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儒者是什么意思,荀子论儒者之高下

儒者是什么意思,荀子论儒者之高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1:50:5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最早,”文人“是指有文有德之人“,《诗经·大雅·江汉》:“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便是此意。唐代李贺的《送沈亚之歌·并序》:”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此处”文人“指知书能文,善写文章、能赋诗词的读书人。古代文人有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欧阳修、施耐庵等,近现代有矛盾、巴金、朱自清、老舍、季羡林、周国平、张小娴、余秋雨等。

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又是智慧的载体,自有着文人的节操和风骨。如屈原”为国自沉汩罗江“,陶渊明”辞官过着田园生活“,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扶手敢为孺子牛“等等。儒者和文人的区别可以看出,儒者和文人虽都是读书之人,历代很多文人也多有推崇儒者的风范和儒学文化。但文人并不一定都尊崇儒学、精通儒学、传授儒学的人,他是在人文艺术科学某一方面有着一定的造诣和成就的人。

作家张修林在《谈文人》中说:”并非写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的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一个人可具儒者的谦恭和儒雅,同时也可具有文人的风采和傲骨。

为什么说方士和术士是先秦儒者的别称?

为什么说方士和术士是先秦儒者的别称

本文属于【我来自周朝】系列丛文,作者宗伯正曜。什么是先秦之儒(古儒士)?秦朝之前的儒者是指宗伯学弟子,或者叫做宗伯国子,宗伯学就是先秦儒学,又称古礼学。古儒者与后世的儒家之士并不相同。简单的说就是“外讲礼仪第一,内讲克己修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把忠信当作甲胄,把礼义当作干橹,戴仁抱义,不惜赴死。宗伯学弟子不能追名逐利,必须严守“博学笃行,幽居不淫”等修身原则,那些外儒而内商的“儒商”并不是儒者而是大企业家,两者并不是同一类人。

什么是方士?秦朝之前的方士就是指古儒者,并不是指那些研究卜筮和命理的学者。“方”的意思是指国家,辨方正位,省方观民,省视万方,都是指通过教育、法令等来管理国家。方士就是指身怀治国之才的儒者。 什么是术士?术和方、国都是同义字,意思就是国家,如《说文解字注》的解释是“邑中道也。邑、國也。引伸爲技術。”术士就是具有治国之术的人,泛指贤者,先秦时期一般指儒者或者方士。

如果让孔子评价后世儒者,你认为他评价最高的三个人会是谁?

文章TAG:儒者高下荀子儒者是什么意思荀子论儒者之高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