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古人换衣服怎么说,中国古人的上厕所习惯

古人换衣服怎么说,中国古人的上厕所习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17:47:4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咱们古人的服饰内里,其实大多数是“开裆裤”,解手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讲一下衣裳的由来,你就了解古人为什么把衣服称为“衣裳”了:衣服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自此也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关于这种生活,其实是一种轮回,没有更先进,只能说是更方便,适应性大于发展性。

古代人为什么把衣服称为衣裳?

古代人为什么把衣服称为衣裳

你好,我是藏修嘉文,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讲一下衣裳的由来,你就了解古人为什么把衣服称为“衣裳”了:衣服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最初的衣裳是什么样子呢?据清雷鐏《古经服纬》卷上引《五经要义》说:“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兽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而后知蔽后,此即谓神农以前也。”最初的衣服应是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的服饰。

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们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的服饰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都穿“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左传·昭公十二年》裳下饰也。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咱们古人的服饰内里,其实大多数是“开裆裤”,解手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咱们中华民族的服饰可谓是最早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因为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两河流域的文明很快解决了温饱,其中温的领域,就是有关于“服饰”。常言道人靠衣装,衣服的文化,是跟随着道德文化一同发展的,有道德的时候,衣服便有了规格,有了款式,也有了阶级,但这并不妨碍咱们古人的衣服更快地走向“人性化”。

或许在后世人眼中,先秦时期的人们的衣服必然是严严实实、华丽不已的,但实际上,当时人们的衣服可能还要比现代的服饰更加的人性化,内里是毫不担忧平时要解手的问题,能简陋尽量简陋,往着方便的角度发展,譬如先秦时期的“胫衣”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但偶尔,读史也让人拓展眼界,胫衣的设计,可以说即便让现代人来看,都是觉得眼前一亮的。

因为胫衣的设计,刚刚好是和如今的打底衣服翻过来的,咱们现在要遮的,它不遮,而这一个空出来的部分,的确符合了那个没有纸的年代人们的日常需求。当然啦,因为有荣辱观,也不可能说每个人都只穿胫衣往外跑,胫衣本身就是一种内衣,在外面,还要再穿上一层外衣。但不可否认的是,胫衣本身就是一种“开裆裤”,这种只会出现在小孩子身上的款式,在当时也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这样的服饰带来的方便不言而喻,即便外衣物再冗长,丝毫不影响内里,即便穿的裙子再华丽,也丝毫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再之后,到了汉代,合裆裤就出现了。其实合裆裤就是咱们如今穿的裤子,至于古人如何解手,这跟咱们是一样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异同。唯一不同的是,在汉代,男性大多数也是穿“裙子”的,或许那时候也不叫裙,而是“袍”。衣裙在外表,合裆裤作为内衣,穿在里面,这种组合其实就是对于胫衣的一种进步。当然啦,其实东周的时候,合裆裤也有了雏形,但没有纸的年代,实在太不方便了,才让胫衣占据了数百年的风头。

而汉代能够延续合裆裤,理由自然是不言而喻:因为纸出现了。胫衣方便,但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小国中的寡民可以不讲这些道德,但那些国君、士大夫能不讲吗?固然是不可以的,某人在朝堂上四面威风,但底下的屁股凉飕飕,如何来说,都是有着一种强烈的违和感,自尊心强的士大夫们、国君们,肯定要想要解决。汉代出现了纸,严格来讲,除了蔡伦最终的制品,其实用来日用的纸,早早便有了。

有农民发现了腐烂的树木在河里泡得久了,就会演变成一层薄薄的纤维,而这纤维是什么?正是此前他们用来配合解手的工具,因为日晒和水流的双重作用,这种经过大自然处理过的“类似纸”,就被人们用来日用。既然都有了这样的“神器”,那么设计衣服的人们,自然有了新的办法,因为草纸雏形的出现,象征着古人卫生程度的提升,此乃大事。

于是人们把合裆裤重新放上了台面,先是统治者阶级,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尚一直垂直向下,到达全社会的普及,当然啦,汉代仍旧有奴隶制度的影子,没衣服穿的奴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以内。所以不得不说的是,汉代人早早实现了和咱们一样的解手方式,尽管有一些细节是有着出入的,但大体没有差异。自此也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关于这种生活,其实是一种轮回,没有更先进,只能说是更方便,适应性大于发展性。

汉代的服饰对咱们古代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严格来讲,中华文明的服饰定型,正是漫长的封建王朝大汉朝决定的。汉服乃是当时亚洲地区最为完善的服饰,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的规格,就连颜色,都有了区分,譬如生意人只能穿什么颜色、农民又只能穿什么颜色,而士大夫能穿什么颜色尔尔,繁复但有趣,充满着精髓。

这种服饰习惯在五胡十六国之际,发生了一次大融合,结果自然是汉民族的服饰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所以“合裆裤”,可以说统治了中原人的衣柜将近上千年的历史,而随着纸张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便宜,合裆裤更受欢迎,贴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人们的生活服饰,在这一个阶段已经算是大致定型了,因为已经高度适合于生存,衣着的功能性开始衰退,从而进步到了舒适性和时尚性。

在五胡十六国之后,便是胡汉文化的第一次大交融,南北朝的都还不算极致,真正到达极致,乃是大唐。因为穿合裆裤穿久了,终究有人觉得这样的内衣烦闷,想着办法变换一下款式,于是一种新的“内裤”,这种内裤更像是“七分裙”,又脱离了裤子的范畴,被称之为“尖角裤”。在唐代,因为胡汉服装风格大融合,什么胡服、胡靴随处可见,而也是胡人的衣饰,也传入了大唐。

虽然说当时普遍仍旧是传承已久的合裆裤,可穿“内裙”也是一种新的潮流,相对来说,穿尖角裤,解手的时候更加方便,又没有开裆裤的窘迫。而当时男装女着很常见,特别是贵族家庭,在大唐长安城,经常有公主穿着男装骑着马跑来跑去,这种衣服的设计,就是为了更适应骑马这项运动,裤子不像裤子,裙子也不像裙子,但就是独特的设计,征服了当时的“内衣”市场。

到了宋代,这个时代就更加魔幻了,因为大宋人吃得很饱,商业又发达,西至西亚,东至日本,南至东南亚,什么地方的物品都能引入一点,一时之间,服饰文化的繁荣程度还远胜于唐朝。而“长裙”的服饰,也是由这个时期“大儒”形象文人奠定起来的,在大唐,或许朝堂上有个别的胡人将领穿着长衣长裤皮靴上朝,但在宋朝,那就完全不可能。

一是大宋的战争极少,二是因为大宋和胡人的关系极其僵硬,胡人文化里的东西,又被剔除了。所以宋代人的内衣,又回到了合裆裤的样式,只是这合裆裤,根据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款式,最直接的表现是,直接形成了商品在市场上售卖,覆盖率极高,适应性更强。又因为宋代有了“茅厕”的改革,实际上这个时期开始,衣着已经不再是人们解手时的阻碍了,有的人觉得应该要从解手的场所下手,这其实就等于回到了当年“石崇”把茅房搞得跟宫殿的场景。

因而穿衣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人们的烦恼,再说到距今最近的清代,奢靡的清代中的达官贵人,他们就更加别具一格。与其说穿着长长的衣服会影响他们解手,这种问题早已经被他们的奢侈抛在脑后了,因为他们一般都是解手完了就换一套衣服。这都已经不是方不方便的问题了,而是价值观的改变,堪称“壕无人性”。最高级的,也自然属慈禧太后,在后世宫女的描述中,慈禧每一次方便,都看作是人生的大事一般,神圣庄严,而过程也极度奢靡,光是毛巾都要用上好多条,也难怪大清气数耗尽,实在是让人对之无奈。

《红楼梦》中秦可卿为什么一天要换四五次衣服?

《红楼梦》中秦可卿为什么一天要换四五次衣服

秦可卿突然病倒,几个太医也是每日轮流四五遍的为蓉大奶奶请脉看诊。这个情况就被婆婆尤氏念叨给了公公贾珍:“(太医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今天的人们实在是不能理解,不过每天是请脉,干嘛还要换衣裳呢?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封建社会的贵族大地主的奢华与讲究我们不懂。

总之,请过了一次脉,少奶奶就得换一次衣裳。于是贾珍发表了意见:“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这些事在今天看来,公公关心儿媳妇也是人之常情,算正常,可是我们必须要放到封建社会的环境里去分析。

秦可卿每见一次太医,诊脉后都要换衣裳,这应该是是贵族内帷女性见外人之后的必要礼仪。封建社会对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算最基本的要求,还有一句话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说,生命和名节、脸面相比,简直不值一提。秦可卿被一位大夫请完了脉,就得换一次衣裳,这个换衣裳是统写,恐怕净手也是必须的。

这个价值观贾珍在面对儿媳妇秦可卿时给颠覆了:身子最重要,其它全都不是事儿。读者朋友们,千万别小看贾珍的这个表态,他的身份是公公,也是贾氏族长,是国法家规的维护和执行者,《红楼梦》时代可不兴以人为本,贾珍也不懂。秦可卿病了,贾府里,首先应该着急的应该是贾蓉,再就是尤氏等长辈来操心,贾珍亲自过问儿媳妇脱脱换换的更衣,操心儿媳妇吃哪一处的人参,为儿媳妇到处寻大夫。

文章TAG:古人换衣服怎么说中国古人的上厕所习惯古人换衣衣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