,业内普遍认为,从整个大环境来看,金融去杠杆,银根收缩,债券违约,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在发生变化;从网贷平台自身而言,错配和自融是平台倒闭的两大最主要原因。而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网贷备案的延期,则被视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8月中旬,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 P2P 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合规检查将分为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应于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并配套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要求网贷机构对照108条细则进行合规整改。“合规检查”的文件下发后,已经连续4个月没有新平台上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220家平台已经提交了平台自查报告。离12月底的检查大限已不足半月,一家上市平台的负责人告诉《棱镜》,原计划12月底做的省级检查目前尚未有什么动静。

在姚方看来,网贷行业已经被监管层“战略性放弃”。 在P2P行业摸爬滚打这几年,姚方最大的感悟是:草根真的不能做金融,他开始有点心灰意冷。

上市非上岸 股价最高跌去七成

上市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对于风投扎堆、赛道竞争惨烈的互金行业而言,上市更是一种渴求和信仰。

于是,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互金行业开启一轮赴美上市潮:信而富、趣店、拍拍贷等6家互金平台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即便是市场并不那么景气的2018年,也先后有点牛金融、品钛、360金融等6家平台选择“流血上市”。

这其中,不少现金贷款平台代表了互金的另外一种模式,其特点区别于撮合借贷双方的P2P,现金贷款平台只做资产端,不做理财端,不碰出借人的钱,资金主要来源于旗下的小贷公司以及合作的金融机构等。

获客和风控成本低、客户基础庞大,更主要的是,盈利能力非常强。上述现金贷款模式一度被认为代表了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先进的生产力”。以趣店为例,仅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达9.74亿元。

然而,强金融属性的特征,让监管风险成为互金行业最大的不确定风险。从2017年11月起,中国监管层针对“现金贷贷款”出台一系列政策,从暂停批设小贷公司,到非持牌机构不得从事放贷业务,直至12月1日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监管靴子正式落地,现金贷款行业几乎被“一刀切“。这也让互金“最先进的生产力”遭受重挫。

叠加宏观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18年以来,互金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低迷。据《棱镜》不完全统计,截至美东时间2018年12月18日,在美国上市的13家互金公司里,有9家公司都已经跌破发行价。其中,信而富、趣店、拍拍贷、和信贷等几家平台,股价跌幅较年初已超70%。

危机之下,没有一方能幸免。在“强监管”下,曾被资本疯狂追逐的P2P概念已然褪色,投资人也不再买账,一些曾与P2P平台“联姻”的上市公司也开始纷纷退出这一行业。

据融360统计显示,共有79家上市公司参与投资了98家P2P平台,而截至目前,这98家平台中已有34家出现问题。为了及时止损,避免P2P平台逾期等负面因素冲击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市公司只能将入股的P2P平台拱手让人或者退出。

据《棱镜》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5家上市公司股东出售网贷平台。其中包括被赫美集团控股的联金所,以及获得凯瑞德董事长张培峰个人投资5亿元的爱钱帮。

去金融化:科技的归科技 金融的归金融

在前期互联网创新的驱动下,互联网金融早已不是创业平台的专利,一些互联网流量平台也早已将金融业务作为自身“标配”。这其中,既包括BATJ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包括像携程、去哪儿网、美团、蘑菇街、今日头条这样的互联网细分行业头部平台,不一而足。

但据互金行业资深从业者李林(化名)观察,上述趋势在2018年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们开始选择“去金融化”,即自身不碰资金,只做流量、数据等业务。他以蚂蚁金服旗下的“借呗”为例,以前该产品主要由阿里小贷提供资金,但现在转为跟各家银行合作。

一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市场部的人士也持有相同观点。他明显感受到,2018年上门来找他们合作资金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了,目前他们已经接入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去哪儿网等超过30家互联网流量平台。“他们自己都不碰资金了,这也很符合后续P2P整改的精神。”该人士称。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开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再持有金融产品,而是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自己提供科技输出。他将之总结为从做自营金融的1.0阶段到服务金融机构的2.0阶段。

不过,虽然选择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意味着资金成本的上升。但上述两位人士均表示,由于是头部流量平台,加上自身强大的风控能力,一些互联网巨头仍然很强势,在合作中的谈判议价能力很强,与金融机构的利润分成比例也可以调得比较高。

李林对《棱镜》感慨称,在兜兜转转一圈之后,金融业务又回到了传统金融机构手里。

作为后起之秀,银行开始在互金方面加大投入,例如中行、招行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态称,每年将拿出净利润的1%投入到金融科技上来。今年4月,建行宣布已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成为国有大行中首家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如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所言:"近年来,传统银行一直备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现在我们可以说,老银行也要颠覆它们了。"

监管加码:互金应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行业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规范健康的发展?在前述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潘功胜提出一系列振聋发聩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经历了5年多的发展与整顿之后,监管层开始全面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

他在肯定中国互联网金融取得进步的同时,也点名了前期部分P2P网借平台的风险事件令人深省。例如一些平台的发展方向偏离行业初衷,原本被定位为金融信息中介的网络借贷平台,在实际经营中多出现了私设资金池、拆标打包、期限错配等问题,异化为信用中介;一些平台风险管控有名无实,信息科技的作用无从谈起;有的平台甚至演化为庞氏骗局。

此外,“现金贷”、“校园贷”曾一度乱象频出,引发过度借贷、暴力催收、超高费率、侵犯个人隐私等诸多问题。为快速做大规模,一些机构诱导客户过度借贷、多头借贷,甚至借款给无收入的群体,一些机构形成的高利率、高收费、暴力催收的经营模式,还有的机构非法买卖、滥用客户个人信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其与网络、科技相伴生的技术、数据、信息安全等风险反而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而从过去这些年对第三方支付、现金贷、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清理整治的实践来看,快速识别、及时应对和严格监管的业态和领域都避免了相关风险的集聚和蔓延,“这个思路也应该成为未来进行风险防范和化解的主基调。”潘功胜强调称。

在谈到如何开展互联网金融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方面,潘功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金融活动必须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监管体系;二是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三是充分应用信息科技手段,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四是发挥好行业自律对行政监管的补充和支持作用。

在网贷行业如履薄冰的姚方不是没想过换一条赛道,但环顾一圈他发现,现在的赛道都挨着悬崖。在他看来,前几年围绕金融方面的创业红利已经彻底消失。

坏消息还在不断传来,早期作为受风投追捧的风口行业,互金行业以高出其他行业30%—50%的高薪,吸引了大批来自金融、互联网、甚至媒体行业的人才加入。

而随着风光褪去,行业裁员潮已经来袭,近期宜信等头部互金平台纷纷传出裁员消息。上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人士注意到,近期自己朋友圈里从互金行业转向微商和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他随便翻了一下,就数出十来个。

他深呼一口气,这个冬天,似乎格外寒冷。

7,催款四五万,吞掉一套房……讨债公司的万亿生意与隐秘江湖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 熊剑辉。36氪经授权转载。

2016年4月14日,杜志浩一伙十余人,像往常一样来到山东聊城源大工贸公司讨债。

晚上10点左右,杜志浩一伙还肆意侮辱欠债人苏银霞,并暴力胁迫苏银霞的儿子于欢。忍无可忍的于欢抄起水果刀,刺伤了4个人。

杜志浩是伤者之一,他因失血过多而死。

这起震惊国内的“山东辱母案”,让很多人第一次见识到催收业的暗黑江湖。

2003年,对中国金融业极不寻常。

这一年,银监会成立,中工建交发起股改,同时又是“中国信用卡元年”。10年后,中国信用卡从2500万张增长到4.36亿张。

暴增的信用卡,催生出第一批老赖,让中国催收业迎来奔腾年代。

很多银行、法院收不回的呆坏债,催收公司通过数据修复、电话催、上门催三招,就能点石成金。

以“数据修复”为例,银行联系不到欠债人,通常就无计可施。但这难不倒讨债公司,只要有欠债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黑客手段一齐上,就能把手机、住址、工作查个底掉。

普通人对此颇感神秘,催收公司却司空见惯。购物、外卖、打车等网站和APP后台,黑客内鬼经常出没,一旦获得信息,便拿到催收群贩卖。

信息一明确,很快开始“电催”。从温情提示到言语施压,从用“呼死你”瘫痪你的手机,到用“通讯录轰炸机”让你在亲朋好友、领导同事面前颜面扫地……

如果有“坚贞不屈”的欠债人,催收便进入“上门催”阶段,招数无非是哄、骗、吓、打,细节可参考电影《古惑仔》系列。

“山东辱母案”,就是这一催收阶段的典型案例。

但社会的复杂性在于,当老赖也是黑社会时,“黑吃黑”将毫无效果。于是,令老赖闻风丧胆的“艾滋病催收队”,成了讨债公司的终极杀器。

步步推进的软硬催收,引发了不绝于耳的命案。

仅最近一年,网上报道的催收负面新闻多达1万多条、死亡20余人;实际发生的违规催收高达1000余万次,受害人多达92万。

暴力的直接动因,是暴利。

对银行、网贷平台来说,甩给讨债公司的都是超级“烂账”,折扣幅度很大。像欠债人电话、住址明确的债务包,折扣在30%;欠债人消失跑路的,折扣会飙升到70%-90%。

比如100万的欠款,讨债公司10万买下,只要找出老赖,追回20万,便实现了100%的利润。

按照马克思的名言,这样的暴利足以“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2003年开始,信用卡业跑马圈地,催收业迎来“黄金十年”。彼时银行躺赚,催收要求很低,有的债务包甚至无偿委托,催收业全行业平均毛利高达50%。

民间讨债公司开始野蛮生长。

早年间,这类公司潜藏在城市角落,以信用卡服务、信贷资质查询等名义注册。它们规模不一,三五人或数百人都能开张,有电脑电话、录音录像设备就行。

从业人员更是龙蛇混杂,既有大学生、法律人士和辞职创业的催收员,也不乏社会闲散人员和涉黑组织,干的大都是这类“灰色勾当”。

2013年,中国催收业迎来新拐点。银行对债务外包开始规范,推行诸如债务保证金、资产包竞标等新制度,一度提高了催收业准入门槛。

有人以为催收业“黄金十年”将过,没想到,网贷平台等金融创新骤起。

它们先为人们提供无门槛的借贷通道,造成庞大的不良资产;接着引发网贷监管“双降”、P2P崩盘潮以及金融系统去杠杆。前所未有的催收需求,由此产生。

保守估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金融系统中不良贷款约为3万亿;麦肯锡的趋势评估更悲观,中国不良资产率可能高达15%,2020年不良资产规模有望达10万亿。

烂账越多,对催收行业越是利好。这枚艰涩的金融苦果,成就了催收公司和产业资本眼中的万亿级“蓝海”。

实际上,讨债公司已经不够用,人才和资本都在悄然涌入。

有数据显示,中国正规注册的催收公司约3500家,从业人员30多万,但真正能做到规范催收的,不足十分之一。而P2P的崩盘潮,让无数非法催债公司暗地丛生。

这些以不良资产为食的“金融秃鹫”,成为整个金融生态圈的最终一环,约占中国GDP总量3%的超级财富,只能靠这30万人,实现它的终极轮回。

2015年,风险投资的目光,盯上了这个没有巨头的赛道。

常人眼中,催收充满了暴力与罪恶;但在资本看来,偏见是最好的护城河。人人避之不及,才是攫取暴利的最佳时机。

2015年10月,号称“中国催债第一股”的“一诺银华”在新三板挂牌,引发哗然。有人惊诧于“逼死人”的行业也能上市,又对这家中国最大的“讨债公司”充满好奇。

这家拥有500多名催收员的公司,一天会打出10万多个催收电话。催收员以中年大妈、音色甜美的女性为主,因为经验显示,耐心、懂得讲道理的女性,催收成功率更高。

在这里,电催的时间、频率和语气被严格规范。电话通常在下午打,以便给人留有空间;说话要“轻言细语”,骂人被绝对禁止。一个催收员如果态度好、回款高,月入3万不成问题。

如此情况下,催款话术就很有讲究。90后怕父母,80后怕领导,70后上有老下有小,最怕家里人担心。针对不同弱点,催收员各显神通。

但老赖很快会掌握反击套路,知道催收员不敢骂人,便会肆无忌惮问候祖宗。由于内心负能量爆棚,加上打电话太多落下耳鸣、咽炎、腰酸等毛病,电催员一般干不长。

正规催收公司也得“上门催”,主要是查看还款能力、商量还款计划。这其中又有一整套规范,要求全程录音、录像,不允许肢体冲突,遇到危险更要火速报警。

如果欠债人面对的是三角债,正规催收员还会启动“债务医生”模式:先与债权方商量,减免部分债务;再从其他渠道借出新贷,解除老债;最后渐次还完新贷,破解债务死局。

这成为一种合乎人性的催债方式。

某位全国金牌催收员,就是该领域的一流高手。他的催收理念是:与欠款人交朋友。像朋友一样,帮他找工作、改习惯、定计划,最终帮他走出债务危机。

十多年的催收经历,使得这位金牌催收员在面对绝望客户时,依然能保持从容。无数人在他的帮助下,走出债务泥潭,甚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样的人,不但催到了款、赚到了钱,还挽救了众多家庭。

现实中,“债务医生”劳心劳神,很难赚快钱。但人工智能、“互联网+”、APP等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使得催收变得更简单了。

比如,某催收公司就掌握了声纹识别技术,将其嵌入催收监控系统。一旦催收员情绪激动想骂人,系统就会抢先挂机,避免祸从口出。

而AI催收语音机器人更神奇,不培训、不疲倦、不骂人,一天能拨打1000多个催收电话,并能根据对话套用催讨话术,据说能替代大部分电催员。

但最奇葩的,还是人人可当“催客”的APP。

催收本来是地域性很强的生意,但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一切。

比如你在深圳从现金贷中套现了几千块,然后返乡隐姓埋名。以往,现金贷只能自认倒霉。但现在,你很可能遭遇街坊大妈堵门,因为她是一名互联网“催客”。

这种“滴滴抢单”催收模式,让催收员无处不在。一旦发布“催债令”,会引发大量本地催客抢单,并根据难易不同,给予催客欠款金额30%左右的奖励。这大大节约了催债公司的成本,让欠款人陷入催收的汪洋大海。

一时间,60多种催债APP疯狂上线,却重蹈了新的覆辙。

催客中,不乏熟人式、大妈型和善催收,但更多催客在QQ群中交流非法催收技巧,贩卖“呼死你”软件,甚至寻求艾滋病人合作。

昔日暗黑的催收伎俩,被扩散到更多阴暗角落。

更无奈的是,有些人当“老赖”是被逼的。

江浙一带,有些小企业主曾轻信某些现金贷,导致破产悲剧。比如贷款80万,约定年化利率30%,但3年内,却被层出不穷的罚金滚成240万。

这其中,高额利息并不可怕,逾期“罚金”才是致命伤。

有人误以为尽早还款便没事,实则不然。提前还款,要罚;逾期还款,更要罚;还款日主动还款,你的手机偏偏就收不到验证码、找不到客服;等你真正逾期后,还款功能才会神奇地自动恢复。

“自动恢复”的,还有暴增的罚金和莫名的延期。由于逾期费远超高额利息,有的现金贷竟然挖空心思让客户“逾期”,根本不顾风险。

最高院规定,年利率36%以上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但在网贷平台,管理费、服务费、逾期罚金统统回避“利率”二字。乱象之下,某些平台年化利率高达700%。

这使得催收能力,成了网贷的“核心竞争力”。

天津一位小伙,在某平台借款4.7万,只因还款晚了一小时,就被催收员找上门。在胁迫到洗浴中心后,被迫“同意”卖房还债。即便如此,平台依然声称未收到还款,表示要继续催款。

此类操作让很多欠款人认定这就是违法高利贷,坚决当老赖。他们甚至组成“反催客”QQ群,分享“反催收”经验。

比如在电催阶段,要坚决“哭穷”,同时全程录音,利用电催员的污言秽语投诉;上门催时,要提前装好摄像头,用语言激怒催收员,一旦爆发肢体冲突,就发网上指责他们“暴力催收”。

有位老赖曾殷切鼓励群里的新人:勇敢面对,顶住压力,忍过半年催收期,钱就是你的。

然而,借贷本不应如此,催收也不该是这样。

1977年,美国制定的《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规定:禁止辱骂、骚扰、欺诈、威胁、暴力等各种不公平催收方式,甚至禁止在晚9点至早8点间给欠款人打电话,以最大限度保障公民权益。

规范催收,在美国是一门正当生意。像PRA Group,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拥有20多年历史、4000多名员工,堪称国际催收业龙头;Ture Accord,则是互联网催收新贵,通过行为分析、机器学习进行算法催收,仅以15名员工就服务于全美20多家大银行,年处理不良资产数百亿美元。

不管传统还是新锐,这些催收公司皆以“重建客户关系”为使命。催收员会给欠款人发优惠券,哄着大家当诚信公民;即便老赖失联也从不追杀,而是坐等老赖自动上门。

能“无为而赚”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是个无孔不入的“信用社会”。

在美国,失信欠款导致征信污点,会全方位影响就业、升职、保险、贷款,连加油、购物都会遭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只要不是走投无路,美国人会赶紧还款。

但在中国,对老赖的惩戒仅限于禁坐飞机高铁、禁住高级酒店,影响不大。

更何况,大部分网贷平台根本进不了征信系统,深谙其理的老赖敢于大胆拖欠。

而催收公司本身,长期以来也是个“非法存在”。

1995年、2000年,公安部、国家工商管理局等部门曾两度明令:禁止开办讨债公司,对已开办的加以取缔。2015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才将“信贷催收”“应收账款管理外包”纳入企业注册经营范围,成为一种默许。

这一年,一诺银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但时至今日,没有任何法律明确催收公司合法,只能以“法不禁止即合法”聊以自慰。

行业处境尴尬,悲剧屡禁不止,“山东辱母案”更令举国愤怒,终于引发了对催收业的强力监管。

2017年5月,深圳出台“网贷平台催收行为规范”,给催收划定“十禁止”。虽然被吐槽为“把美国公平法案译成中文”,但好歹是首份规范催收的文件。

6月,短信平台迎来强监管,不但“催收”“上门”“法院”等列入禁用词,互金平台还被禁止接入网络电话。这一举击中了非法催收的软肋,导致电催成本飙升。

12月1日,“整顿现金贷通知”突然出台,让众多现金贷公司彻夜难眠。《通知》规定:没牌照、裸放贷的平台立刻停止运营,高额手续费、管理费、罚息金将被全面禁止。这迫使大量现金贷公司连夜展开暴力催收,以尽快回笼资金,争取最后的生机。

催收公司的成本和门槛,由此大幅提升。整个行业,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如今,法律专家呼吁应赶紧制定一部“催收法”,以明确催收公司、催收行为的合法性边界,让催收从地下走向阳光、由暴力变得文明。

信用专家们则呼吁完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不但老赖不应该逍遥法外,还要让“高铁瘫坐男”“昆山纹身哥”坐不了车、加不了油,个个奉公守法。

在此基础上,个人破产制度更是急需建立。既要清算债务,更要尊重生命,不然欠债人动不动就烧炭火、上天台,只会周而复始地重复悲剧。

而最根本的,或要破解民营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要让讲诚信、做实业的好人,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贷到款、干成事。即便是“金融创新”,也应将风险前置,而不是等到债务形成、木已成舟,再以催收来亡羊补牢。

金融危机,本质上大都是一种债务危机。

如今,深涉其中的资本,依然憧憬着催收业的暴利,并期盼能在数年内跑出行业巨头。但不管如何,此类“创新”须谨慎,毕竟催收再繁荣,也催不出一个繁荣的中国。

8,中国式P2P骗局全解密:变异的基因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如是金融研究院”(ID:RuShiYanJiu),作者 朱振鑫 杨芹芹。36氪经授权转载。

六年时间,P2P在中国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轮回。2012年,第一批P2P开始爆发,代表技术的互联网和代表财富的金融相结合,没有什么比这个概念更性感。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国已经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平台数量全球第一,交易额是美国的数倍,比当年的A股还要疯狂。但飞的越高、摔得越惨,当潮水褪去的时候,裸泳的P2P在2018年开始一个个倒下。半年多时间已经700多家停业或出问题,仅7月就有165多家跑路,日均5家以上,维权事件频发,甚至让人闻到了一丝金融危机的味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动荡?未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P2P投资?本文将从中国P2P的基因入手,帮助大家识别P2P投资的风险,建立P2P的投资逻辑。

一、中国式P2P基因:我们不一样

看名字就知道,P2P是个舶来品。英文全称Peer to Peer,意思就是点对点的网贷平台。中国的P2P最早起源于2007年,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成立,进入2012年之后P2P平台如雨后春笋快速兴起,2015年最高峰时有近2600多家平台,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市场。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因为中国的P2P在发展中完全变异了。按照国外的定义,P2P本质上是金融信息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产生债权债务关系,P2P受到严格的准入和过程监管,而中国式P2P从一开始就变异了,和国外很不一样:

第一,监管模式不一样。中国式P2P是监管真空的产物,在很长时间监管机构缺位,直到2015年才正式纳入银监会监管体系;而其他国家监管相对成熟,比如美国的P2P监管就非常严格。由于美国P2P借贷行业具有明显的证券化属性,投资者认购的是贷款凭证,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予以监管,而SEC一方面设定了很高的准入门槛,屏蔽掉了很多骗子,另一方面实施严格的行为监管,甚至要求每天都向SEC提交报告。

第二,市场定位不一样。中国式P2P大多强调金融属性,多为小贷平台,科技含量不高,有的甚至充当了网络银行的角色,没有做到点对点,而是出借人借款给平台,平台再借给借款人,不是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国外P2P平台多强调互联网背景,多为高科技公司,如美国最知名的P2P平台LengdingClub 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是当年最大的科技股IPO。

第三,运作模式不一样。中国式P2P多为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线上筹集资金,线下开发客户、审核和风控等,不少平台通过设立线下实体店增强获客能力;而国外P2P采用线上操作一体化操作,基本上所有的流程都在线上完成。

第四,保障机制不一样。中国式P2P通常被打上了刚性兑付的烙印,通过增信和担保提供本息保障。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体系一切风险的来源,同样也是P2P风险的来源;而国外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提供本息保障,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平台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图1美国P2P平台运作流程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咨询 如是金融研究院

图2中国P2P平台线上线下模式运作流程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咨询 如是金融研究院

二、中国式P2P骗局:那些年你踩过的“雷”

中国式P2P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随着金融去杠杆推进、融资环境恶化和金融监管升级,一场迟到的出清已经到来。截至2018年7月底,现存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仅有1645家,而出现问题平台就有4740家,占比高达74%,“爆雷”事件频发,尤其是今年以来,出现了超过700多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涉及投资人数占比从3.7%上升至6.2%,涉及贷款余额占比从2.7%增至7.7%, P2P行业违约风险加速蔓延,导致P2P投资者恐慌不已,市场信心降至冰点。

图3中国P2P停业及问题平台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图4中国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涉及人数和规模占比同步回升

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1、风险爆发的三个原因

中国式P2P集中爆发问题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金融去杠杆,市场流动性收紧。金融去杠杆逐步从资金端转向资产端,导致流动性收缩、利率抬升、金融业态规范收缩、金融案件增多、违约事件频发、金融风险从点到面释放,P2P风险也随之显现。

二是融资企业经营恶化,还款能力下降。在行政去产能和环保常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首当其冲,被迫关停限产,经营效益下滑,资金承压,到期无法还款,从而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提现困难。

三是监管升级,违规平台加速出局。2014年4月银监会着手牵头研究监管P2P事宜,并在2015年正式将P2P纳入监管,接连出台多项监管政策,全面规范P2P行业运作,结束了长期以来的监管真空,违规平台加速被清洗,倒逼行业出清。

2、常见的三类P2P骗局

尽管P2P监管趋严、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逐步增加,但P2P投资陷阱还是防不胜防,前有e租宝、快鹿、中晋,现有善林金融、银票网、唐小僧,不少投资人重蹈覆辙。问题平台假借互联网金融、P2P之名,行诈骗集资“伪金融”之实,突破监管红线,涉嫌违规操作,常见的有自融自用、短期诈骗、庞氏骗局等形式,下面将梳理分析这三类骗术的特点,以期帮助投资者识别投资陷阱,规避P2P投资风险。

第一类是自融自保。自融自保是银监会明确为P2P划定的红线,自融是平台发标为自身融资,借款人即为平台或平台关联方,自保是平台为投资人提供本息保障,这和P2P平台信息中介的定位完全不符。P2P平台的本质是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平台连接借款人和投资人,但现在不少P2P平台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为平台实际运营方或关联方融资,严重偏离P2P的运行逻辑,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中立立场,失去了第一道风控保护,后续资金的用途更是无法监控,甚至会出现虚构融资项目、伪造抵押担保等乱象,潜在风险极大。

P2P平台自融自保常见的漏洞有三点:一是虚构投资标的,多为高息、高额、短期,借款资料十分简陋,信息模糊甚至缺失;二是单一反复借款,通常借款人数偏少,且与平台方有关联,借款用途模糊不清;三是托管信息缺失,未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或托管不合规范,P2P平台账户和资金账户混为一体,无法实现风险隔离。

如由《叶问3》票房造假扯出快鹿集团自保和自融嫌疑。借款方是大银幕(北京)发行控股有限公司;平台方是金鹿财行、趣逗理财、当天投资、菜苗网络等18家融资平台;担保公司是上海东虹桥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快鹿系用自己的影视公司,走自己的通道公司,靠自己的担保公司,用自家的P2P平台,最终投向了自家的影视项目《叶问3》。

还有2017年停止运营的P2P平台88财富发布的产品大多涉及自融自保,以周盈宝0808为例,融资总额度1000万,投资期限7天,年化收益率6%,借款人为深圳市黄檀集雅二期文化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募集资金用于当代青年艺术家扶助计划及推广,第一还款来源为画作保管展览、展示收益,第二来源为质押的12幅画作公开售卖或拍卖形成的收益,看似信息披露较为完善、有担保保障,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一是虚构标的,经向中国美术家协会求证,根本没有“当代青年艺术家扶助计划”;二是单一借款人,周盈宝系列产品均为同一借款人,不管是否满标,持续募集;三是借款人为P2P平台88财富、借款人黄檀集雅、担保公司中科创融资担保公司为同一控制人,变相自融自保。

第二类是短期诈骗。由于中国P2P多定位为小贷公司,准入门槛低,诈骗成本低,所以有些P2P平台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短期诈骗,利用投资者赚快钱的心理,冒用投资背景包装平台,采用高额返现、“秒标”“天标”等手段吸引客户投资,干一票就走人。

P2P平台短期诈骗有两大常见特点:一是多为新设平台,成立时间短,没有尚未经过市场检验,缺乏历史业绩作为参考;二是经常出现“秒标”,平台为聚集人气偶尔发一些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标的是比较正常的,但经常出现“秒标”可能就存在猫腻,很有可能是虚构的借款标的,借机敛财。

如2012年6月3日上线的淘金贷,通过假造营业执照,大发收益奇高、期限超短的“秒标”,制造赚钱的假象骗取投资者争相投资,募集金额超过100万,6月6日,资金账户就被限制交易,资金被全部支取,6月8日淘金贷网站就无法登录,从上线到“跑路”只用了短短一周。

第三类是庞氏骗局。与短期诈骗不同的是,庞氏骗局通过借新还旧,存续期较长,融资体量较大,社会危害更严重。这类平台通常看起来较为正规,通过承诺高额收益吸引投资者,但实际投资收益无力覆盖投资者利息,只能用新增投资者的本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一旦新增资金放缓或者停止进入时,整个体系就会崩盘,投资者基本血本无归。

大部分P2P问题平台都有庞氏骗局的影子,甚至超过百亿规模,如e租宝、钱宝网、中晋、快鹿等,还有前不久出事的善林金融、中融民信、钱宝网、唐小僧等,P2P平台庞氏骗局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四种:

一是包装平台。对平台资质、背景、业绩进行全方位包装,使平台看起来正规,值得信赖。如善林金融,做足包装宣传,曾为中国女排高级赞助商,在央视黄金段、各大卫视甚至纽约时代广场、伦敦希思罗机场都有投放广告,在全国开设1000余家线下门店,表面看起来“家大业大”、“大而不倒”骗取投资者信任,非法吸纳了超过600亿的投资。事实上,善林金融有4条以上的行政处罚,主要聚焦在无照经验、虚假宣传等,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善林金融的实际控制人周伯云控股的“天津佳伦宏业房地产有限公司”曾27次被最高法院列为失信公司。

二是虚构标的。为了能够持续募集资金,不少平台利用信息披露监管不严的漏洞,编造借款信息。如e租宝表面上看是为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融资,实际上超过95%的项目都是虚假的,不少项目反复融资,平台上公布的多为假项目、假三方的虚构信息,甚至出现过租赁物为价值4.5亿的翡翠原石这样匪夷所思的投资标的。

三是高息诱惑。向投资者承诺高于市场水平的年化收益率或者高额返利,大肆宣传高收益,引诱鼓动投资者参与。在实体经济利润率下行的背景下,过高的收益水平不太现实,往往是你盯着别人的利率,别人看中你的本金,如四大高额返利P2P平台联璧金融、唐小僧、钱宝网、雅堂金融已全部“爆雷”,联璧金融的“零元购”模式年化收益高达31%,唐小僧的“平台返利”年化收益率高达40%-60%,钱宝网的“微商平台”年化收益高达40%左右,雅堂金融的信用标收益率最高收益率达到50%,如此高昂的收益率自然难以为继。

四是资金池运作。资金池在金融业务中较为常见,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每一个合规的P2P标里,应该是借款人的债权和投资人的资金匹配对应,并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P2P平台账户和资金账户隔离开来,而资金池是先将资金汇集到平台指定账户,然后通过“拆标”匹配投资项目,以短养长实现期限错配,以小拼大实现金额错配,一旦其中的某个项目出现问题或者投资者集中提现,很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80%以上的问题平台都未上银行托管。如近期“爆雷”唐小僧,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交易量高达800亿元,但并未进行银行托管,信息披露也是极度敷衍,投资者在投标前几乎看不到任何借款项目信息,投标后也只能看到借款人名字,资金用途等有价值信息无从知晓,进行资金池运作,“拆东墙补西墙”。

虽然上述三类骗局操作模式不尽相同,但通常P2P问题平台存在许多共性,惯用伎俩大同小异,大致表现为包装平台、虚构投资标的,采用高息诱惑、密集短标等方式吸纳资金,但对募集资金缺乏监管,既无银行托管,又无信息披露,资金去向无法追溯,所以有上述表现的P2P平台应予以重点关注。

三、中国式P2P投资:如何筛选靠谱的平台和产品?

从短期来看,中国式P2P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后,如今已经开始大洗牌,问题平台接连“爆雷”,监管升级倒逼规范发展,亟待去伪存真。长期来看,中国式P2P作为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契合小微企业融资的融资需求,规范的P2P平台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在正本清源的关键时期,中国式P2P投资难度加大,需要综合评估,筛选出靠谱的平台和产品。

1、选择平台的四个要点

P2P投资最重要的是选平台。平台作为中介机构,连接借贷双方,满足各自的需求。由于现有P2P多是通过线上交易,在这一过程中,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需要平台充当信息中介,保障借贷交易顺畅有序进行,安全合规可靠的平台是产品存续盈利的基础。P2P平台选择需重点关注以下四点:

第一,平台实力。

P2P平台作为互联网公司,轻资产运营,跑路的成本较低,风险较大。从这个视角来看,平台的注资股东很重要,股东背景强大,平台就能相对稳定发展。从股东背景看,P2P平台一般分为银行系、风投系、上市系、国资系、民营系五大类。

最安全的是银行系,由银行自建平台或子公司投资入股,现有15家,目前尚未出现问题平台,但收益相对较低,综合收益率为6.27%。理论上,银行系P2P平台受到层层监管,运行较为规范,安全性有保障,现在市场影响力较高的有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服、国开行旗下的开鑫贷、招商银行旗下的小企业E家等。

其次是风投系,有风险机构参与投资的P2P平台并不多,现存156家,累计4家问题平台,淘汰率为2.50%,整体表现较好。一般而言,在选择风投系P2P平台时主要看风投机构的知名度、持股比例、风投轮次等,一般有知名风投机构如IDG、AIG、红杉资本、北极光创投、晨兴资本、经纬中国等参与投资、持股比例较高、融资轮次越多的平台可信度越高。

接着是上市系,平台与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关联,现有112家,累计4家问题平台,淘汰率为3.34%,不到5%。上市系平台选择时要重点关注含金量,上市系种类较为多样,可以是平台直接上市如宜人贷,或是上市公司直接参股、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参股、上市公司参股公司投资,需要关注上市公司自身的实力和上市公司与平台的股权结构关系,通常上市公司实力越强,参股比例越高,安全指数越高。还有一种是上市公司相关公司投资,这种相关性通常很弱,和上市公司没有股权关系,这类平台风险值得警惕。

再就是国资系,一般来说,依托强大的央国企,信用更有保障,但国资系平台爆雷率超过10%,为12.16%,需要重点关注股东国企实力和持股比例,可能存在“扯虎皮拉大旗”的情形,仅由国企集团下属各层子公司少量参股,如银豆网对外宣称由央企中国恒天持股,实际上是中国恒天的“子公司”以及“孙公司”投资的恒天资产参与融资,与央企中国恒天关联不大。另外,在选择过程中要警惕伪国资系,本质上和国资完全没有关系,如江苏P2P平台365易贷的股东实际上是25个自然人,却一直打着国资系平台旗号虚假宣传。

最后是民营系,不属于四类的平台,可谓是重灾区,平台问题数量最多,累计问题平台2131家,正常运营的仅有1376家,淘汰率为60.76%,在累计问题平台中占比高达98.20%。因此民营系平台选择难度较大,预计经过本轮出清后,民营系平台头部化更为明显,可结合历史运营状况择优选择。

图5中国P2P问题平台中民营系占比超过60%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表12017年排名前十的P2P平台统计,无一是单纯的民营系

资料来源:网贷之家 天眼查 如是金融研究院

虽然在这波P2P“爆雷潮”中,不少有背景的平台也未能幸免,相继阵亡,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1家为上市系参股,9家为国资系平台,70家为民营系平台,但总体上看,有背景的P2P平台仍相对安全,平台背景依旧是平台选择时应重点关注的因素,具体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天眼查等第三方软件查询企业工商信息,查看企业股东及出资信息情况,并结合分析平台的运营情况,如注册用户量、贷款余额、年成交规模等信息,综合评估平台实力。

图6 第三方软件上有详细的平台信息

第二,合规保障。

合规经营是P2P平台的底线。虽然57号文给出的6月备案登记大限并未能如期执行,但P2P平台未来的监管方向已经十分明确,统一全国备案标准是大势所趋。机构信用代码证、ICP许可证、信息安全等级备案、银行存管已然成为P2P网贷行业合规性的四大重要标准。机构信用代码证即营业执照,可视作企业的“身份证”,是识别机构身份、查询机构信用记录等的重要依据。三证合一后,信用代码即现在开发票通常用到的税号,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天眼查等第三方软件查询。ICP许可证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否则就属于非法经营,对于P2P平台十分重要,可通过工信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查询。信息安全等级备案是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的检测评估,等级越高,安全保护能力越强,由各地区市级公安局机构颁发,可通过公安系统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查询。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是平台备案的必要条件,是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级认证,仅有不到200家平台通过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存管银行根据协议进行资金划转支付,严格监管资金流向,为用户资金的安全提供保障,可通过平台官网和第三方P2P门户网站如网贷之家和网贷天眼等查询。

机构信用代码证、ICP许可证、信息安全等级备案、银行存管是P2P平台备案的必要条件,也是平台合规经营的基础,需予以重点关注。此外,还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积极进行平台备案信息、组织信息、审核信息等信息公示,接受用户及监管部门的审视。

第三,风险控制。

信用风险是P2P业务中最大的风险。平台要有完善的风控流程、严密的风控体系、强大的风控团队进行支持和配合,可通过平台的运营报告、安全保障介绍页面、标的详情页面等综合评判平台风控保障力度。之前不少平台提取了部分风险备付金用于解决信用风险,也是平台宣传的一个亮点,但这明显与信息中介定位不符,属于违规行为,监管已禁止平台新增风险备付金,积极消化存量。平台的风险保障成效可通过逾期坏账率这一指标来进行度量,可从平台年报、运营数据、官网等渠道获取,一般来说,经营良好的P2P平台会将坏账率控制在2%以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平台公布的逾期和坏账明显偏低,甚至是“自欺欺人”,如牛板金和银豆网均为零坏账,结果均“爆雷”。

第四,团队能力。

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在P2P行业也不例外,甚至更加重要,这是因为P2P这一新兴业态较传统金融更为复杂,需要有严格缜密的风控团队、思维活跃的运营团队、可靠过硬的技术团队等共同配合,因而,团队能力是选择P2P平台重要的考量的因素之一,但是能力这一指标难以直接量化,通常用以下三个指标度量:一是团队结构,高管团队除了通常的CEO、COO、CFO,还应有配置主管技术的首席信息官和主管风险控制的风控总监等职位,共同保障平台专业安全运营。二是学历背景,高管团队若能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在金融知识和IT技能上有充足的储备,会在平台运营管理上更有优势。三是从业经验,高管团队有大型传统金融机构、新兴互联网机构的从业经历,能在平台运营管理上更游刃有余。

2、选择产品的三个要点

挑选出靠谱的P2P平台后,P2P投资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靠谱P2P产品的选择了。在具体P2P产品选择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资金投向。也就是P2P的资产端,投资者资金究竟借给了谁,资产端是投资P2P风险的源头。根据借款对象,P2P模式较为多样,可以是“toC”,对个人,可以是“toB”,对企业,还可以是“toG”,对政府。按照借款模式,可以是纯信用贷,如消费贷和小微企业用于经营的贷款,可以是抵/质押贷,如房/车抵押贷。不同对象的不同模式对应着不同风险,通常来说有抵押的相对安全,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坏账后,平台能将抵押资产进行处置变现,从而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尽管P2P的资金用途十分广泛,底层资产相对丰富,可以投向消费贷、信用贷、车贷、房贷、供应链金融、委贷、配资、保理等多个方向,但根据监管有些投向是明令禁止的,如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股票投资、股票配资、期货合约、机构化产品、其他衍生品、股权众筹等。投资者可在规定的投向内根据平台给出的产品借款人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初步选择。

第二,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不少P2P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虽然P2P产品相对银行理财、银行存款等理财方式收益明显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慎重选择。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提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好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2018年7月P2P行业的综合收益率9.76%,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分布在8%-12%,占比为65.50%,甚至超过22.68%的平台收益率超过12%,这也难怪P2P投资存有危险。因此,P2P投资者应时刻谨记这句话,将其作为P2P产品选择的重要指南,透过产品收益正视背后的投资风险。

图7近一年中国P2P综合收益率在9.50%-10%区间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如是金融研究院

图8中国P2P收益率集中于8%-12%区间,占比高达65.50%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如是金融研究院

第三,担保机制。担保是借款人违约后的最后一道屏障。P2P产品常见的有三种担保机制,除了上文提到不合规的平台提取风险备付金外,还有第三方担保和保险公司两种担保机制。第三方担保是担保公司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一旦借款人无力偿还,担保公司代为履约,保障投资人的本金与收益。这种情况下,重点关注担保公司的实力,避免关联互保。另一种担保机制是保险公司为平台提供信用保证保险,分为履约险和账户安全险,履约险较为靠谱,如果借款人无法履约,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不过要事先留意赔付的范围,分清赔付的是本金还是本息。账户安全险仅保障投资人资金在平台账户中的安全,不保障投资本息。因此,投资人在选择产品时,应仔细查阅产品说明,明确是否有担保机制及其对应的担保范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中国式P2P和国外P2P存有很大的差异,之前由于监管不到位积累了很多问题,现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自融自用、短期诈骗、庞氏骗局等雷点被引爆,行业将加速出清。第二,P2P模式本身没有原罪,未来中国式P2P不会绝迹,规范的P2P平台仍有生存空间。投资者应理性看待P2P投资。第三,P2P投资最重要的是选平台,应结合平台实力、合规判断、风险保障、团队能力四个方面选择,并重点关注产品的资金投向、投资收益、担保机制,选择靠谱P2P产品。

投资的逻辑:《中国式新中产金融投资手册》第3集

朱振鑫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杨芹芹 如是金额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如是金融研究院是由多家知名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共同支持成立的独立第三方金融资本研究平台,致力于互联网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和开发,打造金融领域的IP矩阵和精品内容,让每个投资者享受机构化研究的价值

文章TAG:网贷平台非法吸金网贷平台涉嫌恶意圈钱去经侦部门报案有用吗网贷平台非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