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我的文言文不是很好,初中文言文差怎么办

我的文言文不是很好,初中文言文差怎么办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00:35:2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孩子初三,喜欢研究文言文,可总感觉自己翻译过来的文言文怪怪的,怎么办呢?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初三的学生,喜欢文言文,是一件好事,是需要鼓励的。至于翻译不好,主要是积累的文言文词汇量少,对文言文的写作方式掌握的不够。文言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几千年来人们使用的书面语言。“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留存和刊印的书籍,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所以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师说》)。

现在我们读到的文言文,都是“五、四”之后的学者加了标点符号的,阅读起来要比不加标点符号的古籍容易懂得多。很多学生说起文言文都是生畏的,原因就是它已经有一百年不再作为书面语言被人们使用了,它的面孔是熟悉而陌生的。说它熟悉是因为几千年来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民俗以至文学都是用文言文记录的,是割不断的金带,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它。

说它陌生是因为它消失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是必备的交流工具。文言文有它不同于白话文的特点,笼统地说,即言简意赅。具体说应该有以下几点。[A]、单音节词居多。[B]、古今异义词居多。[C]、词义消亡和缩小的词居多。[D]、通假字居多。[E]、活用的词居多。[F]、虚词居多。[G]、省略的内容居多。[H]、使动、意动的句子居多。

正因为文言文中有这些白话文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学生学起来就很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文言文呢?第一,积累。记忆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途径。学习过的文言文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常用实词的意义和通假字要积累,活用的语法条件要记忆,使动、意动的句子特点要记忆……只有记住了文言文中特有知识,才能有基础去阅读文言文,才能有条件学好文言文。

我们看下边的例子,就能明白了。[例一]:虚词“所以”。白话文里只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与“因为”搭配使用。文言文中却有三种基本用法:[A]、表示原因的,翻译成“……的原因”。例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凭借、目的的,翻译成“用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C]、表示工具的,翻译成“……的工具、方法”。

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例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老”和第一个“幼”的词义就与第二个“老”和“幼”的词义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个“老”和“幼”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话用的条件是带了宾语“吾老”和“吾幼”,翻译为“敬爱”和“爱抚”。

文章TAG:文言文初中我的文言文不是很好初中文言文差怎么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