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乱世大宴群雄怎么,群雄争霸》攻略介绍

三国乱世大宴群雄怎么,群雄争霸》攻略介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17:46:4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蜀国更不用说了,诸葛亮七擒孟获,一直打到缅甸以北。但他是以服心为上,比起魏国和吴国的武力征服,更仁慈一些。诸葛亮这一做法,不仅使他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人物。更使得西南少数民族直到今天也很稳定。 汉帝国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可见其实力。西晋,怎可与之相比。(本人第一发这么长的文章,如果那里说的不对,请各位指出批评,喷子轻点喷。

三国乱世中,有没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三国乱世中,有没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三国乱世,女人的命运更是悲惨。枭雄刘备曾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女人在三国时期,如同商品一样,成了群雄争霸的牺牲品。曹操为了稳住对汉献帝的控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吕布为了保命,将女儿送给袁术做儿媳,可惜没送出去。貂蝉、甄宓、大乔小乔、孙尚香这些著名的美女,均没有一个好的归宿。至于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除了曹操对蔡文姬的暗恋外,阿呆认为应该是孙权的兄弟两口子了。

孙权的亲弟弟孙诩,是镇守丹阳的太守。孙诩为人豪爽,“性刚而好酒。”喜欢交结朋友。孙诩的老婆徐氏,“美而慧,极善卜《易》”。这两口子,一个年轻帅气,性格豪爽。一个美丽聪慧,外柔内刚。是一对绝配。孙诩性格爽直,自然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喝酒之后更是不给面子,得罪了手下的两个官员妫览、戴员。这天,孙诩要出去宴请官员,老婆徐氏就阻拦了。

这徐氏每天都要为丈夫卜一卦的。这天的卦象是“大凶”。徐氏苦苦哀求丈夫,不要去参加这个宴会。阻拦不住,孙诩还是去参加宴会。孙诩果然在宴会结束后,被妫览、戴员安排的人给砍死了。孙诩的死,让徐氏悲痛欲绝。妫览、戴员又假装好人,惩办了凶手。妫览、戴员又开始瓜分孙诩的财产了。妫览又看上了孙诩的老婆徐氏。要纳徐氏为妾。

徐氏怎么会答应,但徐氏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她答应在给丈夫办完丧事后,嫁给妫览。徐氏趁办丧事的时候,同孙诩以往身边的近臣商量。一边秘密派人去给孙权报信,一边跟亲信约定报仇。丧事办完后,妫览上门来了,徐氏沐浴更衣,光彩夺目,陪妫览喝酒。酒酣,妫览心情急切,要跟徐氏到密室去云雨一番。妫览真的销魂了。是被埋伏在密室的刀斧手给把魂销了。

徐氏又派人去通知戴员过来喝喜酒,戴员兴冲冲地来了,也把魂销了。徐氏随后将丹阳的军事、政务都安排妥帖。孙权亲自率大军前来才发现,徐氏居然没费一兵一卒却平了叛乱。阿呆之所以说徐氏用情深厚呢?三国时候,丈夫死后嫁给仇人的太多了。曹操就娶了几个仇人的老婆。徐氏作为一个弱女子,能亲自不顾危险为丈夫报仇,那是因为情深。

乱世三国群雄割据本无“忠义”之战,为何唯独吕布背负不义之名?

谢谢邀请,怎么能说三国无义呢?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他的主流价值观,汉自代替秦朝之后已经近400年,虽然中途有穿越者王莽建立伪新朝,但人们更多记得的是“封狼居胥”和“燕然勒功”的辉煌和“汉称七制”的英明帝王。换而言之,大汉作为一个长久存在的同一政权,其合法性深深烙了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正统观念几乎牢不可摧,当然,这只是作为社会共识而言,在大人物面前都不算什么

所以曹魏篡汉的行为在后人看来属于非法,但实际上他该走的程序一个没少,献帝让贤,三请而三辞,忠臣拥戴,祥瑞齐出... ...后人说的“篡”实际上还是站在了汉朝正统的理念之上的判断而已。曹操也背了黑锅,但他做事不愧政治家的水准,况且他本来就是代表朝廷的丞相,讨伐割据势力自然是应该的,反而孙刘不太合法。刘备甚至也不止“三姓”,但每次都是作为客将的存在,无所谓背叛,他依靠的是“衣带诏”,直至称帝。

其实三国是一场关于大义的博弈,曹魏占据天子在手的大义,刘备拿着“衣带诏”做文章,孙氏则一直猥琐发育,最后大家都以称帝收场。其实没有谁是真正忠于朝廷的,甚至可以说被集团利益裹挟的三者都不能不走到这一步了。三国时代的价值观就是“忠”了,对朝廷、对主公和对家族的忠,不是每个人物心力都是三者齐备,但如果一个都没保住,自然就不会有人替他说话了。

吕奉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眼光和智商都不足,导致经常被人忽悠而犯下挑战主流价值观的事情。首先,投靠董卓,是对朝廷不忠,为一匹赤兔马而杀死义父丁原,视为对家族不忠,“弑父”行为令人不齿,也是对“主公”的不忠;方一出场就挑战了三大定律,他的名声就定位于爪牙走狗之流。第二次“弑父”干掉董卓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对朝廷的忠诚,本来可以扳回一局,但有貂蝉的参与,动机就没那么纯洁了正史上他又跑到了袁绍手下当差,然后又跑了,再一次对主公不忠。

然后流窜到“大耳贼”刘备的徐州,刘备好心收留(至少表面上是),吕布乘刘备与袁术作战,转眼就夜袭徐州,让刘备丢掉了刚刚得到的大本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属于见利忘义的表现梁子结的这么大,不赶尽杀绝,居然还刘备收留在小沛,并企图用“辕门射戟”来作为恩惠收买之,刘备作为城府极深的一代枭雄自然要审时度势,白门楼上那一句“君不见董卓、丁原之事乎”其实是活该,换谁都要把前面的仇恨好好算算。

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

我来回答: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我们所谓的三国战乱时期,一般是从公元220年的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算起,至280年晋吞吴结束。如果再往前推一下,从汉末战乱开始,到三国归晋结束,也就是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来算,到公元280年晋灭吴结束。这期间不到一百年,也是汉民族饱受摧残的一百年,并不是题目讲的二百年!那么为什么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这个过程中外族这么安分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汉王朝对周边外族,尤其是匈奴的打压是非常狠的。

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匈奴和鲜卑被打的四分五裂,大大加长了外族实力增长的周期。再加上外族部落之间也冲突不断,相对中原地区武器落后人口不足,所以尽管到了东汉末期乱世来临,外族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王朝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各路诸侯依然摁着外族打。以北方曹魏为例子,建安十二年派出张辽大败外族,掳走大量人口,建安二十三年派出曹彰,北伐乌丸,鲜卑王柯比能吓坏了直接称臣。

包括多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匈奴也曾在兴平二年和建安七年两次投降曹操,外族就像送快递的一样,来了就是送粮送人。 不光曹魏,其实三国对立阶段,蜀国和吴国对于外族的打压也是很到位的。蜀国当时主要应对的就是南蛮,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除了孟获一支,蜀国还面对淮水一带的廪君蛮,荆南附近的傒人,以及阆中一带賨人,这几股外族势力最后都依附于蜀汉的政权,成为蜀汉的军事力量。

吴国相对于曹魏和蜀国外族入侵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大,主要应对反吴汉人和外族混杂的山越,也是被孙权多次围剿,后来也是投降东吴,成为了吴国的战备力量。可以看出,无论是魏蜀吴怎么如何争斗,各个政权对于外族的方针还是比较一致的,基本上就是打到你服为止,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是羌、匈奴也好,还是羯、南蛮、山越也好,实力上和魏蜀吴有着不小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打不过,打不过谈什么入侵。

后来,司马氏篡权建立了晋朝,在晋朝的初期,司马炎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太平盛世,但是贪污腐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并没有得到根除。尽管如此,当时鲜卑首领发动史称秦凉之变的反抗战争,最终结果还是被晋将马隆镇压了。最后,我们都知道,三家归晋以后,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三国时期尽管我们对外族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自东汉末年开始汉人的数量就在战乱中急剧下降。

在晋朝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根本无法和汉朝时候相提并论,只剩零头,汉朝余威已尽。北方各部也完成了统一,在最应该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的时候,晋惠帝带着一脑子浆糊坐上了龙椅。本来就衰弱的国力加上更加严重的内斗,名将去不了战场而是在门阀互斗中疲于奔命。三国时期对外一致的政治共识也不存在了,人口优势没了、装备优势没了、政治环境糜烂不堪。

再加上人口大量减少,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虽然一开始是作为晋人的奴婢。但很快奴婢的数量就超过了晋人的数量,八王之乱后,这些外族人士趁机举兵,很快就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晋朝也因此常常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西晋很快就灭亡了。到了东晋国土面积已经严重缩水,北方连年的战乱、朝代更替频繁,昔日让各个外族闻风丧胆的汉人军队也一去不复返了。

文章TAG:群雄大宴攻略争霸乱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