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散人传说中图腾是怎么用的,还是全金的8%

散人传说中图腾是怎么用的,还是全金的8%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13:32:4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如“角”,《国语.周语中》云:“夫辰角见而雨毕。”韦昭《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这也是所谓“辰龙”之来源。如“亢”,《尔雅.释鸟》郭璞《注》:“亢即咽。”等等,限于篇幅,不多赘引。由此可知,甲骨文及以后汉字中的“龙”,所摹写的,不是现实中的某一种动物,而是古人夜观天象,根据星宿,想象出来的“神兽”。

东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曰:“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西首而东尾。”(汉瓦拓四象)在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以蚌壳塑列的形象图。居中的是“北斗”,左右为龙、虎,即后来所说的“青龙”“白虎”。此时,南“朱雀”北“玄武”大概还没被当时的人们所“认识”、总结。

中国的先民,认识世界的重要对象是日月星辰。这既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观象授时”所需要。居于地球北半球的中国先民,很自然地望向了天空的北方。于是,首先注意到了“北极”,即北部中央天域的“北斗”。然后,又认识了日月升落的东西方的“龙”“虎”。(北斗)在公元前四千纪的时候,“龙”“虎”二星官,恰好处于“二分”,即“秋分”“春分” 点上。

这“二点”,是春耕秋收的时令,远比后来的“二至”即夏至、东至更为重要。这是“青龙”“白虎”比“朱雀”“玄武”更早被认知的重要原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二十八宿系统,是中国上古天文观测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二分二至”时空统一体系的准确建立。但此时,这一成果也走下天空,与地上和人间的许多区域、地理、人文、生产、政治,甚至谶纬结合在了一起。

(汉画黄龙)其中,关于“龙”的各种说法,不仅日益增多,而且与王权结合在了一起——帝王成了真龙天子,从黄帝开始就能够驭龙升天;祝融、夏后启、蓐收、句芒皆“乘雨龙”;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等。这也恰好证明,龙本生活于天上。这些,从先秦古籍开始,即不绝于书。汉代,则到达顶峰。有人说,龙的形象定型于宋代,这大约不对。

汉之前,已将龙分为四种——有鳞称蛟龙;有翼称应龙;有角称虬龙;无角称螭龙。汉代王符《潜夫论》说,龙“头似蛇、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口旁有胡须、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自此,龙的基本特征——巨口、有角、鳞身、四足、有爪,就形成了。

后世虽有变化,但均未脱出以上诸特色。(汉画应龙)尽管帝王们死劲想垄断“龙”,但实际上“龙”已经深入民众人心,因为“星宿”和气象不可能被王侯将相垄断。后来,“龙”的图腾意义逐渐淡化了,但文化和信念却长久流传了下来。汉代,即已有“四灵”之说,“龙”居其中。“龙”,在文化传承中,不只归于帝王所有了,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符号。

中国五千年文化龙的图腾是怎么演化来的?

中国五千年文化龙的图腾是怎么演化来的

中国五千年文化龙的图腾是怎么演化来的?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龙图腾的演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都知道,龙图腾并不是单一的动物形象,它是以各种图腾崇拜物的文化信息糅合出来的产物。龙图腾起源于远古华夏氏族(皇帝氏族为最具代表性)的蛇图腾文化。当时的华夏氏族在不断的战胜其他氏族时,吸收并融合了其他氏族的牛图腾,鹿图腾,因而华夏氏族的图腾与其他氏族图腾合并演化后加上牛角或鹿角,后来又加上了猪的头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最终在漫长的变化中形成中华几千年的龙图腾 。

关于龙的最早遗迹历史上中国最早的龙形图案源于距今8000年到75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差海遗址(现今辽宁省阜新县),当时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红褐色石块堆砌而成的龙形物体。这个遗迹的发现可以说明早在8000年前,当时的已经被人们创造出龙的雏形了。中国龙图腾的早期起源是以猪为原型的猪首龙,最早的兴隆洼文化中期出土的猪龙,以及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雕龙,这些都猪首蛇身,肥头大耳卷曲无足的形象。

不仅有猪首的,甚至还有娃娃鱼首,马首,鼍(tuo)首(扬子鳄的嘴,扬子鳄又称猪婆龙),这些形象都是蛇身的,也因此早期的龙图腾有源于蛇图腾的说法。中国龙的形象演变史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在各地是不统一的,就像上述提到的有像猪的,也有像鱼的,像蛇的等等,一直到我国的商代,因夔(kui)龙纹的流行,龙的形象在民间和官方皇室才初步确立。

文章TAG:散人全金8%图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