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36计天下大势是什么,为什么会远长于五代十国

36计天下大势是什么,为什么会远长于五代十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9:08:2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体,大矛盾体包含小矛盾体,直到一个事物不可分。然而不可分的事物是没有的。就算是物理学上的基本粒子,也还有他们的反粒子存在。矛盾论还认为,事物作为矛盾体,始终包含正反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反复斗争,如同毛主席说过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事物在两个方面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前进,因为按照哲学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总的方向,会有曲折,但不妨碍前进的大方向。

毛主席和黄炎培之间曾经有过著名的“历史周期律”的讨论,说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把他们讨论简介如下: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隆中对”里,诸葛亮说的“天下有变”的“变”到底指的是什么?

谢谢邀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在双方见面后,被刘备诚意感动的诸葛亮为刘备谋划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这篇《隆中对》震古烁今,被后人奉为经典。诸葛亮也得到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赞誉。可是,当我们审视这篇《隆中对》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诸葛亮为刘备设定的北伐时间节点“天下有变”,这个“变”又代表着什么呢?一、 震古烁今的《隆中对》。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正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在北方立足不住,被迫南逃到荆州。在荆州,刘备也没有得到刘表的信任。刘表让刘备呆在北方的小县新野,作为他抵御曹操的前哨。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心中没有发展的方向,心中苦闷至极。正是在这个时候,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亲自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

刘备把自己的心声吐露给诸葛亮,虽然历经失败,刘备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诸葛亮也是满腔抱负的人,他备受荆州士族的打压,躬耕陇亩。但是诸葛亮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因此刘备和诸葛亮一拍即合,成就了君臣相遇的天作之合。诸葛亮虽然身居茅庐,但是他胸怀天下。对于刘备,诸葛亮自然有着他的观察。诸葛亮针对刘备的境况,为他量身打造了《隆中对》的战略方案。

刘备依据这个方案,迎来了自己事业飞速发展的阶段。诸葛亮的《隆中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跨有荆益。在这个阶段,是先夺取荆州,然后以荆州为跳板,再占领益州。第二个阶段是休整待机。在这个阶段刘备阵营巩固消化战果,对内休养生息,对外结好孙权。第三个阶段是北伐。当天下有变的时候,刘备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攻打宛洛,一路从益州攻打秦川。

这样一来,天下可定,汉室可兴。诸葛亮为刘备制订的这个战略计划比较繁琐,实现的难度很大。可是当时刘备没有地盘、兵力,这个计划是他唯一可行的方案。因此,刘备采用了这个方案,为实现这个方案的战略目标而努力。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出现了东吴败盟的意外情况,这个方案也差点成功了。这也是大家称赞诸葛亮和他的《隆中对》的原因。

二、 《隆中对》中的“天下有变”代表了什么。不过,我们审视《隆中对》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个方案的缺点。那就是越往后,方案的时间节点和行动就越模糊,越不确定。这是因为刘备的起家资本太小,一切计划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他的实力积累上。这就增加了这个方案的不可确定因素,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发生意外,方案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最后一个阶段,诸葛亮让刘备发动北伐的时间节点,是所谓的“天下有变”。而这个“天下有变”说的实在笼统。这个“变”肯定是震动天下的大变革,但是它指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前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一丝这个“变”的端倪。诸葛亮在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就把刘备要面对的割据势力进行了归类。

一种势力是刘备能够吞并的,也就是刘表、刘璋之流。一种势力是刘备不能吞并,但是可以作为盟友的,东吴的孙权就是这种势力。最后一种是刘备的死敌,那就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可是,诸葛亮在评价曹操的时候,却没有给刘备留什么情面。他说曹操平定北方,从兵力单薄、名望不高的局面,到打败强敌袁绍,原因是曹操不但占据了天时,而且还智谋过人,善于用兵。

文章TAG:会远五代十国大势长于天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