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乱世天下怎么增加带兵,《乱世天下》宝石系统上线

乱世天下怎么增加带兵,《乱世天下》宝石系统上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7:28:4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后秦在400年灭掉了西边的西秦,但当地战乱从未停息,公元409年西秦又复国,再加上赫连勃勃多次南下,让姚兴无力专心对付东晋,只能眼看着刘裕灭亡南燕。刘裕军队在围攻南燕首都广固时,暴漏出不善于攻坚的缺点,此时驻扎在洛阳的10万后秦军一旦参战刘裕必败,但这10万人被姚兴召回用于对付西秦和大夏,因此说刘裕第一次北伐大胜有一定幸运。

(第一次北伐时,南北都是四分五裂)刘裕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416年,这一年后秦皇帝姚兴病死,国家陷入内乱,给了刘裕北伐的机会。请注意,在两次北伐之间的6年里,刘裕一刻也没停止征战,他利用这个间隙消灭了卢遁、司马休之、刘毅等割据势力,还灭掉了仇池、谯蜀等地方政权,文治武功堪比当年的曹操,曹操统一北方,刘裕统一了南方。

但凡后秦有一点实力给东晋制造麻烦,也就不会让刘裕一统南国之地,建立北伐的根基,没有这个稳固的后方,北伐灭后秦是不可能的。(刘裕灭亡后秦,南朝版图达到最大)如果刘裕坚持留在关中,它有可能失去稳固的大后方,南方地区可能再次陷入战乱。统一后的南国仍旧是门阀政治,原先的王、谢、庾、桓四大门阀势力尚存,刘裕表面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门阀们随时有可能起来反对他,比如北伐南燕时,割据岭南的卢遁起兵,轻松杀到建康城下,各地将领丝毫没有阻挡他的意愿,这种事在北伐后秦时也有可能重演。

(刘裕对战卢遁保卫建康的形势图)为此,刘裕在第二次北伐时让他的心腹刘穆之镇守大后方,这个人的作用类似曹操的荀彧,是刘裕集团的基石,但二次北伐第二年刘穆之就死了(58岁),刘穆之的先祖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刘裕的先祖是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他们本就是一家人,在刘裕篡位建立大宋之前没有人能取代他。毫无疑问,没有刘穆之镇守后方,刘裕坚持留在关中的话,很快就成为孤家寡人,饱经战乱的关中、河南之地无力支持刘裕长期作战,他绝对不可能是赫连大夏和拓跋大魏的对手,也没有能力打回南国,选择班师回朝才是明智之举。

当刘裕获知他留在关中的部队团灭,派去救援的朱龄石也全军覆没后,刘裕也打算亲自北伐,但被大臣们劝阻放弃,这说明当时的南国并不稳固。(刘裕回到建康后,北方形势迅速逆转)为了获得北伐的稳固后方,刘裕加快篡位速度,于公元420年建立刘宋王朝,距离二次北伐仅仅过去了4年而已。刘裕称帝后立刻着手大力整顿南国,避免自己再次北伐时后院起火。

他采取削弱强藩加强集权的措施,打击地主和门阀势力,限制文武官员的权力,尤其是他们对军队的控制被剥夺。只要把南国打成一块铁,刘裕就能横扫北方胡人政权实现大一统(北魏在439年一统北方,在这之前都是有机会的),可惜他称帝后的第三年就死了(60岁),再也没有北伐的机会。总结:刘裕当年没有坚持北伐的原因是,他的大后方只是表面上的统一,随时有可能陷入内乱,因此他必须赶回去主持大局,继续留在关中的前途不会太美好。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你怎么看?

朱元璋的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得益于“军屯”。因为任何军队都是需要粮饷的,但是不从国家财政出,不意味着不需要,那么就只能军队自给自足了。在朱元璋时代,这种做法的收益极高。因为元末明初,社会上拥有大量流民和荒芜的土地。但是需要别人去将这两个资源整合,整合得好,你的收益就是有资格做皇帝。这不是朱元璋的发明,也不是刘基的发明。

中国历史上,“军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就搞过“军屯”和“民屯”,得黄巾寇民百万,青州军数万,在豫州打下了争霸天下的基础。后世大规模的建设兵团,本质上都是“军屯”的一种形式。“军屯”最大的好处在于将人力资源规划到了极致。大明士兵战时打仗,农时种地,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不给国家添负担。这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明初朱元璋曾经将这种军屯规模做到了270万。这相当于朱元璋不花钱替大明朝养了一支200多万的常规部队。“军屯”效果这么好,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于是他把“军屯”作为一个固定制度给延续下去,兵源构成以“世兵制”为主。所谓“世兵制”,和我们现在的农村户口,集体户口有类似之处,不过大明的比较变态,那就是“军户”、“民户”、“匠户”。

其中“军户”属于“都督府”管理,“民户”才属于户部管理,“匠户”属于工部管理。因为在朱元璋的逻辑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你没出生,我就给你规定了职业,提供了工作。属于你这辈子是当兵的,那么你的世代以后都是当兵的。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这些都是顶替父职参的军。“军屯”的最大优势在朱元璋时代大放异彩。但是把军屯作为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常备军事力量,必然劣势会逐步暴露出来。

首先军队的主业是为了打仗的,而一帮种地的农民,真的到了战时,是否还有能力作战这是一个问题。当然朱元璋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用“卫所制”把“世兵制”里的“守兵”和“屯兵”从功能上做了区分。所谓卫所制,军队的最小单位是10人1队的小旗,50人为总旗,112人为百户所,1120人为千户所,5600人为卫。所以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军屯”的另一个变种,毕竟人家也是大明建州卫的。

后来伟人用了两个字总结适合战争时期的最合理制度叫“兵民”。其次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一些制度的破坏,利益链条和潜规则的丛生,整个军屯制度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长时期不打仗,所以需要的守军越来越少,而屯军就成了守军将领的佃农,而守军将领开始大规模侵占“军垦”土地,成为事实上的大地主。反正这里由我们军队自己说了算,朝廷想管也管不着。

再次由于一开始的这种“军屯”规模就比较庞大,所以一旦支撑“军屯”的“世兵制”出了问题,无法进行直接有效地改制。所以只能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做修补,做补充。又逐渐往募兵制和征兵制开始发展。但是这对于大明朝廷无疑是个噩耗。因为他长期不需要自己“养”军队,所以此刻要自己养军队,他没有物质和制度的准备。无论募兵还是征兵,那都需要朝廷提供粮饷。

原来的“军屯”产出朝廷拿不到,现在“养”兵,需要朝廷出钱。要知道北宋一直被骂“弱兵”,每年的“养”兵费用还占到朝廷收入的80%。关键是钱花下去,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依然上不来,因为当官的又把目光盯向朝廷的钱袋子了。所以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等等,在大明屡禁不绝,无非就是想跟朝廷要点军费。而大明朝是出了名的“穷”朝廷。

所以只能往老百姓身上转嫁,明末“三饷”(辽饷、剿饷与练饷)搞得大明人心丧尽。实际上大明缺钱从嘉靖年间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但是嘉靖爱面子,懂得“养猪”致富,喂肥严嵩,然后“杀”了过年,这样保暖了自己的小私欲。但是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经过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给“一穷二白”的大明朝廷多多少少积攒了点家底,最后被“万历三大征”给掏个精光。

到了崇祯时期,表面看起来是内忧外患,本质还是大明朝无法平衡的财政收支体系出了大问题。这就好比今天的有些大企业,总资产看起来特别吓人动辄百亿,高管工资一年上千万,但是都死在了那区区千万的现金流上了,到最后大家都在抱怨高管们不拿钱出来救公司,在抱怨CEO在开发项目和公司管理上用人不当。事实上,每个王朝的末期都差不多,皇帝的合作伙伴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谁也不愿意割肉和让渡权益来平衡朝廷运转。

而此刻的李自成也好,皇太极也罢,他们都是创业者,本来就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要有一点点收益,就会激发出无限的斗志。这些是崇祯没法比的。辽东对于崇祯就是一个永远也填不完的坑。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砸进去,任何收益没有不说,动不动后金还给来京师打劫一把,吓得自己六神无主。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投错了一个项目,成了“资金黑洞”,关键想停掉这个项目止损,还无法实现。

于是为了填补这个“资金黑洞”,不得已把整个公司拖下水,不断搞内部摊派,闹得员工起来罢工,陷入死循环,最终导致公司倒闭,董事长跳楼自杀。而辽东军队诸如“关宁铁骑”就是那个项目的投资团队,他们也有一套制度,那就是享受着大明的待遇,拿着大明的资金去投资(打仗),然后得到的收益自己按照小团体的等级制度进行瓜分,并不用上缴给大明朝廷。

文章TAG:乱世天下带兵上线宝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