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孙权怎么过攻城,吴书·孙权传中

孙权怎么过攻城,吴书·孙权传中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6:11:2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三国志战略版两个同盟攻城怎么算是谁占领?

标准答案:谁拆掉了最后1 次耐久就是哪个同盟的。在三国志战略版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联盟由于某种原因踢掉了一个玩家,然后这个玩家刚好在洛阳边上有个帐篷,于是这个玩家加入了踢掉他联盟的同盟,等到他们打洛阳的时候。这个玩家,就带了几个器械,单枪匹马打下了洛阳。不只是那个服务器震惊了,所有服务器都因为贴吧的存在而震惊了。

如何评价孙权在合肥之战中的军事能力表现?

孙策临死前说过,论带兵打仗孙权不如他,但论治国守家,他不如孙权。孙权不适合亲自带兵征战的人,没有战场上指挥官的魄力,所以他任命了大都督一职帮他打仗,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陆抗都很有极佳的军事才能,这说明孙权在用人方面很出色,看人很准,才保全了江东。合肥之战结束后,不仅打了败仗,还折了太史慈,这就说明了孙权不会打仗。

刘备,孙权为什么不向南边发展,占领东南亚?

先周之时,太伯、虞仲远走东南建立吴国,从此和周王室若即若离;大秦之世,任嚣、赵佗经略岭南,秦国危难之时没提供半分助力;东汉初年,马援讨灭交趾二征,交趾人也是面服心不服,未给朝廷提供半点赋税。这些事,都发生在三国之前。孙、刘对其中的利弊得失必然了解深刻:向南方开疆拓土,本就是一件投资大、回报慢的事情。诸如,从秦朝就开发岭南,但真正南方的赋税超越北方,要等到宋朝以后了。

至少,在孙、刘之时,他们只看到搞开发的成本,但却并没看到结出的果实。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追加投资?即使在之前,也都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之下,国库里的钱很多,没有内忧外患的时候。方才会进行一些风险投资。三国正是乱世,每一家都在集中实力,试图给对手致命一击。这种局面下,还敢分出实力去朝南发展,除了找死,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了。

手握重兵的孙权为什么被张辽7000人就给灭了?

有几个细节要澄清,张辽率七千袭击孙权是《三国演义》的写法,《三国志》记载是张辽率八百步骑袭击孙权。其次,张辽第一次率八百步骑并没有击败孙权,只是冲杀勇猛夺走了孙权军的士气。孙权空有大军任由张辽来去自如,由此军队士气大减。常说张辽威震逍遥津,就是此战。按照《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曹操的指令:“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

”李典很可能也出战了,只是没有张辽的战果,本传未记,只记载李典跟张辽破走孙权。接着孙权率十万大军猛攻合肥城,张辽跟乐进、李典的部队共同守城,三位将军部队估计约有一万五到两万之间。十余日后,孙权攻城不下,下令撤军。当时的合肥城就在今合肥市庐阳区省博物馆这一块地方,孙权军走水路撤退,上船后航往巢湖,返回长江。

孙权相当放心的让前军部队乘船离开。孙权的老祖宗孙武写过一本书叫《孙子兵法》,里面有一篇作战篇写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就是说军队最忌讳附水迎敌,亦怕半渡而击。张辽军不偏不倚,等到孙权大军半渡时发动突袭,而孙权军靠着河水立营,部队连转进整军的余地都没有,被打就只能往河里逃。韩信可不同,他背水立营本就是故意诱敌,自己即没撤退,还有一支伏兵在陈余后方。孙权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这么下令让部队上船撤退,是相当违反兵法的行为。

不过这次张辽可不止使用八百精锐,是张辽、乐进、李典的所有部队尽出,按照《献帝春秋》记载,张辽在战场上问吴降兵长上短下的紫髯将军是谁,不久就跟乐进相遇。而《李典传》又记载李典跟张辽一同破敌,所以张辽、乐进、李典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这场战斗。这一战令凌统的部队全军覆没,吴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的部队皆不敌而溃散,被潘璋斩杀逃兵,迫其回头再战。

吕蒙、甘宁率众奋力抵抗,才抵挡住攻势。张辽这一战与其说勇猛,不如说智谋。孙权的老祖宗孙武写的《孙子兵法》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意思就是指知道什么时候能作战,在什么地方能作战,才能够转战千里。

文章TAG:孙权吴书传中攻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