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1920年乡土文学的特征,乡土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1920年乡土文学的特征,乡土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4 02:13: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中国的乡土文学由鲁迅创始,经历了发生、发展、繁荣和深化过程,至今已历经百年,它的概念内涵和创作特点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本答案将从乡土文学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创作特点,并结合相关作品进行阐述。大致分为以下四点:第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鲁迅开启的乡土文学第二:1942年到80年代初以前,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第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寻根”、“先锋”派小说的乡土创作为中心,第四: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以“农民工题材小说”或“农民进城题材小说”为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鲁迅开启的乡土文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描写乡村中国的文学被称为“乡土文学”。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乡村中国一直是最重要的叙述对象。著名学者严家炎认为,“乡土文学”通常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说创作。鲁迅先生在最初定义“乡土文学”时写道:“骞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鲁迅的这一最初定义有三重含义:其一,乡土文学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还乡,作为想象中国、想象家园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揭露乡村的破败、国民性的劣势,还是回归乡村质朴的清新欢乐,都属于异域想象的范畴。

其二,乡土文学是在时空的阻隔中产生的,乡愁的味道和文化的哀思也就不言而喻,具有流寓色彩。其三,乡土文学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某一地方的民风民俗。鲁迅先生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赋予了“乡土文学”最初的风貌及概念本身的包容性。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作家大多是从中国的“问题”入手,展现丰富的时代风貌与地方风情。20世20年代中期形成一个流派,即乡土文学派。

这一时期主要的乡土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鲁迅的《药》、《祝福》、《社戏》、《阿Q正传》、《风波》、《故乡》等,许杰的《惨雾》、鲁彦的《菊英的出嫁》、许钦文的《鼻涕阿二》等。这些“侨寓”北京的作家,怀着深深的乡情和乡愁,描绘家乡的风土景观、民俗民情、人生命运等,但是在艺术方面除了鲁迅外,并没有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仅是形成一个统一的流派。

鲁迅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风土人情,强烈的时代感,更重要的是,他站在哲学文化意识的高度去鸟瞰中国的芸芸众生,通过冷峻的描写剖开一颗颗麻木愚昧的心灵,聚焦为民族的灵魂,深邃的形而上哲理成为鲁迅小说稳固的支撑点。如《阿Q正传》采用似实而虚的“曲笔”对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心态的抽象厘定,早已超越其质朴平实的形式外壳。

文章TAG:乡土文学1920特征1920年乡土文学的特征乡土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