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镇守四方的将军叫什么,东吴有三位镇西将军

镇守四方的将军叫什么,东吴有三位镇西将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1:01:5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明朝末年,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全国不过二十人左右,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权力很大。到了清朝的时候,总兵为绿营兵正,受各省巡抚、提督节制,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清初的总兵没有品级,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公元1735),开始定品秩。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统领佐官。处于各省巡抚、提督节制的总兵,定级为正二品。具体情况看驻防地的重要性而定,统辖兵员多少也相差非常大。有的总兵手下只有几百人,而有的总兵手下则有15000多人。一般来说,清朝在全国各地设有总兵定员83名。

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13名,统辖国内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台湾,由于地理位置特殊,20世纪前,台湾总兵受台湾道节制,统辖部队称台湾镇,官衔也叫台湾镇总兵,人数在10000至15000人左右。后来归福建陆路提督和福建水师提督所管辖。清末,北洋水师也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在军中各负责什么?

秦代以前,将军只有七种,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其中,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又被合称为四方将军。其他的诸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等军职,都是西汉以后才出现的。从这层意义上说,四方将军和偏将军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等到东汉时,正牌将军的职位共分为四级,最高级别的是大将军,位于三公之上;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位于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第三等级就是前、后、左、右将军,其地位比九卿略低或持平。第四个级别就是四征、四镇等将军,地位远在九卿之下,但也算是正牌将军。至于其他诸如偏将军、裨将军等,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只是杂牌将军。接下里,我们就来详细说下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这五个将军主要负责的职务。前将军: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刚开始主要是负责京师的防卫,类似禁军大统领。

后又作为独挡一面的人物长期屯兵边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前将军算得上是地方上军衔最高的武将。至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车骑将军,虽然军饷要高于前将军,但他们更多时候是在中央任职,所以前将军,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而且所负责的军区,绝对是国家最重要的军区。在三国时期,因为战事不断,所以前将军成为了常设的高级军职,比如蜀汉的上将关羽、重臣李严;曹魏的张辽、满宠、郭淮、文钦;东吴的吕范、朱桓等人都担任过这个职位,而他们也都是各国的高级将领,并长期镇守在边境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作防御。

后将军:最早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是高级军官,但并不常设,一般只有在战时才设立,并且位于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最末尾。它的主要职责,期初是作为防卫京师的一支后援部队,后来演变成在战时作为救援部队使用。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黄忠、姜维;曹魏名将曹洪、文聘;东吴贺齐等人都担任过后将军一职。左将军:春秋战国的军队建制改革,常规部队共分为三军或者六军,左将军一职也就应用而生,其职责主要是掌管左路大军,一般情况下,左路大军也是这三军或六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等到秦汉以后,左将军就演变成为军队高级武官,主要负责对外征战,不过在当时不属于常置军职。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马超、曹魏名将张郃、于禁等人都担任过左将军一职。右将军:既然有左将军,那自然就有右将军。和左将军一样,右将军的出现也是因为春秋战国的军队建制改革,常规部队共分为三军或者六军,而右将军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右路大军。

后来也演变成为军队高级武官,主要负责对外征战,同样在当时也不属于常置军职。三国名将张飞、徐晃等曾担任过该职务。偏将军:最早设立于春秋时代,一般是大将军的辅佐军职,也就相当于是大将军的助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大将军处理各种军事,所以相当而言地位要低一些。但因为偏将军是最高统帅大将军的嫡系助手,所以这个职务往往都是君主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担任,并且它还是一个向上晋升的好职位。

文章TAG:将军镇西镇守东吴四方

最近更新