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之志2偏将有什么用,《三国之志2》武将连锁

三国之志2偏将有什么用,《三国之志2》武将连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7:56:1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三国很多英雄都有觊觎皇权的野心,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着“匡扶汉室”。所谓唱反调,不在三国分裂之成因,而在三国纷争之结局。但二者又有一些区别。后在官渡之战也有不俗的表现。(2)将“三国翻案”翻得切实且干净利索。然读《演义》比之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而截然不同。

三国中的于禁有什么功绩?

三国中的于禁有什么功绩

于禁,三国时期著名武将,武艺高强,是曹操五子良将之首。一生为曹操征战,为曹操建立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于禁的结局有点窝囊,可以说一世英名毁于晚年的一次败仗,我们今天不说败仗,只说于禁的功绩。于禁是当时的泰山郡属兖州地界人士,于禁最早跟随鲍信镇守衮州,对抗张角率领的黄巾军。衮州牧刘岱被黄巾军所杀,鲍信拥曹操做了衮州牧,从此于禁就跟随了曹操,他的人生也开始放光。

曹操领兖州牧后,先封于禁与其党俱为都伯,后因王朗推荐,曹操又封于禁拜军司马。之后让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戚,攻克广威之后,任命他为陷陈都尉。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史称“濮阳之战”。于禁单独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吕布两座营寨,又率兵在许昌打败了高雅。随从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在雍丘包围了张超,占领了四座城池。

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刘辟、黄邵等部,屯扎在版梁。黄邵等乘夜袭击曹操营寨,于禁领部下迎击,打败了黄巾军,斩杀黄邵等,迫使黄巾军全部投降。同年,从围袁术部将桥蕤、张勋等于若县,斩其四将。建安三年,随曹操破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建安四年与史涣、曹仁、乐进攻破眭固于射犬,破斩之。后在官渡之战也有不俗的表现。于禁跟随曹操以来,大小军功无数,于禁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治军有方,深得曹操信任。

《反三国志演义》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家中藏有一本《反三国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于1987年7月去北京出差时购入。读过若干遍, 回答此问题,首先从作者及成书说起。一、作者及成书简介(1)作者周大荒,又名周天球,字大荒,号书生,湖南祁东县人。民国初年文人。 早年曾就读于船山书院,毕业于湖南公立法政学堂。民国初年,曾就职于法院,后离职游历于京津两地,一度受荐任天津高等检查厅书记官。

继而担任《民德报》的文苑专栏主笔,曾做过地方小军阀幕僚。(2)《演义》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连载,历时三年。1930年,上海卿云书局把它结集出版,平装八册,每回都有插图,总计六十回,是白话文章回体小说。 198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无插图)、2001年广州出版社重印。二、《演义》是怎样一部小说 (1)《演义》是一部与《三国演义》大唱反调的小说。

《三国演义》多被评价为三分虚,七分实,而周大荒在《演义》中仅仅是借用若干三国人物的姓名,其情节事件则纯属虚构,任意发挥。所谓唱反调,不在三国分裂之成因,而在三国纷争之结局。小说《第一回-省诈书水镜留元直-迎徐母孔明遣赵云》从徐庶进曹营开始,就改写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作者本就喜好三国,其中最喜赵云、马超等,所以在书中增大了赵云与马超的内容,尽出其郁闷之气,并让此二英雄成为蜀汉的擎天之柱,最终攻陷许昌。

全书为所有抑郁不得志或短命的英雄们“平反昭雪”,如徐庶之母被赵云救出,魏延偷度子午谷成功等。书中的刘备手下众谋士层出不穷,诸葛亮聪明睿智,足智多谋;而徐庶则识破曹操诓徐母手书的把戏,在赵云的协助下将母亲救出许昌,自己亦留在蜀汉。庞统胜利大逃亡,躲过落凤坡一劫,得以继续辅佐刘备。周瑜则一改心胸狭隘之形象,成为很有正义感的英雄,孙尚香就是由周瑜力主嫁给刘备的。

诸葛亮为赵云做媒,迎娶了马超才貌双全的妹妹马云騄(此人纯属虚构),郎才女貌,双双建功立业。书中并对武圣关羽的忠义,孔明的聪明睿智亦推崇备至。最终,曹操和孙权不可逆的大败亏输,刘备率领关张马黄赵五虎将及一干勇猛悍将,攻必克,战必胜,横扫千军如卷席,最终一统华夏。全书拥刘、反曹、抑孙更甚,比之《三国演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观其小说大要,意在茫茫华夏,理应统一于炎汉苗裔之俦,岂可窃据于乱臣贼子之手。 最后由刘备之孙刘谌正位九五。(2)将“三国翻案”翻得切实且干净利索。 此书名为翻案之作,实为作者抒发胸臆,愤世嫉俗之作。作者痛恨当时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天下大乱局面,故以三国曹魏、孙吴及其党羽比喻为各路反动军阀。作者在书中《楔子-雨夜谈心伤心吊古-晴窗走笔遣将调兵》中,因其痛悼诸葛孔明隆中对策之误,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哀,以蜀汉比喻王者伐罪之师,希望荡平军阀混战,以求国泰民安。

作者称要“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统时局,为马超、赵云一时名将打抱不平,令其吐气”。在作者笔下令其咸鱼翻身,弥补真实历史上的一段缺憾,而不惜泼墨费神。《三国演义》蕴涵着大众读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上的理想需求。然读《演义》比之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而截然不同。特别是欣赏赵云、马超之辈,无不感觉心情舒畅,痛快淋漓,情不自禁拍手称快! 总之《演义》不失为‘’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一部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之作!。

如果把《水浒传》里拉人入伙的方法用在《三国演义》里会怎样?

《水浒传》里拉人入伙的方式和《三国演义》里各路英雄招贤纳士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为了网罗人才为自己所用。但二者又有一些区别。首先,它们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三国时期天下已经大乱,中央政权已经垮台,各路诸侯蜂起,“有枪就是草头王”,在法理上没了“紧箍咒”。而《水浒传》里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的北宋政权还比较稳固。

老百姓心中的正统观念还比较强。这就造成了二者的奋斗目的不同。三国很多英雄都有觊觎皇权的野心,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着“匡扶汉室”。比如刘备。你要让他把皇位让给汉献帝,估计他不会同意。而《水浒传》里宋江没那么大野心,也就是闹腾一阵,逼着皇帝给自己封个官做而已。二者网罗的人才层次不同。《三国演义》里由于是从全国“海选”,不但有旧政权留下的精英,还有士族阶层的名士,各地民间隐士也纷纷出山,导致一时间将星如云,谋臣如雨,各个利益集团既互相功伐,又彼此连横,既有雄浑壮阔的对阵厮杀,又有精彩的谋略算计,使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异彩纷呈。

而《水浒传》里由于时空所限,人才层次就低了很多,很多有“异能”的人物是都作者虚构的。也缺乏一个英名的领导人,导致他们成了一帮“乌合之众”。比如武松,虽然历史上有其人,但他不是山东的,也没打过老虎,更没跟宋江干过。“狗头军师”吴用比着诸葛亮不知差了几个层次。第三,正规化程度不同。很显然,梁山好汉们作为一伙乌合之众,纪律性很差,出去就是乱砍滥杀,像李逵,原著里就跟强盗差不多,杀了很多的无辜百姓。

文章TAG:之志三国偏将武将连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