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拿什么打蜀之志,三国志战略版如何打蜀之

拿什么打蜀之志,三国志战略版如何打蜀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10:53:48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陈泰说:“姜维带领轻装军队深入我境,正是想与我们交锋,希望可以一战而胜。王经应该坚守不出,挫败敌人的锐气,但现在竟与敌人交战,使敌人的计策得以实现。赶走王经,姜维应该步步为营,但姜维却围攻狄道,使兵力受挫于坚固的城池之下,锐气耗尽仍竭力拼命攻城。兵书上说,制作大盾牌和攻城的战车, 3 个月才能完成,堆积土山攻城,也要3 个月。

围攻城池对于轻装远来的军队是十分不利的。如今姜维孤军深入,粮草接济不上,这正是我军迅速前进消灭敌人的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就是这个道理。敌军不可纵容,围城不可持久。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陈泰随即秘密进军,夜里到达狄道东南的高山之上,突然举起众多火把, 同时击鼓吹号。狄道城中的将士们见救兵来到,士气大振。

姜维没想到救兵突然到达,陈泰居高临下与姜维交战,姜维败退。陈泰又领兵扬言要截断姜维退路,姜维十分惊恐,率兵逃走。狄道城中的将士得救出城,王经感叹地说:“我们的粮食已不足10 天所用,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之人就要遭到屠杀,我们也要丧失一州之地了!”第七次北伐:段谷之战256 年,姜维再次率兵出祁山,听说邓艾已有防备,撤兵返回,与邓艾争夺险要之地未能成功。

当天夜里,蜀军渡过渭水向东而行,邓艾又与姜维在段谷交战,将姜维击败,蜀军士兵四散奔逃,伤亡惨重。蜀人因此而埋怨姜维,姜维上书谢罪,自求贬职,刘禅命他改任卫将军代行大将军的职权。第八次北伐:骆谷之战257 年,诸葛诞起兵淮南,姜维听说魏国分出关中的兵力去支援淮南,想乘虚攻向关中地区。姜维率军数万出骆谷,与司马望、邓艾相持,姜维多次挑战,司马望、邓艾坚守不出。

第二年,姜维获悉诸葛诞失败,退兵成都,重新担任大将军。第九次北伐:洮阳之战262 年,姜维再次准备出兵北伐,右车骑将军廖化说:“兵不止,必自焚, 说的就是姜维。智谋超不过敌人,力量也小于敌人,而用兵没有满足的时候, 将何以自存?”姜维入侵洮阳,邓艾与之交战,击败姜维,姜维撤兵驻扎沓中。姜维身受重任,连年兴兵,但没有建立什么功绩。

黄皓在朝内当政,与右大将军阎宇交情深厚,暗地里想废掉姜维而树立阎宇。姜维知道后,就对刘禅说:“黄皓奸诈巧伪专权任意,将会败坏国家,请杀了他!”刘禅说:“黄皓不过是跑腿的小臣,以前董允也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我常常为此遗憾,你何必介意他!”姜维见黄皓广结党羽,害怕自己言语有失,说了几句谦恭话后离开。刘禅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更加疑虑恐惧,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再返回成都。

读文言文《蜀鄙二僧》这篇文章在当今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读文言文《蜀鄙二僧》这篇文章在当今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读文言文《蜀鄙二僧》选自《白鹤堂文录》原题是巜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我们先来看文言文《蜀鄙二僧》说了些什么?译文为: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从上文可以理解: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这么远的路富和尚无法达到,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从而告诉我们应该明白如下两个道理:一是人穷志不短。

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而客观条件是内因的一种外在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二是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晋书》里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该怎么解释?

《晋书》里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该怎么解释

第一,志大才疏诸葛亮有大志而自比管仲乐毅,自作谣言借助水镜先生散播,忽悠刘备。第二,不懂兵机“隆中对”,不合兵机,中看不中用。曹孙刘三家,刘备最弱,诸葛亮却提议荆益分兵,这是刘备错失进取汉中的良机。刘备最宜合兵进取汉中,此时,张鲁主政汉中,奉行一贯道,政敝军弱而取之不难。如果提早得到汉中,上取陇右军马而建立骑兵军团,可横扫天下;下取益州而建立根据地。

反倒是,关羽军团倒悬于魏吴之间,为两方挤压而缺乏战略纵深,覆灭乃是必然。随后,诸葛亮进谗言害死刘封。11年后,刘备在汉中与曹操火并而惨胜,得到的仅仅是被曹操掏空人丁物资的汉中。第三,谋划不周,后勤不力。“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 诸葛亮传》可是,这次失败恰恰在于没有“足食足兵”,诸葛亮没有尽到责任。

夷陵之战败在粮草不济,诸葛亮难辞其咎。事实上,刘备宜从水路进军湘西,在运动战中批吭捣虚,如此则必胜。此间诸葛亮无所作为而一无是处。第四,内耗内行,打仗无能。之后,刘备看透诸葛亮狼子野心,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才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之叹!白帝托孤,刘备遗嘱是:“李严统领军事,驻扎永安。

”李严统领兵权,原本没诸葛亮的事儿,而后诸葛亮攫取兵权,唯一答案是政变!《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第五,篡党夺权,穷兵黩武辅助刘禅,诸葛亮与李严各50%;军权李严100%。而后,“又领益州牧”,架空刘禅,而实质上的“篡国”。

第六嫉贤妒能害廖立,不听老人言错用马谡诸葛亮先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当赞兴世业者也”,但后来,诸葛亮凭借蒋琬谗言而治廖立诽谤先主之罪,将其流放。刘备曾经告诫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任。”诸葛亮却偏要用马谡而失街亭。诸葛亮鼓噪孟达叛乱以干扰司马懿,却算计不到司马懿决断孟达。第七,劳师袭远,穷兵黩武蜀国攻魏国,犹如蚍蜉撼树,绝无胜算。

蜀国灭亡前孙吴在那边干嘛呢?他们为什么没有支援蜀国,他们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在整个的三国时代,单凭魏国一己之力完全可以同时顶住吴蜀两国的进攻,从整体实力来说魏国当属最强的。而且到了后期,这种实力上的悬殊愈发明显,北部的魏国实力越来越强,而南部的吴蜀两国实力则是每况愈下。自从赤壁之战开始,孙吴和刘汉集团便结成了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盟形式,虽说因为荆州的问题上,两个集团曾经大打出手,但很快就相逢一笑泯恩仇,意识到两个国家只有联合才能生存下去。

吴蜀两国虽说在对魏用兵上是一致的,但真正同魏国发生激烈军事冲突的国家是蜀国,吴国基本上是起了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担纲北伐的是蜀国。虽说在三个国家之内都曾发生过内讧和军事政变的事情,但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很快就以强势的行动控制住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所以本质上没有发生大的动摇。而与此同时东吴国内也没消停,先是诸葛恪专权,孙峻设计杀了诸葛恪,而后孙峻、孙綝兄弟又在朝中专横跋扈。

蜀国的姜维比较忠勇,但被魏国的邓艾使用了反间计,被黄皓所陷害,姜维为了避祸只好去了沓中地区开荒屯田。同是在三个国家发生了内乱,但魏国很快就控制住了局势。当吴蜀两国正乱的不可开交时,北部的魏国却终于迎来了伐蜀的最好时机。公元2633年7月,魏国分大军两路,一路由钟会率领率大军二十万杀奔汉中,另一路有邓艾率领偷渡阴平关直下成都。

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下,姜维和蜀军首尾难顾最终败亡。那么在魏国两路大军伐蜀之时,东边的吴国在干什么?他们难道就不懂的唇亡齿寒的道理?对不起,他们不是不懂,而是此时此刻内部正因孙峻和诸葛恪之事的后遗症尚未完全平复,他们那里顾得上援助蜀国!而且即便是出兵蜀国,也不见得济事,一来是到了三国的后期吴蜀两国没有出现军事人才,二来魏国的人才却是源源不断的出现。

文章TAG:之志战略版三国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