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曹操为什么让大将军,曹魏有八位大将军

曹操为什么让大将军,曹魏有八位大将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5:34:4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袁绍出生高贵,威望甚高,究竟为何败给儿时玩伴曹操?你怎么看?

谢邀。在子渊看来,袁绍与曹操在三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为二人的最终结局埋下伏笔。正因为二人是儿时玩伴,因此曹操知道袁绍的水平有几斤几两,也知道后者的性格弱点,因为虽然袁绍身份高贵,但这并不能吓到曹操,因为曹操知道自己稳赢。好了,具体说下二人的区别。据《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当时两人都是游手好闲之徒,常结伴干坏事,有一次在别人新婚的时候,故意在外面喊抓贼,骗走主人后,一起进屋把新娘给劫走了。

当然,这毕竟是一家之言,不可尽信。但凭借史书之中的琐碎记录,我们不难得知,两人少时确实私交很深。那么,作为一同长大的朋友,袁绍与曹操的成长环境大致相同,为何到了两人对抗之时,袁绍却如此不堪一击呢?要知道,当时袁绍的实力可是远高于曹操的。▲曹操剧照然而,早期袁绍地位虽然高于曹操,但是见识却远不如曹操。外戚何进掌权时准备诛杀宦官,由于他十分器重袁绍,因此特意听取袁绍的意见,征召边关守将进京,以震慑何太后和宦官。

曹操得知后,讥笑袁绍小题大作,杀一个宦官只需一名狱卒,何须如此大动干戈?这样做,还未实现计划,估计就被对方知道了。果不其然,何进因为计谋泄露,被宦官张让等人抢先诛杀。▲袁绍剧照其次,袁绍的气度也不如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将汉朝都城迁到许昌,随后被拜为大将军。为安抚袁绍,迁都次月,曹操就以汉献帝的名义拜袁绍为太尉。

东汉之时,太尉虽然是三公之首,但大将军的实际职权却常常凌驾于三公之上。袁绍不甘屈居曹操之下,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太尉一职。万般无奈之下,曹操只能将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担任三公中地位最低的司空,暂代车骑将军职务。两相对比,二人的气度可谓高下立判。▲谋士沮授剧照第三,袁绍见识短浅又刚愎自用,不听谋士建议。

袁绍得到冀州之时,沮授就建议他先消灭公孙瓒,再把汉献帝从长安接到洛阳来,到时就可借天子之名号令天下。袁绍起初听到这个建议时,十分欣喜,因为沮授告诉他,这样做之后,只需数年以后便可安定天下。然而天下局势发生变化后,沮授又建议他把汉献帝直接迎到邺城,到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剧照这时候袁绍却开始犯浑了,因为属下郭图告诉他,如果把汉献帝接到鄄城,到时候皇帝就在身边,诸事都需跟他请示,岂不是自缚手脚?思来想去下,袁绍放弃了沮授的建议,理由是汉献帝的帝位得来不太合法。

袁绍没有这么干,曹操却这么干了——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昌,并以天子的名义收复京畿、河南郡等地。这时候,袁绍才知道后悔。他忙向曹操请求把汉献帝迁徙到鄄城县,曹操怎么可能会答应对手的请求?于是果断拒绝了。▲曹操及汉献帝剧照袁绍眼看着曹操的实力日渐壮大,于是又把所有原因都归结到汉献帝身上,然而曹操又不肯交出汉献帝,那么他就只能采取战争的手段了,这也就是后来的“官渡之战”。

曹操年轻时为什么希望自己以后能封征西将军,而不是征北或者征东什么的?

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结束一年多年,曹操为了消除天下人的疑虑,写了一篇说明自己理想和心志的文章,名字叫《让县志明本志令》,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后来我(曹操)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

希望能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将来死了之后能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曹操曹操说自己的志向是当大汉朝的征西将军,曹操的话你们信吗?不管你们信不信,其实我信,这就是曹操当时的终极理想,虽然曹操后来当上了东汉唯一的异姓王魏王,同时他的儿子改朝换代篡了汉,但并不代表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奸臣,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的一生都在改变,包括他的理想,从最初的征西将军到后来的魏王,这都是一条不归路。

回过头来看一看曹操的一生,你会发现曹操的变化是最大的,曹操的前半生就是想当大汉朝的忠臣,看看他的行为就会明白,曹操20岁当洛阳北部尉的时候,拿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开刀,打击不遵纪守法的权贵,力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来朝廷的改变,可是很快,他所得罪的宦官就把明升暗降,调到外地去做官了,曹操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章TAG:大将军八位曹魏曹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