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名词解释,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名词解释,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57:0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儒林外史》里有一个典型的吝啬人——严监生,他临终之时,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落气,他的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上前猜测劝解,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最了解他的小老婆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才点点头,咽了气。生活中肯定没有这样的人,但又绝对有这种性格的人。

又如《聊斋志异》,蒲松龄先生谈狐说妖,其实那些狐和妖都是人的化身。而后现代小说中的新新闻小说,人物、故事情节甚至都是真人真事。总之,人物性格的设定,是要从生活中去寻找、提炼的,不能胡编乱造,不能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歪曲生活。过去有所谓事实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之说,但所谓本质的真实也不应该说谎。后现代小说应该比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先锋前卫,它是碎片化认知,早就放弃了根本不可能的所谓对社会、生活、人性的系统认识,所以主题模糊,人物淡化,更加逼近真实。

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设置,其根据应该是真实生活,且真实也是塑造人物的追求。真善美,首先是真,真是基础。没有基础,任何宏伟的建筑都谈不上。人性是丰富复杂多面的,要设计好人物性格,作者应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生活、人群的深入观察,有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不能出于爱憎甚至私利凭空捏造。福楼拜说:“只有一颗严正的心,才能大量产生才情。

为何有人说丁玲的小说有一种“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

为何有人说丁玲的小说有一种“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

丁玲,是一个在创作之初就顽强地显示了自己特殊风格的杰出女作家。综观丁玲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她早期为现代知识女性抒写心态;还是后来反映人民大众的觉醒斗争,讴歌解放区的新生活、新人物,都可以从中窥见其一以贯之的美学风格特色:即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我将根据她不同的创作阶段,结合她的具体作品,说说她小说中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美学特点。

01 丁玲的早期创作在她创作的早期,作品的风格以柔为主,更多地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柔婉细腻,而越到后来,刚的一面愈突出,作品的风格开始向粗犷豪放发展。丁玲早期的作品,大多表现各阶层女性心灵的悲剧历程,着力展示她们的感伤情怀,作品为一种凄婉的柔情所笼罩。在《梦珂》里,梦珂所有的只是爱情幻灭后心境的悲凉,在“纯肉感的社会”中隐忍的悲苦。

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把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不到出路所普遍具有的苦闷感伤发展到了极致,莎菲在寂寞的公寓,灰色的人群中不愿生而不得不生,她所接连感受到的只是理想幻灭的痛苦和无力摆脱卑琐生活的愁闷,充蕴整篇作品的是莎菲感伤的叹息。《阿毛姑娘》正因为丁玲对于整个社会的无望和阿毛的梦想的明显难以实现,通篇描写只使我们感到深沉的悲哀。

文章TAG:美学小说特征名词解释时期《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名词解释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