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乱世屯田粮食怎么算的,曹操为了粮食有多拼

三国乱世屯田粮食怎么算的,曹操为了粮食有多拼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6:56:5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这一数字,蜀汉是灭亡时也就是263年的数据,吴灭亡是在280年,西晋时期。时间上不同。但据《晋书》之《地理志》记载:刘备章武元年(221年),其户二十万,男女九十万。经过四十多年,蜀汉户数变化较大,但人口数没有很大变化。因此,从蜀吴灭亡时的人口、兵力,基本可以推知三国时期,各国的兵力情况。我认为,之前的兵力一般会比灭亡时的兵力多一些,但不会多很多。

不管三国的兵力是否在人口数之内,各国兵力占人口的比例都很高。蜀吴在10%左右,魏国居然是13.5%,魏国基本是每户一兵的程度。先看一下蜀国的情况:赤壁之战后,刘备大约接受了五六万刘表原有的部众,三万由关羽统领镇守荆州;两三万由刘备率领入蜀。我在其他问题回答时详细论证过这个数据,因为没有明确的史料佐证,此数据是我的分析推算。

益州牧刘璋如果有十万兵力的话,刘备占据荆、益后,兵力达到十五六万。汉中之战,刘备除掉关羽守荆州的三万,留二三万镇守益州其他战略要地,能够与曹操对峙的兵力最多在十万。曹操估计也会在十几万的兵力上,另外与东吴的边界线较长,东吴势力更强。曹操没有二三十万防御孙吴是不可能的,同时还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最后双方消耗都很大,即便刘备损失1/3,也会减少三万多的兵力。

襄樊之战,关羽三万兵力全部损失,夷陵之战,刘备三万多兵力至少损失两万多。等到诸葛亮接手时,蜀汉兵力大约在七八万左右,不会超过十万。经过诸葛亮五年的休整,最多时兵力也就恢复到十万左右。我一向认为,诸葛亮北伐兵力就在五万左右,不会超过很多。毕竟江州、夷陵、成都等方向都需要驻兵,这个不能总唱空城计吧。再看一下吴国的情况:赤壁之战,周瑜提出要五万精兵抵抗曹操。

孙权说:五万一时难以凑齐,先调集了三万精兵做先锋,孙权继续调集兵力做后援。周瑜与程普就带领这三万精兵以及刘关张带领的二千人马,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其实,当时曹操的人马恐怕在二十二三万左右。理由是刘表占据荆州,带甲十数万。曹操南征刘表,没有十几万是不可能的。演义 说周瑜为孙权分析曹操势力,说从北方带来十五六万,这事靠谱。

再加上刘表江北驻军及水军六七万,大约有二十二三万。夷陵之战,刘备带领三万多人马,加武陵蛮夷沙摩柯带来的一万多,大约五万人马;孙权派给陆逊五万人马,就击败了刘备。就三国时期的兵力来看,虽然说是兵士,真正具备战斗能力的要少很多。那时候,运输粮草是个大活,不仅需要运送,还需要部队保护,这就占据了很大兵力。汉中之战,就已经把刘备搞得“男战女运”的程度。

在本土作战还好一些,进入敌国作战,粮草的供给就是个大问题。就算是一比一的比例,刘备的五万人马,能有多少兵力投入战斗。反观陆逊那五万人马,后勤保障就好多了,毕竟在吴国境内。这也是刘备失败的原因之一,绝不是陆逊一把火就可以把刘备五万大军全部烧死了。再参照看一下官渡之战:袁绍动用十万大军,曹操就约两万左右。

没有资料说明双方后勤保障的力量对比。但可以想象,袁绍已经离开冀州较远,需要大量的兵力运输、保护粮草的补给;曹操虽说是两万兵力,如果再用一部分去运粮,再抽调五千精兵偷袭乌巢,那么官渡方面还有几个人在把守呢?袁绍还不能攻破,实在也说不过去了。比较可能的解释,就是曹操两万是全部投入战斗的兵力,不包括战斗辅助人员;袁绍的十万大军,包括后勤保障人员在内。

三国乱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魏蜀吴哪个政权适合他们安居乐业?

三国乱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魏蜀吴哪个政权适合他们安居乐业

三国是群雄逐鹿,豪杰称霸,社会动荡,纷乱不安的局面,战争就是灾难,百姓难以安局,战事先从中原开始,百姓和士族纷纷流离夫所,大部南渡,多以荆州,交洲,扬州去辟难。后来曹公统一北方,招抚流民,兴修水利,使百姓能以安居乐业,其次是吴国,地处江南,北人南归,比较安定!最差的就是蜀国,由于连年征战,本来益洲地穷人稀,使得男子十五负兵役,女子当运,你想啊,古代女子小脚,是如何的苦难l!。

曹操是怎么解决自己部队的粮食问题的?能不能具体说一说曹操的屯田制?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田地荒废。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北方各地不时出现大的饥荒。在此期间,粮食犹为重要,直接关糸国家存亡,战争胜负。曹操深知粮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在一次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历史著名战役一官渡之战两军相持时,曹操军队因粮草缺乏眼看不能坚持,准备败退时,谋士许攸献计曹操,烧毁了袁绍的乌巢粮库大营,使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袁绍大军因为断了粮草供给,军心涣散造成了军队溃败。曹操军队因断了袁军粮草,从而战胜了北方军事劲敌,成就了曹操以弱胜強的的军事佳话,且由此走向了強大的局面。战后, 曹操开始注重粮食的紧迫性。在谋土们的建议下,由国家资助,召集流民许以土地,在许昌附近首先试行屯田制。军民屯田,当年即见大效,得谷百万担,缓解了曹军粮草供给压力。

尝到甜头,曹操大喜,立马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制定配套律法,全面推行了屯田制。当时的社会,由于连年战争,人口流失严重,大量土地闲置荒芜,为取得屯田制成效,曹操在各地大力推行屯田制的同时,主要采取了几条重要措施。一是,划定区域,招集流民、编辑户籍,迁徒人口、劝课农桑,鼓励农业生产。二是,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耕经济。

同时颁布法令,保障屯田制的有效进行,禁止豪强兼并、強占弱势农民田地,盘剥农民收益。三是,为提高屯田兵、民的积极性,恢复和重修了田亩制度和新的粮食征收办法,明令征收官吏,不论地主、小农,均按每亩征收粮食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余不得另征。以上措施,极大的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军民拥护,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文章TAG:粮食乱世屯田三国曹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