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用什么语言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用什么语言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0:51:1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接着,他又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写道:“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在当时的中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对于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能够高屋建瓴地做出这般认识的,李大钊当属第一人。

1919年秋天,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6号连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长文。他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不仅力所能及的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从河上肇、桑巴特、布丹氏等人的著作中多方取材,下足了功夫。

比较他所推崇和主要借鉴的河上肇学说,李大钊更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很多欧美学者觉得马克思主义有缺陷,有内在的矛盾,因为一方面,马克思说经济基础有发展余地的时候,不能变更生产关系,另一方面他又要求通过阶级斗争人为地改变生产关系。相比于阶级斗争,河上肇更取向于经济基础决定论。李大钊误以为河上肇介绍的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批判马克思学说有“应加救正的地方”,有时代局限性,并提出:“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

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等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其实,李大钊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正是被河上肇等人所曲解了的地方,而李大钊提出的“灵肉一致的改造”,不仅不是对马克思的“救正”,其本身就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

随着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了解,李大钊逐渐意识到,只是喊几句青年万岁、一切依靠青年的口号,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青年要和工农相结合,才能做出事业来。当时,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工厂。而看得懂《新青年》文章的人,大都是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李大钊对这种现象有较直观的描述:“现在有许多青年,天天在都市上漂泊,总是希望那位大人先生替他觅一个劳少报多的地位。

那晓得官僚的地位有限,预备作官僚的源源而来,皇皇数年,弄不到一个饭碗。这时把他的青年气质,早已消磨净尽,穷愁嗟叹,都成了失路的人。都市上塞满了青年,却没有青年活动的道路。农村中很有青年活动的余地,并且有青年活动的需要,却不见有青年的踪影。到底是都市误了青年,还是青年自误?到底是青年辜负了农村,还是农村辜负了青年?这要我们青年自己去想。

文章TAG:新文化运动语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用什么语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