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养殖之土元生长与繁殖特性,土元是怎么繁殖的

养殖之土元生长与繁殖特性,土元是怎么繁殖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1 00:31:3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雌成虫产卵间隔期随气温高低有很大差异,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气温30℃时, 3—5天产l枚卵, 25℃时6—7天产1枚卵, 而20℃时则需8—20天产1枚卵。一般一只雌虫年产卵可达30枚,连续产卵5 个月左右死亡。通常卵鞘产在饲养土表层和近表层上,这样方便人工括取表层的饲养土采取卵鞘。在采集卵鞘时用力不宜过大,以免夹破卵鞘影响孵化。

土元在适宜温度下,整个活动期都可以产卵,6一9月份为产卵盛期。采取加温措施,保持饲养室温度在25℃以上,雌成虫常年都可以产卵。土元产卵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前一个卵鞘产下来后,下一个卵鞘又冒出了头,并长时间拖在尾上,快的2~3天掉下来,慢的5—7天才能掉下来。连续产卵鞘6~7个,中间要停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再产,这就像高等动物那样的产卵周期。

5、采集卵鞘:土元有自食卵鞘的习性,尤其是在饲料不足时可造成卵鞘的大量损失。因此,应及时取出卵鞘放在孵化缸(或池)内孵化。一般每隔15天采集一次卵鞘,采集时可选用2目筛网先筛出成虫,再用6目的筛网筛出卵鞘。3、孵化孵化是把卵鞘放在温度、湿度适宜环境中,使卵子进行胚胎发育,最后胎虫破卵而出形成幼虫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土元生活周期中形态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将筛出的卵鞘与饲养土1:1混合后放入孵化缸、盆内进行孵化。每当土壤温度升到20℃左右时,卵鞘中的卵细胞开始分裂,形成胚胎。24~30℃的环境条件下,经过55天左右,卵鞘的一端破裂,幼小的若虫从卵鞘的破裂处靠蠕动离开卵鞘。刚离开卵鞘时不会动,体外还有一层透明卵膜包裹着,经过2~3分钟后,幼小若虫挣破卵膜爬出,开始爬行且爬行敏捷。

刚从卵膜中挣出的若虫为白色,体形与成虫相似。孵化的最适条件,土温在30℃左右,湿度(土壤含水量)20%左右,在这样的温湿度条件下,可缩短孵化期。在孵化过程中,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有的卵鞘40天可以孵出若虫,有的卵鞘则60天才能孵出若虫,这可能与卵鞘新鲜程度和产卵成虫体质有关。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0-32℃,饲养土含水量20%。

在此条件下,经30天左右即可孵出若虫。若在26℃的条件下,卵孵化期将延长,约需2个月,此时可采用增温办法,以提高孵化缸内小环境中的温度。待大部分若虫孵出后,可用4-5毫米孔的筛子将若虫与卵鞘、鞘壳分离开,不必将若虫与饲养土分开,以免伤害若虫。孵化时一定要掌握土壤湿度,土壤湿度低或者干燥,严重影响出虫率。

湿度不合适,会延长孵化期,只要卵鞘尚未烂掉或破裂,经过3~4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后,只要恢复到合适的湿度,仍能孵化出若虫。温度高低与孵化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土壤温度高时孵化期短,土壤温度低时孵化期长。这时卵鞘孵化时有一定总积温,当孵化土温度高时很快就达到了总积温,若虫孵出的就早;当孵化土温度低时,达到总积温的时间来的迟,孵化期就长。

文章TAG:繁殖之土元土元养殖特性养殖之土元生长与繁殖特性土元是怎么繁殖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