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选举考用分别指什么,古代选举考用指什么

选举考用分别指什么,古代选举考用指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34: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有宋一代,虽然策问的地位几经变化,但始终具有重要性,发挥着决定去留或者至少是定等分高下的作用。有研究者指出:宋初至嘉祐时期,策问一直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但其重要性尚不及诗赋。自嘉祐时起,策问和论逐渐超过诗赋,成为了衡文去取的首要因素。神宗改革贡举后,考校的原则为“经义、论策通定去留”,策问失去了作为衡文去取主要依据的地位。

元祐分科之后,试策始终处于定等分高下的相对次要的位置。宋代科举对于时务的重视也反映在了当时书籍的刊行上。宋代的出版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发达的时期,而何种书籍流行会受到科举考试的影响。由于宋代科举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考察经义和诗赋,还重视考校士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读书人了解种种客观规律,掌握各种自然及社会知识,所以,当时那些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在宋代书籍市场上非常流行。

这些类书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各个领域的社会知识及自然知识,从帝王世系到草木鱼虫无所不包。其他与科举有关的用书,如律令、兵法、医学、书画、历算等刊本也有很多。宋代流行的书目反映了当时的科举考试对于时务的重视,也表明当时的知识分子普遍研究各种自然、社会知识。明代科举则与宋代科举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重视时务上。

看上去明代科举也兼顾了经义与时务,如乡试、会试皆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二场考论、判、诏、诰、表等公文的写作,三场考经史时务策等,殿试也只考策问。而且明太祖朱元璋清楚地认识到官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明初取士必重实学,具体而言就是尊崇二、三场所试的论、表、策等,有的士子虽经义不佳,但如果论、表、策等答得好,一样可以通过考试。

但是这样的取士原则并没有贯彻下去,早在永乐年间,官方编纂了《四书五经大全》,已经开始限制科举考试内容,于是科举考试出现了由兼顾经义与时务逐渐转向只重视经义的趋势,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最后随着八股文的成熟,科举考试演变为独重四书五经,以至于顾炎武感叹说:(《四书五经大全》颁布后)制义初行,一时人士尽弃宋、元以来所传之实学。

明代科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成化、弘治以至正德、嘉靖时期,专门表达对四书五经经义理解的八股文发展成熟,进而出现了专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理念和考试方法。八股文的特点是写作者不必有自己的思想,只要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阐发四书五经的经义即可。明代科举考试由重经义到唯八股一途取士,造成了实际考试中偏重首场的倾向,考官只看首场的八股文写作,二、三场的考试沦为无足轻重的形式。

文章TAG:考用选举古代选举考用分别指什么古代选举考用指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