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乱世怎么互赏,爆笑诠释三国乱世

三国乱世怎么互赏,爆笑诠释三国乱世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02:05:5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同为乱世竞争,为何三国里的男人你死我活,水浒里却称兄道弟?

首先需要说明两点,使您的问题更具有精确性。1,《三国演义》里的男人你死我活,《水浒传》里的男人也一样你死我活。仅举一例:南征方腊回京时,梁山一百零八位兄弟,仅仅只剩下二十七位。四分之三的好汉,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都搭上了身家性命,好多人甚至死无全尸。所以,水浒里的称兄道弟,也只是在梁山集团内部,对外呢,也没有那么多“兄弟”,多的同样是所谓的“敌人”!2,《水浒传》里的男人称兄道弟,《三国演义》里也有男人称兄道弟。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谓是千古美谈:刘备,关羽,张飞,自从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才开始了纵横天下,乱世争雄,分割天下。应该说,人家这哥仨的感情,比《水浒传》里有些“兄弟”的感情,要真挚的多,真诚的多。两者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中,称兄道弟要少一些,你死我活的场面描述,我感觉难分伯仲。但给人的感觉,好像《三国演义》里的人情味不如《水浒传》里那么浓,你死我活似乎多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思想不同,则格局不同两部书,虽然都写的是一个王朝即将覆灭时的乱世景象,但是,从格局上来讲,就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霸一方,互争地盘。在这里边,没有仁义道德可言,只有互相利用,互相拆台,只有阴谋诡计,你死我活。不然,怎么能彻底消灭对方,成就自己,成就霸业呢?而《水浒传》呢,主要写的是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一帮出身不同,来路不同的人,大部分都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才慢慢地汇聚到了水泊梁山上来,只求有安身之所,有立足之地,能丰衣足食,不要被抓去坐牢,不受贪官污吏的欺侮。

他们这帮人,既没有打算割据一方,更没有计划成就霸业。他们的愤怒,只是对贪官馋臣,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他们的理想,只是能受到重视和承认,好一心为国家效力。思想高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导致格局根本不同,《水浒传》的小打小闹,当然没有《三国演义》的大阵势更震撼,更显得你死我活!二,意图不同,则手段不同意图,指的是政治目的。

目的既然不同,那考虑问题的角度,做事的手段,行动的高度和底线都会不同。《三国演义》的政治意图是:消灭敌对,攻城略地,扩大地盘和实力,实现称王称帝的野心。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的必须是心狠手辣,不能有半点仁慈;需要的必须是杀人,而且要干净彻底,不留后患,尽量不给对方喘息之机。所以,在这部书中,两军阵前,斩将帅一般必死,攻城则一般必须占领,据为己有方才罢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自然就是你死我活!——血腥的,斩下首级的,屠城的,尸身成堆的,血流成河的场面自然很多——这是诸侯与诸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水浒传》这部书,宋江集团的主流政治意图就是,洗脱自身的罪名,全数招安,为朝廷效力,谋一个远大前程。而且,梁山集团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号。所以,他们枉杀无辜要少得多,多的是收复败将败军,补充自己的实力;多的是,在攻下州府后,抢夺粮草金银,以供梁山开销,并不去长期占领,扩大地盘——这说到底,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你死我活当然表现的要少一些,人情味儿倒是浓了一些。

三国乱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魏蜀吴哪个政权适合他们安居乐业?

三国是群雄逐鹿,豪杰称霸,社会动荡,纷乱不安的局面,战争就是灾难,百姓难以安局,战事先从中原开始,百姓和士族纷纷流离夫所,大部南渡,多以荆州,交洲,扬州去辟难。后来曹公统一北方,招抚流民,兴修水利,使百姓能以安居乐业,其次是吴国,地处江南,北人南归,比较安定!最差的就是蜀国,由于连年征战,本来益洲地穷人稀,使得男子十五负兵役,女子当运,你想啊,古代女子小脚,是如何的苦难l!。

三国乱世如果曹操真心辅佐刘协,刘备和孙权还会继续割据一方吗?

曹操的诗中曾有"周公吐甫,天下归心"的诗句,遗憾的是曹操并不愿做周公、伊尹、姜尚、萧何、霍光这样的宰相。假如曹操真的忠心耿耿,没有异心,象诸葛亮哪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汉室江山善始善终,那刘备和孙权自然会倒戈解甲前来归顺。据《三国志.周瑜传》载,当年曹操下江南收服荆襄以后,孙权曾聚众商议对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从这段决心抗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孙权对汉室还是忠诚的,不服的是曹操是汉贼,欺君罔上,礼、乐征伐全是自己独断专行。

至于刘备本自汉室宗亲,匡抉汉室本是不遗余力。据《三国志.先主传二》载曹操确实待刘备不薄。"先主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刘备忠于汉室是个信仰问题,也是原则问题,这是大义,不能改变。刘备受了衣带诏,决心反曹。这是死心塌地忠于汉帝的佐证。

文章TAG:乱世三国爆笑互赏诠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