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高顺哪里人,三国高顺是哪里人

高顺哪里人,三国高顺是哪里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27 19:20:1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一个不愿意开口说话,拒绝沟通的人,这就说明他对人世间已经没有留恋了,这种人,根本没办法劝服,所以曹操也只能无奈的杀了高顺,而其他人也不再多做劝说,因为一个心怀必死之心的人,没法劝的!当然了,除了高顺一心求死之外,众人之所以不劝高顺投降,曹操之所以执意杀掉高顺,有另外一个重用的原因!高顺的恐怖之处在三国演义中,高顺其实被严重削弱了,导致许多人认为高顺是比不上张辽的。

什么吕布一直排挤有勇有谋的高顺,高顺还忠心于他呢?

为什么吕布一直排挤有勇有谋的高顺,高顺还忠心于他呢

耿耿高将军,清白有威严。陷阵无不破,一往直如前。何哀缚虎急,不语对阿瞒。视死当归去,壮士不两全。在汉末三分这个纷纭的乱世中,遍地危机四伏,而又处处充满了机遇,各方豪杰林立,英雄趁时而起,涌现出许多叱诧风云的枭雄,智略深长的谋士,运筹帷幄的帅才,还有驰骋疆场的勇士。我们很多朋友爱读三国,喜欢这个充满了竞争的时代,有枭雄之间才略的较量,有谋士之间智慧的角逐,有猛将之间武力的对决。

我们也喜欢上了其中一些人物:如忠义千秋的关羽,忠诚睿智的诸葛亮,爽直勇猛的张飞,永不言败的夏侯惇等等。也有一些人物是因为他们崇高的品行而得到了我们感佩和敬重,如百折不挠的姜维,坚执不屈的张任,还有这位堪称那个时代军人典范的高顺将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么一种“大叔”式的人物。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到了刻板而不通人情的地步,不善交流,言语无趣,生活俭朴,感觉上很难交往。

但正是“大叔”维持着单位的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转,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和基石,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大叔”挑起了重担,冲到最前面翼护着大家。当危机来临时,那些平素里壮怀激烈、夸夸其谈之辈纷纷离去,默默留下来陪着你度过狂风暴雨,不离不弃,陪你走到最后的还是这帮“大叔”。高顺就是这样一个“大叔”。大家都知道,吕布麾下有八名“健将”:姓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

这其中张辽和臧霸各领三将,分为左右两军,这是吕布并州军的基本构成。而高顺不在这“八健将”之列,而是独领一军。高顺率领的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只有七百多人,但兵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训练严格,装备精良,个个龙精虎猛,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战斗力极其强悍,称为“陷阵营”。与敌军交战的时候,张辽、臧霸这些八健将与敌军正面对峙,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高顺就出现了,他率领“陷阵营”向敌方最关键的部位直冲过去,一个冲锋就将敌方阵营彻底冲垮,打开缺口,后军趁势插入,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这支“陷阵营”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手。所以虽然都说吕布“有勇无谋”,但那是从战略角度上来定义的,如果仅从战术角度分析,吕布无论点兵派将,还是战斗组织,他都是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知道吕布这个人生性比较率真,像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贪图享乐,嗜酒好色,生活作风奢侈,性格放纵,狂放不羁,严重缺乏自我克制力。

还总喜欢听别人的奉承和吹捧,总是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正如上面所述,高顺是个“大叔”式的人物,他生活比较俭朴,“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不贪财也不好色,生活节奏极其单调,又勤于自律,和吕布是格格不入。看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犯颜直谏,高顺的说话方式又不讨喜,吕布就对他是敬而远之,尽量少和他交流,“知其忠,然不能用”。

但吕布可不傻。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这可不能混为一谈。无论平时有多么不喜欢一个人,但他只要有才能,忠于职守,就应该将他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虽然吕布对高顺很不喜欢,但他知道高顺治军严整,善于领兵打仗,忠心耿耿,吕布就始终让高顺掌控着他麾下这支最精锐的“陷阵营”,这是吕布的优点。

受到吕布的冷落而毫不在意,始终保持忠诚,这是高顺的胸怀。那是个率真而心无城府的孩子。无论孩子怎样的脾性,怎样的难以调教,怎样的疏远和冷落,但对长辈来说,都能原谅,都能理解,仍然忠心地守护,默默承受,永远都不离不弃。这是长者的胸怀和责任,“大叔”的关爱和忠诚。麾下有狡谲善谋的陈宫,忠正刚毅的高顺,智勇双全的张辽、臧霸,还有能征善战的一众“健将”,吕布的实力也并不弱。

但他过分骄狂自负,容不得他人意见相左,偏听偏信,喜欢听奉承和吹捧,他本人又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导致自己屡屡犯错,往往错失良机,道路越走越窄,直至走投无路。下邳一战,麾下部将宋宪、魏续、侯成背叛,吕布白门楼遭缚,高顺、张辽、陈宫等也战被擒,一同捆绑解往曹军大营,大家都面临着生死抉择。“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就在这生死存亡,贫富起落之际,我们最容易看到那一付付人间百态,人情冷暖。吕布号称为“天下第一勇士”,疆场之上所向披靡,无人能当。但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悍勇之气尽失,一会哀求“缚太急,乞缓之!”一会儿又向曹操求降甘愿为部将“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甚至还寄希望于刘备说情,“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吕布虽然缺乏枭雄之才,战略眼光浅薄,缺点甚多,但却野心勃勃,权力欲望极强,意志坚韧,屡败屡战,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曹操绝不可能容许吕布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以他是死定了,并不在于刘备之言。陈宫当年在陈留捉曹放曹,救之弃之,辅佐吕布屡屡与曹操对抗。如今成为阶下囚,陈宫一会儿是批判曹操“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再埋怨吕布“恨此人不从吾言!”又牵挂自己的家人“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话是说得挺多,啰哩啰嗦一大堆。张辽开始是义正辞严,大骂吕布“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又骂曹操“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但关羽为他跪地求情,刘备再“攀住臂膊”,曹操弃剑“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辽马上见好就收,立即就下跪投降了,还主动去劝降了臧霸。

陈登父子通敌,宋宪、魏续、侯成叛变,张辽、臧霸投降,吕布百般哀求,陈宫临死喋喋不休。高顺被押上来的时候,曹操问他“汝有何言?”,而高顺的反应只有三个字的描述――“顺不答”。曹操勃然大怒,“怒命斩之”。高顺他是个真正的军人,而不是个演员。他始终恪守着军人的准则和底线,坚刚的脊梁骨里没有刻上投降和背叛的字眼。

他不会为了求生而放弃做为一个军人的尊严,更不会为了苟延残喘而放弃自己的信念。“顺不答”这三个字已经完全表明了高顺蔑视的决心,这样的人曹操是不会留的,也留不住。这就是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刻的人生百态,那些你珍宠热恋,彼此海誓山盟的人离开了你,那些平素里前呼后拥的人背叛了你,那些大义凛然的人抛弃了你,那些絮絮叨叨的人也救不了你。

吕布手下有多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人下场如何

吕布手下有多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人下场如何

检点一下吕布麾下的众将。突然发现,曾经效命于吕布的人才还是蛮多的,列出来,一点都不比袁绍、曹操差。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吕布居然败亡的如此之惨。看来,还真不能怨天尤人,确实是吕布自己的问题。把曾经在吕布麾下效命的武将列出来:1.华雄这是早先吕布的部下,武艺十分高强,原著说他身长八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兼有四种猛兽的优点:力量、矫健、速度、敏捷。

汜水关斩鲍忠,梁东击孙策、斩祖茂,虎牢关杀俞涉,斩潘凤,大发神威。结局:在虎牢关被关羽温酒之刻斩杀2.高顺实际上,在吕布的帐下,高顺的地位和受信重程度远比张辽强得多。在军队中,高顺的地位仅次于吕布,他是有独立领军的权力的,经常作为吕布的偏师使用。高顺忠诚厚道,作战勇敢,武艺也不错,他还有着相当不错的领兵能力,是个将才。

结果:下邳城一战,与吕布同时遭擒,不降被杀。非常可惜,如果活下来,成就当不在张辽之下。3.张辽曾在吕布麾下效力的各位部将中,张辽的成就算是最大的了。在吕布手下时,就是八健将中的高级将领,归顺曹操后,屡建战功,成为五子良将之首,后来成为独当一面的重将。逍遥津一战,八百破东吴,威震江东。结局:随曹丕征吴之战中,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伤重不治而亡。

4.臧霸在吕布麾下时,臧霸是与张辽地位相平的高级将领,部下领有三名健将。臧霸武艺不错,曾与乐进三十合战成平手。臧霸的领兵能力也不错,是个将才。吕布败亡后臧霸归降了曹操,上阵次数大减,影响力渐弱。结局:赤壁之战前期,受命与徐庶一起离开赤壁战场,率兵去守长安,从此后随徐庶一同消失了踪影。5.成廉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

濮阳城一战,多次与曹军作战,也是一员骁将。结局:濮阳之战,吕布被曹军众将围殴败走,成廉则被乐进一箭射死。 6.郝萌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随吕布征战多时。结局:下邳城突围战,为张飞生擒活捉,被曹操下令斩杀。 7.曹性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随吕布征战多年。与曹军对阵中,曾一箭射中夏侯惇的眼睛。结局:射伤夏侯惇后,被夏侯惇吞睛后,一枪搠死。

8.侯成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追随吕布四处征战。下邳城被围,侯成违背吕布戒酒令,被吕布杖责。于是侯成策动魏续和宋宪谋叛,白门楼擒住了吕布,归降曹操。结局:归降曹操后,再无形迹。 9.宋宪 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追随吕布多年。下邳城被围,宋宪、魏续和侯成谋叛,白门楼擒住吕布,投降曹操。结局:白马坡一战,与颜良对阵,只三合,被颜良斩于马下。

10.魏续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他还是吕布的亲戚,随吕布四处征战。下邳城被围后,他与侯成、宋宪背叛了吕布,发动白门楼之变,擒住吕布,投降了曹操。结局:白马坡一战,魏续为替宋宪报仇,与颜良对战,被颜良一个回合斩杀。 11.李封吕布手下将领。曹操征徐州期间,吕布偷袭兖州,得手后命其与薛兰在兖州镇守。结局:薛兰、李封率兵外出掳掠,城中空虚,曹操引军而来,薛兰、李封引兵出城迎战,李封挺戟出阵,被许褚斩杀。

12.薛兰吕布手下将领。曹操征徐州期间,吕布命其与李封同在兖州镇守。结局:薛兰、李封镇守兖州,曹操引军而来,薛兰、李封引兵出战。许褚斩杀李封,薛兰急回,被李典拦住。薛兰不敢回城,逃往巨野,被吕虔追来,一箭射于马下。13.孙观、14.吴敦、15.尹礼、16.昌豨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为泰山四寇,支持吕布与曹军作战。

但被许褚以一敌四击败。结局:陈登施“离间计”,吕布上当,杀散了来支援他的四寇,此后四人不见踪迹。17.张邈曾为会盟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本与曹操交好,因担心曹操对其不利,被陈宫劝迎吕布叛曹。结局:吕布势微后,张邈投奔袁术,再无形迹。18.张超张邈之弟,也为会盟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后与兄长一同叛曹,张超驻守雍丘。

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

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

高顺的人品、能力都要强于张辽,但是在白门楼上,却几乎没有一人为高顺说话,没有一人为高顺求情,这是为何呢?事实上,这个原因很简单!你就看看高顺有多恐怖就知道了!白门楼上的滑稽场面事实上,当曹操出发征讨吕布前,他曾经给吕布写过一封劝降书,让吕布投降算了,毕竟曹操代表的是大汉天子,师出有名,实力也比吕布更加强大。

而吕布这边,经过深思熟虑,也觉得自己并非曹操的对手,他也想投降,但是陈宫出面阻拦了,由于陈宫和曹操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不愿意投降,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吕布拒绝了投降,开始和曹操作战。最终的战果大家都知道了,吕布并非曹操的对手,最终被曹操击败,押往了白门楼。吕布集团失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他们的事情了。

曹操将吕布集团的首脑都带到了白门楼,开始处理善后事宜,接下来的场面就非常滑稽了。吕布极尽讨好之势,希望曹操放过他,并表示自己以后会全心全力地为曹操服务,不过最终曹操并没有接受吕布的投降,直接把吕布处死了;陈宫这边呢,虽然拒绝投降曹操,但是他这人非常聪明,在拒绝曹操的同时,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文: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说白了,陈宫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曹操,杀我就可以了,别动我家里人!这也算是陈宫变相的在向曹操求情吧。处理完吕布陈宫,曹操又开始处理张辽了,刚开始张辽还骂骂咧咧,表示要和曹操不共戴天,惹得曹操大怒想杀了他,不过刘备和关羽帮着求情,曹操也就网开一面了,表示自己是开玩笑了,不会杀张辽,接下来张辽的表现就有点滑稽了。

原文: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曹操一番作态下来,直接收服了张辽的心,前一秒张辽还在喊着宁死不屈,结果下一刻就直接“感其意,遂降”了。很多人将这种行为评为识时务,但是本文却总感觉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说白了,张辽前期表现之所以那么激烈,大骂曹操,只不过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临死之前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而当听说曹操不杀他了,反而要重用他,他立马就表示感动了,要投降了,这……让人怎么评价呢?总感觉有点问题!事实上,在白门楼上,吕布、陈宫、张辽的表现都非常滑稽,唯有高顺的表现,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吕布求饶,令人鄙视;陈宫死前啰嗦一大堆,无非就是想通过威胁和乞求曹操,保住家人的性命;张辽先前大骂曹操,一听到自己不用死还要受重用,立马就转变立场,宣布投降,这前后的表现,差距太大了,令人感叹。

说白了,这些人啊,都并不是一心求死,他们都有执念。唯有高顺此人,面对曹操的询问,一言不发,摆明了就是宁死不降,这才是真正的好汉,绝对没有一丝苟且偷生的表现!而这,其实也正是无人劝降高顺的原因之一!原文: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面对曹操的询问,高顺一言不发,拒绝沟通,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这让曹操无可奈何了。

曹操多么聪明啊,见惯了人情世故之人,他知道只要一个人愿意开口说话,那就说明他在人世间还有留恋,只要抓住这个留恋,就可以胁迫这个人。然而一个不愿意开口说话,拒绝沟通的人,这就说明他对人世间已经没有留恋了,这种人,根本没办法劝服,所以曹操也只能无奈的杀了高顺,而其他人也不再多做劝说,因为一个心怀必死之心的人,没法劝的!当然了,除了高顺一心求死之外,众人之所以不劝高顺投降,曹操之所以执意杀掉高顺,还有另外一个重用的原因!高顺的恐怖之处在三国演义中,高顺其实被严重削弱了,导致许多人认为高顺是比不上张辽的。

但通过查阅其他文献,我们可以发现,高顺的能力比张辽强多了,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高顺都远胜于张辽!首先,我们看高顺的练兵之能!据《英雄记》记载,高顺这个人,手下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人数并不多,只有七百多人,但是他们盔甲整齐,装备精良,战场配合非常到位,战斗力非常强大,每次作战,他们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赞为“陷阵营”!《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高顺这个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喜欢喝酒,也不接受别人的礼物馈赠,这完全就是个职业军人的模样,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优良品德感染,所以他带出来的兵,都是精锐,他调教出来的这支陷陈营,才能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说,高顺手下的这支陷阵营,算是吕布手下的王牌部队了,刘备和曹操,面对这支部队都曾吃过不小的亏!其次,我们再看高顺的军事才能!据《后汉书》记载,吕布在徐州期间,曾经发生过一场叛乱,由于事发突然,吕布根本分不清贼人是谁,只能快速跑到高顺营中,寻求庇护。

按理说连吕布都分不清贼人是谁,无法下达攻击谁的命令,这场叛乱不好平定,但高顺仅仅通过叛军中有河内人声音的这个疑点,就迅速判断出了叛贼是谁,成功的平定了叛乱,令众人震惊!《后汉书》: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

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从高顺平定郝萌之乱来看,他的战场敏锐度,军事才能真的是无与伦比,太厉害了!众人都只知吕布强悍,殊不知吕布手下的高顺,才是真正的军事大才!最后,我们再看高顺的战绩!由于高顺在吕布手下任职,所以他和刘备、曹操都打过交道。建安三年(198年),高顺领兵攻打沛县的刘备,将刘备打得节节败退,不得不向曹操求援。

注意,此时的关羽张飞也在刘备手下,然而就是他们这么厉害的名将,在高顺手下依然落败,足见高顺有多么的强大!刘备败退,曹操派出夏侯惇前来增援,结果夏侯惇也被高顺击败了,而且据说他的眼睛也是在此战中失去的。最终夏侯惇、刘备关羽张飞均不是高顺的对手,刘备被迫逃到曹操处,沛城被高顺攻下,刘备的妻女也被高顺俘获。

此战中高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连夏侯惇、刘备、关羽、张飞这种名将都不是他的对手,足见其强大之处。那么如此厉害的高顺,如此有才的高顺,为何就没人站出来替他说话,替他求情呢?曹操又为何要执意杀了他呢?要知道他的人品、才能可都是要超过张辽的啊!事实上,之所以无人替高顺说话,曹操之所以要执意杀掉高顺,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高顺曾击败过刘备关羽张飞和夏侯惇,相当于是这些人的仇人,他们肯定不会站出来替他说话的。

而且夏侯惇还有可能是在此战中失去左眼的,曹营中的其他人也不会站出来替高顺说法,因为给高顺求情,就是在得罪夏侯惇,而夏侯惇在曹营地位超级高,没人愿意去出这个霉头!其次,高顺的练兵能力,对众人都是个威胁!乱世之中,要想争霸天下,除了猛将之外,肯定需要一批精良可用的士兵,高顺如此有才,擅长练兵,这其实是非常讨喜的!试想一下,要是高顺给曹操练出一千支吕布手下的那种陷阵营,那普天之下,曹操还怕谁呢?可重点是,高顺愿意为曹操练兵吗?站在刘备的角度,高顺如此会练兵,要是他投降了曹操,岂不是对自己的一大威胁,毕竟自己日后可是要和曹操作对的。

而站在曹操的角度,他自然是想得到高顺的,可高顺宁死不降,不想给他练兵,要是这种人才流落到其他诸侯处,那对自己也是一大威胁啊,所以说,曹操秉承着自己得不到,也不要别人得到的原则,最终选择了诛杀高顺!结语总的来说,高顺的人品能力都比张辽强,但曹操却要杀了他,而在场也无人劝阻,无人站出来给高顺说话,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顺宁死不降,劝不动;二是高顺能力太强,在场众人几乎都被他打过,和他都有仇,谁敢站出来给他说话,然后必被穿小鞋。

如果曹操收留吕布那个属下,就是名叫高顺的,曹操会不会重用他?

对于假设的历史问题,本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但题主这个问题,倒是很值得品味,对于现在在职场打拼的人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欲设想高顺归顺曹操的境遇,看看“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就可知一二。张辽与高顺同为吕布的将领,但高顺的地位及功绩,起码在吕布那里要高于张辽。而且高顺的忠诚度也似乎比张辽要高。地位和功绩并不绝对代表能力,但起码说明高顺的能力还是有的,与张辽相比并不差。

对于曹操而言,更看重的是忠诚度。就如对夏侯惇的使用,按理说,夏侯惇是不应该混到那么高的位置的,就是因为对曹操绝对的忠诚,让曹操放心,才委以重任。败了可以再来,如果有异心,能力越大越麻烦。据王粲《英雄记》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喜欢饮酒,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率领的部众有七百多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很精炼齐整,每次攻战无所不胜,被称作“陷阵营”。这一方面说明高顺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说明吕布对高顺的信任,把精锐的部队交给高顺带领。高顺对吕布说:“凡是家破国亡,并非没有忠臣、明智者,但都是因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

将军您做事不肯深思熟虑,行为轻率,言语随意,经常犯错误,错了也不改正继续再犯,实在是数不胜数啊。”吕布清楚高顺这是出于忠心,也不怪罪于他,但终究不能重用高顺,高顺许多建言都不采纳。建安元年(196年),吕布部将、河内人郝萌受到袁术的怂恿发动了叛乱,进攻吕布驻屯的下邳。当时,吕布不清楚谋反者是谁,急忙带领家眷逃到高顺的营寨。

在搞不清楚情况的紧急时刻,吕布首先想到的是高顺,可见对高顺是比较放心的。高顺从吕布那里得知谋反者是河内人口音,就断定是郝萌叛乱,并且立即率兵进入下邳,平定了叛乱。按理说,高顺平定郝萌叛乱,理该得到更加器重,但之后吕布却把高顺的部众全部交给了魏续来统带。因为魏续与吕布有外内之亲,据说吕布的一个妻子就是魏续的姐妹,但没有史料记载。

因为这个关系,吕布更信任魏续。但每次攻战,却下令让高顺率领魏续的兵众,这也看出吕布对高顺能力的认可。高顺对此却毫无恨意,这就说明高顺是很明白事理之人,绝不因为私利而对吕布的决定心存抱怨。高顺这个态度,对于职场上打拼的人来说,是很值得学习的。但是仅有优秀的职业操守不行,还需一个好的老板。据司马光《传家集》记载:或问陈登、高顺皆有过人之才,俱事吕布。

而登输心魏祖,亲为反间;顺尽力於布,与之偕死。意者顺贤登欤。应之曰:不然,古者列国并立,同事王室。故先王制礼,诸侯有王、大夫有君,君臣始终,有死无贰。汉氏平壹海内,万国一君,天下之君,唯帝室耳。沛相陈珪之子陈登受吕布委托前往许都为吕布谋求官职,陈登却乘机向曹操献上了除掉吕布之策。有人就问:“陈登和吕布都是有过人之才的人,共同侍奉吕布。

陈登却出尔反尔,卖主求荣,而高顺却能尽忠尽力,一起与吕布赴难,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议论者认为,高顺的贤能要超过陈登。司马光回应说:“不是这样子哦,古时候列国并立,同事王室。所以,先王制定礼法,诸侯要拥护王室,卿大夫要拥护国君,君臣相得,自始至终,至死无二。汉室一统海内,万国一君,天下之主,只有汉室帝王一家。

高顺与吕布,都是汉室的臣属,虽然有将佐之别,但没有君臣的名分。吕布是反复无常之人,既不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没有谋略,失败是必然的事。陈登能够明白其中存亡的道理,但高顺却委身吕布不当,迷途难返,以至于遭到大难。高顺的品行、才能都很突出,但还是比不上陈登。以此结局来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豹眼认为,司马光之意,未必就是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更确切地说,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君而事”。简而言之,不管你品行、能力多么超人一筹,还需要选择一个好的老板。老板不行,就赶紧离开,不要留恋。等到老板破产的时候,如果选择离开,就显得很不仗义;如果陪着遭难,似乎又没有必要。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人带着金子去河内买马被刘备劫掠,吕布派遣高顺、张辽带兵攻打刘备驻守的沛城。

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夏侯惇援救刘备,但被高顺等击败。九月,高顺攻破沛城,俘获了刘备妻小,刘备败投曹操。曹操亲自率军攻打下邳,侯成、宋宪、魏续捆绑了陈宫、高顺投降了曹操。吕布、张辽等被迫也投降了曹操。高顺没有像陈登那样尽早选择出路,又因为曹操不接受吕布的投降,并将吕布杀死,高顺也拒绝投降,选择与吕布一起赴难。

最后时刻,高顺没有选择求生而是陪同吕布一起去死,说明高顺是很仗义的人。但因为委身不当,没有选择一个好的老板,也就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从一而终是很高尚的品行,但选择不当,可谓不智。高顺的结局实在是一件憾事,但值得尊敬。就高顺的品行和能力,如果与张辽一样,选择投靠曹操,其结局很可能不会比张辽差,得到曹操的重用是没有问题的。

更何况曹操从善如流,曹操最大的本事就是善于决策,最能够采纳臣属与众不同的建议。高顺对吕布那些劝谏如果换做是曹操的话,一定能够得到采纳和信任。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一个人的选择。保持忠诚度是最重要的,但需要看情况,看跟从的老板。如果选择错误,可谓明珠暗投,不仅不能闪耀光芒,而且很可能遭祸,这是高顺留给后世的教训。

文章TAG:高顺哪里人三国高顺是哪里人高顺哪里三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