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青海师大,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大,青海师范大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53:27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青海师范大学

理论上二本,但是他的实力不如一些专科院校,所以建议你别来

青海师范大学

2,青海师范大学

没有,男生宿舍都一个样!8人间,住7个人,楼道公共水房和卫生间!楼主,要想住好的寝室,估计青海师范大学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采纳,谢谢!

青海师范大学

3,青海师范大学

据说我原来是附中毕业的

额。。。

师大还是可以的

至少学校建设那些都很好

当时一个日本人给这个学校捐了4个亿

所以一直都建设的不错的(比我现在这个学校好多了)

食堂的东西也便宜

有公共的洗澡堂

不过,外观而言,貌似女生寝室比男生的好很多

额。。。其他我也不清楚了

自己去看看嘛

青海师范大学

4,青海师范大学

西宁被称为“中国夏都”一听这个名字您觉得如何

由于在高原,气候有着显著的高原性,比较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各季节有各自的特色。总体上还好,和其他地方差距不大

相对于内地,青海夏季清凉舒爽,空气都晶莹剔透的感觉,没有内地那种潮湿闷热,空气都厚重沉闷,青海的“雨季”也是来临的恰到好处,多点湿冷,少点干燥呀,内地夏季平均温度35度以上,而青海一般超不过30度。除了紫外线稍强一点,真的是中国夏季消暑胜地··

5,青海师范大学到底怎么样急

青海只有3所本科院校,其中理科以青大最好,现已调为211工程一本院校,属于教育部和省政府共同建设的一所高校。青海师大以文科较好,属于省重点高校。现在青师大的师范类分数要比非师范类高出大概10到20分左右,因为是青海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还有青民大,以少数民族语言学、历史学较好的高校。 青海师范大学在西宁市城西区,几年前与共和县青海民族师范专业院校和西宁市教育学院合并。为一所综合性的师范类高校。院校离火车站大概有45分钟的车程。
差不多 还行啊 没去 过 ~~~~ 自己 去 看看 啊
凑合
青海师范大学是青海比较有名的大学,在青海也是数一数二的好大学。
一般 建议家庭情况好的就不要读了。。。
很不错

6,青海师范大学怎么样很烂

青海师范大学挺有名的,在全国师范类排名在30名以内。。。其实主要看你今后的就业方向。。。或者这么说吧,在青海当地就业是很有优势的,毕竟它在青海排名老二,除了青海大学,它还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地区是远了些,但我相信它有个很好的前景。。。。比如文科上学的支持西部计划,我相信国家今后会很重视西部的学校。。。。。。如果你以后想选择在自己省份工作,那优先考虑报省内的学校吧。。。。。。
前往百度APP查看 回答 亲,您好,青海师大在青海是老牌高校了,有不错的声誉,在青海省内的各类学科建设上一直排行前列,甚至比青海大学强。师大现在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级的学生,实力充实,有青海省最多的博士点,正在建西北地区最好的新校区,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女生比较多。 小诚老师补充一下:青海师范大学是个综合性的大学,有音乐学院和体育学院,尤其是今年全国大学生篮球比赛师大再次桂冠,师大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后起选手,新校区1800亩即将建成,届时报考师大估计会很热门,师大的研究生不错,本科大部分专业市场接受度高,垃圾的不会是学校,但凡有志者都会在这个学校成就一番伟业! 希望可以帮到您,愿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美满。 更多1条

7,青海大学和青海师大哪个更好一点

青海大学是综合性大学,青海师大是比较单一的师范类大学,二者可比性不强。但青海大学应该更好一些。
青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扩建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经青海省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原青海师范大学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青海师范大学。2000-2004年,原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青海大学水利中专部、原青海银行学校相继并入青海师范大学。 学校经过49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职前职后师范教育为主,以本科教育为重点,有研究生教育、非师范教育、留学生教育和藏汉双语理科教师教育的办学格局。1994年被藏、川、甘、青、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确定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重点院校。是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之一、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 学校现设8个二级学院(其中成人教育学院、民族师范学院为副厅级建制)、8个教学系、1个教学部,设有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青藏高原体育训练研究所、高水平运动训练中心、附属中学。拥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0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39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20个、非师范专业19个、4个师范专业可兼招非师范专业学生),涉及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覆盖21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门类基本齐全,专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并存,具有教师教育特色、高原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学科专业格局,实现了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拓展了学校的办学功能,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在全省图书馆中位居第二,学校建有标准体育场和设施完备的体育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1344人,教师657人,其中教授86人、副教授259人、讲师214人、助教9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9人。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1.1%。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专家2人,省级优秀人才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31人。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积极鼓励教师承担国家及省内科研项目,大力加强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共获省级科研奖励项目134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承担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适应青海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建校迄今,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1000余人,培训14000余人,为青海省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全校现有研究生162人,留学生42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生6006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生3810人。 学校曾先后获得“青海省模范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军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国家体育锻炼达标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8,青海师大怎么样

青海师大是个混日子的好地方! 想混日子的就来,不过条件很差!我是这学校的,这里压根没看出像是个学习的地方!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 1954 年,其前身是西宁高级中学, 1959 年更名为青海师院附中, 1984 年更名为青海师大附中。学校坐落在西宁市五四西路西端,前瞻南山,背依湟水,北邻文化公园,东接青海师大,西邻海湖路。 学校占地 6.87 万 m2 ,建筑面积 2.88 万 m2 ,校园开阔舒展,环境清新典雅,拥有 400 米跑道标准运动场 1 个,篮球场 6 个、排球场 3 个。学校设有高中部、初中部和小学部,有 46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3000 余名。现有教职工 189 名,其中特级教师 1 名,高级教师 56 名,中级教师 75 名,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家和省级 “ 优秀教师 ” 、 “ 优秀班主任 ” 数十名,许多教师在全国及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一大批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效确立了学校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同时积聚了学校自我生成和不断发展的能量。 学校拥有设施先进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科学展室、天文观测台等;网络中心配有卫星接收系统、数字采编系统,建有教学资源库和校园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外接中国教育科研网,主干交换能力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内部实现 “ 班班通 ” ,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英语特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承担英语特色课程教学,积极承担全省英语教学改革实验,探索英语特色教育模式;不断培养和提高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逐步形成了 “ 年年有课题,群体搞科研 ” 和 “ 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 ” 的教研氛围,多次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教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推进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得到巩固和完善,先进和开放的教学理念得以最大限度的容纳和体现。教研工作硕果累累,由本校教师编著的《青海地理》、《青海历史》被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评定为全国优秀乡土教材,各学科教师在《青海师大学报》、《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数学通报》、《化学教学》、《物理教师》、《青海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优秀论文数百篇。 1999 年秋,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青海师大附中学术论文专集《教研撷华》。 优秀的教师,完备的设施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提高创造能力和发挥个性特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活跃的第二课堂,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学生的心智和潜质在学科竞赛、知识讲座、文体比赛等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启迪和发挥。 80 年代以来,在全国数理化(青海赛区)竞赛中,上千人(次)获奖,多人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决赛;学生计算机比赛连续五年获奖;地学小组八次蝉联省(市) “ 地震知识智力竞赛 ” 第一名;体育代表队多次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及球类运动会 …… 学校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开办高中 “ 宏志班 ” ,承担藏区教育项目,与青海珠穆朗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民营性质的青海师大附中分校,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0 年的艰苦创业, 50 年的艰辛探索,青海师大附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确立了 “ 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 的办学理念,遵循 “ 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 的办学方针和 “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 ” 的育人方针,为社会培养了 2 万余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大批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科技大等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为青海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先后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青海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青海省标准化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海省英语高级实验中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
文章TAG:青海师大青海师范大学青海青海师大师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